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黃庭堅是誰

  黃庭堅的書法不拘一格、自創一體,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流傳至今依然是傳世之作,是歷史著名的書法宋四家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黃庭堅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黃庭堅的簡介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是江西詩派的開山祖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

  黃庭堅的生平簡介

  黃庭堅幼年時期便聰慧過人,詩詞文章讀過幾遍就能夠背誦,他的舅舅李常去到他家,曾取書架上的書考他,結果沒有他不知道的,七歲就能作詩。公元1067年,黃庭堅考中了進士,後參加四京學官的考試,其文章最為優秀,因此擔任國子監教授,蘇軾看到他的詩文都頗為欣賞。公元1085年,黃庭堅被召入京師,任祕書省校書郎,哲宗即位後任他為《神宗實錄》檢討官,書成後被提為起居舍人,卻遭母喪,喪期滿後回朝任職,卻因《神宗實錄》被貶。後於公元1105年,在永州去世,終年六十歲。

  雖然黃庭堅晚年仕途坎坷,但作為江西詩派開派宗師,其“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說法對該詩派的成員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黃庭堅還很擅長書法,在行書、草書、楷書上都頗有成就。他的著名作品有散文《書幽芳亭》、《答洪駒父書》等,詩詞《晚樓閒坐》、《清明》、《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等,書法《松風閣詩帖》、《李白憶舊遊詩卷》等。

  黃庭堅的小故事

  黃庭堅是蘇東坡的弟子,兩個人關係很好,經常坐在一起聊天。蘇軾的家鄉在眉山,他經常炫耀自己的家鄉風景秀麗,是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而黃庭堅的家鄉在江西分寧雙井村,於是他也開始炫耀自己的家鄉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就算是山野村夫,也都能識字寫文章。

  蘇軾聽了之後半信半疑,但苦於找不到反駁的證據,只好預設。

  有一次,蘇軾來到江西雙井村探訪黃庭堅,黃庭堅就帶著蘇軾到自己的村裡到處走走看看。一路上,蘇軾留意一下每戶人家門口貼的對聯,果然都是文采非凡,筆墨端正,不由開始相信黃庭堅的話,開始對他村裡的人佩服起來。

  他們來到一個山坳裡,停在一戶人家面前,蘇軾忽然對著這家的門大笑起來。原來,這家門上,一個都大的“福”字被貼反了。蘇軾反問道:你不是說你們村裡人人都識字嗎?怎麼這戶人家那麼大一個福字也會貼反呢。

  黃庭堅一看,這戶住著一個老頭,應該確實不識字,所以才貼反了“福”字。突然他靈機一動,說:先生,何以見得他不識字呢?蘇軾說:既然識字,斗大的福字為什麼會貼反了呢。黃庭堅假裝聽不見,說:什麼?蘇軾大聲說:福倒了。忽然他好像意識到了什麼,頓時閉口不說話了。

  黃庭堅哈哈大笑,說:這就對了嘛。“福”字倒貼的含義,就是福到了。

  黃庭堅的歷史評價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後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後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對書法藝術發表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大都散見於《山谷集》中。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強調個性創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作相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