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第一任皇上商湯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下面是有商朝第一任統治者:商湯簡介,歡迎參閱。

  商朝第一任統治者:商湯

  夏朝末年,居住在黃河下游的一個叫做商的夷人方國,逐漸強盛起來,向著黃河中游發展其勢力,從夏朝的屬國變為夏朝的強大對手,終於推翻了夏朝,建立起商朝的統治。商朝統治的年代,是我國奴隸社會的一個大發展的時期。

  商人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部落,商的始祖名契,傳說為其母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在堯舜時期做司徒,掌教化百姓,從契到湯,已經傳了十四世,這十四世正相當於夏代。估計有四、五百年的歷史。商朝建立後,統治的年代更為長久,共傳十七世,三十一王,據推測約六百年。由於商朝沒有準確的紀年,史書上對商朝的歷史有六百年,五百有餘歲,四百九十六年,六百二十九年,四百五十八年等多種說法。從商朝的世系和有關材料推斷,大體為六百年左右,由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加上商族的先王時期,前後合計,有著上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商部落的畜牧業很早就比較發達,所以從契到湯十四世中八次遷徙。頻繁不斷地更換放牧家畜的活動地區。契居於蕃***今山東滕縣***,其子昭明遷於砥石***今河北泜水流域***;昭明子相土又遷居到商丘***今河南濮陽縣***;畜牧業的發達為商人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並開始使用奴隸奠定了基礎,所以從契以後,商人有了比較可信的世系。

  商部落的畜牧業在那時是相當進步的。傳說相土作乘馬,王亥作服牛,就是馴養牛馬,作為運載的工具。畜牧業比較發達的部落,武力都是比較強盛的。在相土當部落首領的時候,乘夏朝太康失位,對東方無力控制的機會,迅速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相土以商丘為中心,把勢力伸張到黃河下游的廣大地區。泰山附近地方,後來被稱為“相土之東都”,說明那裡是相土活動的又一箇中心。可能相土的活動已經到達渤海,並同“海外”發生了聯絡。

  此後,商部落的農業也有發展,所以有“冥勤其官而水死”的傳說。冥為相土三世孫,因為他努力發展農業,治水身死,後來受到隆重的祭祀。要發展農業,還必須掌握季節和氣候,要求有比較精確的歷法。從王亥子上甲微以後,商的先祖都以日干為名號,也反映了他們的農業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

  農業的發展促成了農業和畜牧業的分工,農業和手工業之間的分工也相應地擴大了。因此,商人和其他部落之間的交換是比較活躍的。冥子王亥的時候,開始利用牛作為負重的工具,在各部落間進行貿易。有易氏奪取了王亥的牛,殺死王亥,雙方因此衝突起來。有易氏在有的文獻中作有扈,是當時北方的一個強大部落。王亥子上甲微藉助於河伯的武力,打敗有易氏,殺了有易之君綿臣,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努力。王亥在甲骨卜辭中被稱為高祖亥,上甲微也受到隆重的祭祀。

  這時的商族還保持部落形態,由氏族貴族統治。商的“王族”是貴族中最顯赫的,世代襲取了部落最高首領的職位。從上甲微到湯的七代中,逐漸具有了國王的權力。

  商湯即位後,表面上臣服於夏,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和夏朝對峙的局面。這時候,以夏桀為首的奴隸主貴族驕奢淫逸到了極點,對人民和所屬方國部落的壓榨和奴役極端殘酷,激起了夏民和各方國部落的強烈仇恨和不滿。各種社會矛盾急劇激化起來,動搖了夏朝的統治,夏朝正面臨著覆滅的命運。於是,湯任用伊尹和仲虺為左右相,積極作滅夏的準備。相傳,伊尹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隸,湯與有莘氏通婚,得到伊尹,擢以為相。有莘氏與夏同姓,仲虺的祖先奚仲為夏車正,都被湯爭取過去了。

  湯首先採取了逐個翦除夏桀羽翼,逐步削弱夏桀的統治,最後取而代之的策略。湯都於毫***今河南濮陽***,附近的葛***今河南寧陵北***是夏的屬國。湯先以助祭為名送牧畜給葛伯,又派人為葛伯耕田。葛伯殺了為助耕的人送飯的童子,湯就以此為藉口,出兵攻滅了葛國。接著,湯連續攻滅了韋、顧、昆吾等國,據說“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韋***今河南滑縣東***是彭姓,顧***今山東範縣東南***和昆吾是己姓,都是夏朝在黃河下游的重要支柱。特別是號稱“夏伯”的昆吾的滅亡,使夏桀失去了最親近的依靠力量和東部的屏障,夏朝處於正面受敵的地位。

