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常用學習方法

  語數外一直都是伴隨著孩子們在學校裡的必學科目,很多孩子在語文方面下的功夫都比其他兩科要少,那怎樣學好語文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小學語文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

  多讀

  就是反覆讀。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脣間背誦 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強記

  就是有目的地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

  背誦後更易理解,理解後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恆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資訊儲存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 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註、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範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 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字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階階段,“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無道理。

  有效學習語文的7個方法

  第一步:用好課本

  現代文、古文、作文都有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考到已學過課本上的知識點。為了方便學習,可以按照散文、科技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詩歌、古文等不同文體,分別有重點地選取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的內容加以領會。

  第二步:總結規律

  將師生、自己公認的典型試卷精挑細選,對其中各類試題涵蓋的知識點進行研究、琢磨、分析、領悟、歸結,找出命題的一般規律與共同特點,有的放矢地複習,對薄弱遺漏的環節、一知半解的內容、疑難模糊的問題進行專項攻關——自己鑽研;查閱書本、資料;求助老師、同學等。

  第三步:適度訓練

  在備戰高考的一段時間裡,考生應將老師的複習計劃與個人的安排有機地統一起來,每週可以做2-3份完整的高考試卷,同時,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對說明文、議論文、古文、詩歌鑑賞等專項訓練。

  第四步:鑑往知來

  用好日常的好題本與錯題本。好題是指那些題型新穎別緻,看似簡單,實則容易讓考生掉以輕心,眼高手低,一做就會失分、出錯的題目,這類試題往往暗藏“機關”,迷惑性極大。因此,無論在知識點的考查上,還是思考問題的視角上都“與眾不同”,都不容放過。

  錯題,是考生知識方面、解題思路或是方法上不足、缺失的暴露與表現,通過對錯題本的“複習”,歸納答題“正規化”,創新考試“祕笈”。

  第五步:分散識記

  主要是指:

  1.古詩文名言名句的背誦、默寫;

  2.對文學、文化常識;

  3.對課本與試卷中出現的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文言句式的特點,文言詞語的通假、活用、古今異義及多義現象等,可以參考相關課本後的附表。

  第六步:重視寫作

  因為作文佔據高考總分將近一半的分數,而考場上用於寫作的時間則不到一半,大約只有45分鐘左右,這就要求考生每次寫作的時候嚴格控制好時間,為正式高考做好充分準備。需要做到:

  1.審題上,要快速、準確,方法是通過一定題目的訓練,抓住題眼與關鍵詞,力避跑題、離題情況發生。

  2.擬出與眾不同的題目。這是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與看圖作文,考生要精心擬題,給閱卷教師以耳目一新之感。

  3.考生應儲備一定的、新穎、時鮮、典型的人與事等寫作素材,還有名人名言、諺語、熟語等理論支撐的材料。每天花半小時看看報紙或是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

  4.立意、取材上積極向上,要與時代倡導的主旋律合拍。包括近期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與焦點話題,都應該有所關注、熟知,做出理性評判。

  第七步:關注細節

  對答題的程式、規則要十分了解:

  1.書寫方面,整張試卷都應保持清清爽爽,儘量不要有塗改的痕跡。

  2.對於分值比較高,如4、6、8分的題目,要分點解答,並且用1、2、3、4……標示出來。

  3.正確使用專門術語。

  4.題目務必看清楚。有的是要用原文語句回答的,有的則是限定字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