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被稱為什麼

  陶淵明是東晉末期到南朝宋初期傑出的詩人與辭賦家,也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寫大量飲酒詩的人。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陶淵明,字元亮,又字潛,潯陽柴桑人,後世稱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世稱靖節先生,“靖節”兩字,實在陶淵明死後,他的朋友們私自給他取的諡號,因此這個“世稱”也叫做“私諡”。

  陶淵明又叫做陶潛,他的世稱是靖節先生,先是陶淵明的朋友這麼叫他,之後便是全世界的人這麼叫他,甚至在一千多年後的現今,還是叫他為靖節先生。“靖”在中文裡有幽深閒靜的意思,“節”則是高風亮節之“節”,這兩個字也起如其分地表現出陶淵明的性情品格。

  陶淵明有很多的趣聞軼事,儘管不知真假,但是從這些故事中我們也能粗略地看到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陶淵明愛好喝酒,熟悉他的人也都知道他這個愛好。隨著又一個重陽節的到來,陶淵明又想喝酒了,然而他兩袖清風,缺的是買酒錢。陶淵明隨手摘了一把菊花,坐在了籬笆旁,賞花,想酒。正當陶淵明空空發呆之時,遠遠的似有一個穿著白衣服的人正往自己這邊走來,陶淵明盯著那個人影一愣,是好友王弘,時任江州刺史。原來王弘看著重陽節將至,想著自己的好友陶淵明肯定又沒酒喝了,在做完當天的公務之後,王弘便攜上幾斤好酒,想著和他大醉一場,暢談人生。這便是後來白衣送酒的故事。

  陶淵明的高尚品格

  陶淵明有著很多文人士大夫嚮往的高尚品質,他擁有淡泊名利,堅持本心,不願與世俗的黑暗勢力同流合汙的高潔品格。他還相當自尊自愛,安貧樂道,擁有常人難有的平靜自然的心境。

  由於年少時期受到家庭和儒家教育的影響和薰陶,陶淵明很早就擁有濟世之志,期望建功立業,在仕途上有所大作為,能夠為國家為百姓幹出一番實事。然而在他們那個時代,政治官場相當黑暗,官場上的要職都被貴族所壟斷,背景不夠雄厚的寒門之人只會遭到貴族們的壓迫,因此陶淵明即使身負濟世的遠大志向,但是卻無法得以施展。不僅如此,陶淵明身在官場就避免不了與那些官場上的人物應酬,這些使本性正直、嚮往自然閒適生活的陶淵明非常難以忍受,因此,最終他作出了辭官迴歸田園的選擇。從中就能看出陶淵明身上不慕功名利祿,堅持本心,不隨波逐流的高尚品質。

  辭官歸隱田園後,陶淵明在詩文方面大放光彩,他藉助詩歌抒發自己胸中的情感,傾訴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所著詩歌無一不是佳作。而從他的那些詩作中,不論是飲酒詩,還是詠懷詩,亦或是田園詩,都可以看出陶淵明對寧靜悠閒的田園生活的喜好,以及他淡泊曠達、安貧樂道的高尚人格。

  總的來說,陶淵明身上有著許多值得世人學習的高尚品格,不僅是後世文人學者學習的目標,也是平凡人學習的榜樣。

  陶淵明的性格特點

  不論是從陶淵明的出仕歸隱,還是平常生活中的飲酒賦詩,從他一生的生平事蹟中就可以看出陶淵明的真性情。從陶淵明創作的那些獨具特色的田園詩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坦率性格、曠達的胸襟以及對自然田園生活的喜愛。

  從小陶淵明就受到儒家的教育與道家思想的薰陶,因此年輕時期陶淵明頗有一番濟世之志,渴望建功立業,然而在黑暗的官場中沉浮十餘年,本性真淳的陶淵明並不喜歡那般充滿利益黑暗的生活,甚至在最後一次出仕中發生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美談,最後作出了辭官隱退,迴歸自然田園的決定。從中就能看出陶淵明不隨波逐流、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品格以及追求身心純真樸實的本性。

  陶淵明歸隱田園後,從他的那些詩作中可以看出他的農村田園生活過得相當愜意滿足,雖然仍有著不能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不滿與苦悶,但總體來說還是對田園生活非常稱心滿意的。從那段時間中陶淵明所創作的《雜詩》、《飲酒詩》等都可以看出陶淵明聽任自然,開朗豁達的樂觀性格。陶淵明為人非常真摯友善,相當重感情,從他的《歸去來兮辭序》、《命子》、《移居》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家人、好友、鄰人深厚真摯的感情。

  人們常說一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夠直觀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性格。陶淵明嗜酒的事情世人皆知,他也曾作過不少關於飲酒的詩歌,更何況還有這酒醉後詩興大發而作的十二首《飲酒詩》聞名於世。與常人不同,陶淵明飲酒只是一種閒情,並且深知從飲酒中能夠得到的樂趣。此外,陶淵明還是一個愛菊之人,從他對菊的摯愛中可以看出他恬靜,與世無爭,淡泊名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