  湯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之後,按照伊尹的謀畫,停止了對夏朝的貢納,以觀察夏桀的反應。果然,夏桀大怒,下令“起九夷之師”,準備利用九夷的力量夾攻商湯。湯見九夷還聽從夏桀的指揮,自己有腹背受敵的危險,便暫時恢復對夏朝的貢納,同時加緊準備力量。次年,湯又停止了對夏朝的貢納,更激怒了夏桀,夏桀召集諸侯在有仍地方會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虛弱,夷人中的有緡氏帶頭叛夏。湯和伊尹看到“九夷之師不起”,桀已陷於孤立,夏朝的統治即將崩潰,立即下令伐桀。夏、商兩軍會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之野,桀戰敗南逃,死於南巢***今安徽巢縣***。湯麾使商軍追殲夏朝敗兵,攻滅了夏朝的屬國三朡***今山東定陶東北***;掠取了當地的寶玉;又率兵西上,攻取夏朝的心腹地區。傳說中今河南偃師有西毫,可能是湯建立以鎮撫西方的。這樣,夏朝滅亡,被湯所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湯在推翻夏朝的過程中,向四方征伐,大大擴充套件了奴隸制王朝的統治區域,影響及於黃河上游。連遠處西方的氐羌部落,也都向商朝臣服了。

  商朝是由湯建立,經太甲而鞏固起來的,中間曾經一度出現紛爭。按照商王“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兄死由弟繼承,直到少弟死後,再由長兄之子繼位。湯在位年數很長,長子太丁不及繼位就死了,所以湯死後由太丁之弟外丙、仲壬先後繼位。外丙和仲壬在位時間都很短;仲壬死後,當時擔任首輔大臣***相*** 的伊尹扶立湯的孫子太甲為王,太甲怠於政事,伊尹屢勸無效,就毅然將太甲送往桐宮去自省,伊尹自攝國政,三年後太甲悔過,伊尹將他迎回國都,還政於他。從太甲到太戊的七王中,商朝的統治處於相對穩定的時期。

  仲丁以後,商朝一度中衰。王室內部連續發生王位的紛爭,“兄終弟及”的制度遭到破壞。當繼位之弟死時,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還兄之子,因而造成了“廢嫡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的混亂局面。王室的紛爭削弱了商朝的統治,原來臣服於商的一些方國部落乘機擺脫控制,向商朝進攻。如夷人中的蘭夷,在仲丁時曾進攻商朝。仲丁征伐蘭夷;其弟河亶甲先徵蘭夷,又徵班方。大概到祖乙時候,商朝才平服了他們,解除了來自東南方的夷人的威脅,所以在甲骨卜辭中,每以太乙、太甲、祖乙並祭,稱祖乙為“中宗”,祭祀的牛羊多到三百頭。但是,商朝內部王位的紛紛爭並沒有解決,從仲丁到盤庚遷殷前,一直持續了九個王的時間。

  在此期間,商朝的王都屢次遷徙:仲丁由亳遷囂***即隞,今河南滎陽東北***,河亶甲由囂遷相***今河南內黃東南***,祖乙遷於邢***即耿,今河南溫縣東***,南庚又遷於奄***今山東曲阜***。這樣遷來遷去,一方面是由於階級鬥爭的發展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的紛爭,同時也是由於自然災害造成的威脅。如祖乙所都邢,後來就是被河水淹沒圮毀的。王都的屢次遷移,給人民帶來很大的困難,“蕩析離居,罔有定極”,人民怨望,商朝的統治幾乎有難以維持的趨勢。

  到盤庚時候,為了扭轉這種混亂局面,鞏固並繼續擴大商朝的統治,乃決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西北***。盤庚遷殷後,“行湯之政”,加強商王室的統治,為商朝的新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商代的歷史,以盤庚遷都為界限,可劃分為前期和後期。自盤庚遷都於殷,直到商朝滅亡,共經八代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

  在遷殷之後不久,到了武丁的時期,四方用兵,進一步擴大了商朝的統治區域和影響。武丁是商代的名王,在位五十九年,死後被祀為“高宗”。相傳武丁少時生活在平民中間,瞭解“稼穡之艱難”,即位之後,任用甘盤、傅說,勵精圖治。據說傅說是奴隸出身,武丁擢以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