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四年級數學成績_四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

  家長們都想知道怎樣提高四年級數學成績更加有效呢?小學四年級是學生思維逐漸獨立化的重要轉型階段,這個年級段非常關鍵的是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學好四年級數學的方法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技巧策略

  1.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的內容要認真研究,提出疑問,追本窮源。對每一個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內在聯絡,以及蘊含於推導過程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解決問題時,要儘量採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要克服那種死守書本、機械呆板、不知變通的學習方法。

  2.學用結合,勤於實踐

  在學習過程中,要準確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質含義,瞭解從實際模型中抽象為理論的演變過程;對所學理論知識,要在更大範圍內尋求它的具體例項,使之具體化,儘量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思維方法應用於實踐。

  3。博觀約取,由博返約

  課本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但不是唯一的來源。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認真研究課本外,還要閱讀有關的課外資料,來擴大知識領域。同時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研究。掌握其知識結構。

  4.既有模仿,又有創新

  模仿是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學習方法,但是決不能機械地模仿,應該在消化理解的基礎上,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不拘泥於已有的框框,不囿於現成的模式。

  5.及時複習,增強記憶

  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必須當天消化,要先複習,後做練習。複習工作必須經常進行,每一單元結束後,應將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統化、深刻化。

  6.總結學習經驗,評價學習效果

  學習中的總結和評價,是學習的繼續和提高,它有利於知識體系的建立、解題規律的掌握、學習方法和態度的調整和評判能力的提高。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總結聽課、閱讀和解題中的收穫和體會。

  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體內容的學習方法,如:怎樣學習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法則、數學定理、數學語言;怎樣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解數學題;怎樣克服學習中的差錯;怎樣獲取學習的反饋資訊;怎樣進行解題過程的評價與總結;怎樣準備考試。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將更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

  歷史上許多優秀的教育家、科學家,他們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比如,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學習方法概括起來是四個字:搜煉古今。搜就是搜尋,博採前人的成就,廣泛地研究;煉是提煉,把各種主張拿來比較研究,再經過自己的消化和提煉。著名的特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學習經驗是:依靠自學;注意自主,窮根究底,大膽想象,力求理解,重視實驗,弄通數學,研究哲學等八個方面。如果我們能將這些教育家、科學家的更多的學習經驗挖掘整理出來,將是一批非常寶貴的財富。這也是學習方法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四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習慣、受益終身。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形成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發展個性的重要方面,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以後獲得成功的關鍵。 以下十條習慣是每一個合格的學生應該養成的。

  1、自覺預習習慣:瞭解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準備好上課所需的書、本、文具及資料;運用工具書幫助預習;把遇到的不懂之處和難點標記下來。

  2、仔細觀察習慣:有意識地運用視、聽、味、嗅、觸等感覺器官來觀察事物;觀察全面、清楚、找出特點及特徵。

  3、認真聽講習慣: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聽清楚所講內容;邊聽邊想、理解內容;能記下有關要點。

  4、樂於交流習慣: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耐心地聽完別人的話再發言;說話清楚、完整、簡潔明瞭;吸引他人發言的長處,補充和糾正自己的觀點。

  5、勤於閱讀習慣:集中注意力認真閱讀;邊讀邊思考,理解閱讀內容;反覆閱讀,並使用圈劃等方法理解題意,正確解題。

  6、獨立作業習慣:先複習後作業;做作業時一心一意,不兼做其它的事情;獨立作業不抄襲;作業字跡工整、格式規範;做完作業及時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7、樂於動手習慣:經常使用學具幫助學習;通過作圖、演示等來幫助自己學習;敢於動手進行小發明、小創造的嘗試。

  8、及時筆記習慣:聽課時把聽到的內容及時記下來;經常歸納、比較運算方法。

  9、及時積累習慣:意識的積累;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分類和整理。

  10、善用時間習慣:有制定作息時間的習慣;遵守作息時間表

  提高四年級數學成績的六個好習慣

  一、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慣

  認真審題是正確解題、準確計算的前提。小學生因審題不嚴而導致錯誤的現象較重,原因是一方面學生識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題急於求 成,不願審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意識。同時,還要教給學生審題方法,建立解題的基本程式如審題—列式—計算—驗 算—作答等,把審題擺在解題過程的第一位。

  二、培養認真驗算的習慣慣

  在解題過程中,要培養認真驗算的習慣慣,這是保證解題正確性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要把驗算作為解題過程的基本環節之一。加強訓練,嚴格要求和督促學生去做,要向學生講清什麼叫驗算以及驗算的方法、意義等。

  三、培養認真估算的習慣慣

  估算是保障計算準確的快捷手段,但現在不少教師認為估算很少作為考試內容而不予重視,這是十分錯誤的。教師要抓住各種時機,有意識的讓學生掌握 估算方法,引導學生髮現一些和、差、積、商的規律。如2040÷40,估算時將2040看作2000,把2040÷40看作2000÷40來估算,可用來 檢驗計算的最高位是否正確,讓學生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慣

  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較多,一些能力強的同學做的快、算的準,他們做完後便迫不及待的報出解題方法和結果。這使得一部分做題較慢的同學不假思索的照抄他們的結果,時間長了,這部分同學就養成了懶於思考的不良習慣慣。因此,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

  五、培養質疑問難的習慣慣

  學生在學習慣中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對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滿足於會背誦,更要力求理解。質疑問難是一種可貴的學習慣品質,能使學生在學習慣中刻 苦鑽研、勤于思考、主動進取。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請教,不恥下問,和同學展開討論,不弄清問題決不罷休,當問題得到解決時,學生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提 高學習慣數學的興趣。

  六、培養自己發現錯誤的習慣慣

  學生在學習慣中,必然會出現差錯,對此,老師不能等閒視之。因為學生出現差錯的地方,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點,並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用自己學到的檢驗方法去找出錯誤。在對比中把握問題的關鍵,力求自己發現並改正錯誤,提高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