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陸遜的故事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生於183年,猝於245年。三國時期孫吳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丞相。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遜破八卦陣的故事

  適逢劉備兵敗,倉皇逃跑之際,陸遜領命率兵去追。行至江邊,只見江畔有幾堆亂石,看似隨意擺放,卻暗藏殺氣。陸遜心下思忖,不由生疑,故不敢輕舉妄動。遂派人四下尋訪,方從百姓口中得知。

  此處原為諸葛孔明佈陣之地,這些亂石也為當時所遺。陸遜親自登山察看,並未見異常,便吩咐手下眾人入陣繼續追那劉備。

  不料方入陣中便飛沙走石,天象有異,前鋒士兵死傷不計。亂石忽然變為石兵石獸擒殺兵士無數,刀兵火影令在場眾人聞之喪膽。陸遜大驚之下,急忙退兵,然一旦入陣,豈可輕易出去。正當陸遜手足無措之際,忽有一老丈出現,自稱是諸葛孔明的岳丈黃承彥。老丈自稱受諸葛亮託付,來次營救無辜困於陣中的東吳大將。又憐惜陸遜小有才名,不忍他喪命於此,遂來助他出陣。陸遜心下大喜,忙下馬跪拜,連連稱謝。

  黃承彥道:“不識此八卦陣,錯從死門入陣,老朽來引從生門出。”一入生門則生,一入死門則死。陸遜又是一番道謝作揖,急忙跟在黃承彥身後,帶著一眾殘兵,按照黃承彥的吩咐步步小心,方才尋到生門方位,逃出生天。而後只見那老者又從中門入陣,瞬間消失在眾人眼前。經此一役,陸遜更加佩服孔明的手段,便更加堅定了“立足江東為本”的思想。轉而去與曹魏作戰,不再追劉備一行了。

  陸遜火燒連營的故事

  蜀漢章武元年,劉備為了報吳軍奪荊州還有關羽被殺之仇,親自率領大軍攻吳。當時對上的將領正是吳國的陸遜。

  劉備大軍兵力強盛,陸遜避其鋒芒,堅守不戰。雙方只能對峙。這一對峙,對劉備軍中就是壓力。因為蜀軍是遠征,補給方面不如陸遜來的輕鬆,而且又不能速戰速決,再加上已經入夏,天氣十分炎熱,蜀軍的士氣逐漸低迷。

  劉備為了士兵的酷熱,命令士兵在山林中紮營,林中自然比外面要舒爽,但這一紮營卻給陸遜帶來了機會。時至夏季,萬物都比較枯燥,劉備又在林中紮營,陸遜看準時機,命令士兵一人帶一捆茅草,在蜀軍營壘邊放火邊猛攻。

  由於紮營的木柵欄和林木都是易燃的物品,火勢瞬間就撩了起來,蜀軍大亂,被陸遜率領的吳軍連破四十多營,可謂是損失慘重。而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也直接導致了夷陵之戰蜀敗而吳勝的結果。

  陸遜火燒連營,這一計策看起來並沒有多麼高超,可以說如果劉備不給他這個機會,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但是劉備卻失算,在夏季竟然敢如林紮營,可謂是將自己的性命交到了陸遜的手中。

  不過陸遜之所以最後能用火燒連營的計謀,和他的軍事才能分不開,他在劉備帶領大軍攻到城下的時候,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就雙方的兵力、士氣等等進行了對比,決定暫時避其鋒芒,也消耗了蜀軍的戰力,最後才能成功。

  關於陸遜捲入二宮之爭的故事

  孫策原本是袁術的手下,當他帶兵回到江東的時候,江東人是不歡迎的。孫策是以武力殺到他們不敢啃聲的,雖然經過孫權幾十年的勵精圖治,孫氏勢力已經江東化,但是內部的矛盾並沒有解決。孫權能在江東立足,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得到江東士族的支援。二宮之爭持續了八年之久,孫權非但沒有立即讓它停止,然而藉此事殺掉了一大批的官員,目的就是能給自己的後代留一個穩定的江山。

  陸遜被捲入孫權二宮之爭無可厚非,他原本就是士族,家庭背景雄厚,加上德高望重,所以成為孫權心中的一大心病。孫權考慮過若是自己死了,自己年幼的兒子肯定不能穩住局面,而陸遜有些功高蓋主,到時候那些士族擁護陸遜家族為主的話,自己辛苦守住的江山豈不是白白讓給他們家族了嗎?再看陸遜幾次上書給孫權的奏摺,用詞謹慎,無非是說立庶廢嫡不合禮法,恐無法服眾。孫權因此大動肝火,幾次責罵陸遜。

  江東是孫權從他哥哥手裡接手過來的,從他多次的行動中可以看出他心中對此事是有忌諱的,他更忌諱陸遜。陸遜娶了孫策的女兒,因為這層關係在,孫權就更加不得不防著陸遜了。再看二宮之爭殺的官員多是出生於士族的官員,所以陸遜被捲入孫權二宮之爭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