十八學士褚亮生平事蹟簡介

  褚亮,字希明,褚亮是唐代著名大臣,也是貞觀十八學士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十八學士褚亮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十八學士褚亮簡介

  褚亮,字希明,杭州錢塘人 ,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學士之一。曾祖湮,樑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陳祕書監,並著名前史。其先自陽翟徙居焉。亮幼聰敏好學,善屬文。博覽無所不至,經目必記於心。喜遊名賢,尤善談論。年十八,詣陳僕射徐陵,陵與商榷文章,深異之。陳後主聞而召見,使賦詩,江總及諸辭人在坐,莫不推善。禎明初,為尚書殿中侍郎。陳亡,入隋為東宮學士。大業中,授太常博士。隋煬帝嫉其才,誣賴他與楊玄感有牽連,貶為西海郡司戶。大業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舉稱王,任褚亮為黃門侍郎。大業十四年,秦王李世民滅薛舉之子薛仁杲,以褚亮為鎧曹參軍。後入秦王府文學館,任文學館學士,史載"凡分三番逆宿於閣下,悉給珍膳。每暇日,訪以政事,討論故籍,榷略前載,無常禮之間","太宗每有徵伐亮常侍從,軍中宴筵,必預歡賞,從容諷議,多所俾益"。貞觀元年***627年***,與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館學士,被封為封陽翟縣男,褚亮支援唐太宗拓疆政策,命子褚遂良從軍,出兵突厥。累遷至通直散騎常侍,十六年,進爵為陽翟縣侯。後致仕歸家。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諡號曰康,贈太常卿,陪葬昭陵。

  十八學士褚亮生平事蹟

  褚亮是唐代著名大臣,文學家,少年時機警敏捷,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善文工詩,喜交遊名士。在陳隋時已有顯名,十八歲仕後陳,陳至德元年***583***,訪尚書左僕射徐陵,受到賞識。陳後主聞而召見,命即席賦詩,在座諸人皆頻首稱許,任為尚書殿中侍郎。陳亡後入隋,為東宮學士、太常博士。大業中,煬帝嫉才,誣與楊玄感有牽連,貶為西海郡司戶。大業十三年***617年***,金人校尉薛舉割據稱王,任亮為黃門侍郎,參與機密。十四年,秦王李世民消滅薛舉,入唐後為秦王府文學***如同教官***,後唐太宗每次征伐,亮常隨軍參預密謀,侍從征戰。唐立國之初,褚亮常對內外大政提出建議,曾勸止唐高祖冬獵,以免擾民。

  貞觀元年***627年***,與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館學士,館內輪流值宿,以備諮詢軍國大事。貞觀九年,任員外散騎常侍。後迭有升遷,又改任通直散騎常侍。十六年,進爵為陽翟縣侯。亮大力支援李世民擴大疆土政策,命子褚遂良從徵,出兵突厥。唐統一全國後,他為文學館招聘賢才,與杜如晦等人以本官兼任學士,共十八人。唐太宗曾命畫家閻立本為他們繪像,並讓亮為這些像作贊,號稱《十八學士寫真圖》,題上名字爵位,收藏為朝廷檔案,是當時極高榮譽。後辭官歸裡,晚年病休在家,李世民還不斷派人慰問。年九十三卒,著有文集二十卷。

  禇亮碑介紹

  約高宗在位時立。碑身首高298釐米,下寬110釐米,厚39釐米。碑額篆體兼隸陰刻"大唐禇卿之碑",傳為唐太宗書,碑文撰者不詳,傳為殷仲容書,分隸36行,滿行65字。碑上截部分字跡尚存,餘均磨滅無文。 禇亮,字希明,禇遂良之父,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太宗時為散騎常侍***從三品***,貞觀二十一年病亡,贈太常卿,諡曰康。兩《唐書》有傳。

  碑中稱李世民為"太宗",可知碑立於高宗即位之後,又因碑中僅書禇遂賢,而不及次子禇遂良,可知該碑立於遂良得罪貶死之後。宋趙明誠《金石錄》將其列於高宗末年,不無道理。

  碑額書法以篆為主,篆中有隸,然與《秦詔版》中的篆書兼隸書卻不相同,書法勁峭妍美,方圓並用,結體為篆,運筆又多為隸,相得益彰,妙不可言。昭陵碑林諸多碑石,碑額凡乎同類,或官、爵、勳、諡並稱,或以身份官位尊稱,惟該碑額愛利潤留成"褚卿"。清初林侗《唐昭陵石跡考略》雲:"按唐制,三品以上得立碑,而元老大臣,得請天子題額,其重若此。昭陵諸碑額為體不一,多從篆,獨褚亮碑額書'大唐褚卿之碑',篆筆兼隸,殊峭勁,為太宗御題無疑。"今人多從此說。褚亮亡時,次子遂良為相,為太宗所重,又與太宗為書友,求太宗御書亡父碑額,不為難事。太宗酷愛書法,工真、行草、飛白,其傳世書跡有《溫泉銘》、《屏風帖》《晉祠銘》等。

  褚亮碑為八分隸書,清孫承澤《庚子消夏錄》稱其為"唐石之最佳者"。陪葬昭陵的馬周碑為殷仲容書己成定論。明《石墨鐫華》雲褚帝碑:"分隸與馬周碑如出一手,疑亦殷仲容書。遂良能書,非仲容輩恐不得?其父碑也。"今人多從此說。該碑書法結體方古,端妍細勁,既蘊藏漢魏的凝重與質樸,又體現了隋唐以來的妍麗與規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