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學習時間段是什麼時候

  人在一天的不同時期,大腦活動效率是不同的,學習時間的最佳選擇應該是一天中大腦最清醒的時候。那麼人一天?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最佳的學習時間段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最佳的學習時間段

  第一個最佳學習時間:

  清晨起床後,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勞,大腦處於新的活動狀態,清醒得很。此時的記憶印象會很清晰,學習一些難記憶但必須記憶的東西較為合適,如記憶數學公式、背誦申論範文等。有時即使強記不住,大聲念上幾遍,也會有利於記憶。所以清晨是一個最佳的學習記憶時間。

  第二個最佳學習時間:

  上午8點至10點,人的精力充沛,大腦容易興奮,思考能力狀態最佳,此刻是攻克難題的大好時機,應充分利用。建議考生這段時間可以重點複習自己的薄弱項。

  第三個最佳學習時間:

  下午6點至8點,也是用腦的最佳時刻,不少人利用這段時間來複習,加深印象,歸納整理,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此時,考生可以總結歸納一天的複習要點,整理備考筆記。

  第四個最佳學習時間:

  入睡前一小時。利用這段時間來加深印象,特別對一些難於記憶的東西加以複習,則不容易忘記。此時,考生可以對照筆記回顧一天的複習要點,加深記憶。

  最佳的學習時間段的具體安排

  6—8點:機體休息完畢並進入如興奮狀態,肝臟已將體內的毒素全部排淨,頭腦清醒,大腦記憶力強,此時進入第一次最佳記憶期。

  8—9點:神經興奮性提高,記憶仍保持最佳狀態,心臟開足馬力工作,精力旺盛,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10—11點:身心處於積極狀態,熱情將持續到午飯,人體處於第一次最佳狀態。此時為內向性格者創造力最旺盛時刻,任何工作都能勝任,此時虛度實在可惜。

  12點:人體的全部精力都已調動起來。全身總動員,需進餐。此時對酒精仍敏感。午餐時一桌酒席後,對下半天的工作會受到重大影響。

  13—14點:午飯後,精神睏倦,白天第一階段的興奮期已過,精力消退,進入24小時週期中的第二低潮階段,此時反應遲緩,有些疲勞,宜適當休息,最好午睡半到一小時。

  15—16點:身體重新改善,感覺器官此時尤其敏感,精神抖擻,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以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記憶”的內容記憶。工作能力逐漸恢復,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創造最旺盛的時刻,可以持續數小時。

  17—18點:工作效率更高,體力活動的體力和耐力達一天中的最高峰時期,試驗顯示,這段時間是完成複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期。

  19—20點:體內能量消耗,情緒不穩,應休息。

  20—21點:大腦又開始活躍,反應迅速,記憶力特別好,直到臨睡前為一天中最佳的記憶時期***也是最高效的***。

  22—24點:睡意降臨,人體準備休息,細胞修復工作開始。

  計劃和管理學習時間的方法

  制定一個時間表;我自己是11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它是走向成功地第一步。我是一個有濃厚學習興趣的人,所以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來學習,你可能沒有這麼長的學習時間。因為我醉心於學習並且我希望通過學習實現夢想。我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我知道如果不努力,我沒有辦法過好的生活。進入大學以後,我得以繼續免費的學習。我還獲得了政府的獎學金和為了更多動機的專門培訓以及遊學,當然還有一個天才獎。

  人類可以在一個科目***subject***上專注40分鐘,最多1一個小時。每40分鐘或者一個小時換一換你的學習資料或課程。但是慢慢的你需要增加這個時間到2個小時。我就是這麼做的。

  在檢視昨天的主題後,通過學習新東西的方式啟動時間表。書裡後面的章節大多數有前面章節的參考。在開始的時候,學習新的東西給你希望,並讓你更有動力。

  不要一直不停的學一樣東西,休息5到1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可以補充點巧克力、水果和維生素。可以做一些坐起站立互動的動作,出去看看大自然或其他自然景觀,以便重新恢復精力。這就像你在電腦桌面啟動一個應用的時候右擊重新整理一樣。

  一個科目,每天學習三次,時間表的設計滿足每一個主題每天都有三次輪換。

  在第一輪記筆記,在第二輪再練習一次諸如此類。筆記不應該只是課本的完全拷貝。

  每一段時間後***最多兩週***,為你的學習重新分配時間表。或者一週以後做一次測試,根據結果重新安排時間。

  在時間表中安排一次期中測試。

  在時間表的最後,安排一點額外時間,檢視你今天學習的內容。

  第二天,從檢視昨天學習的科目開始。但是不在學習開始的時間做測試。從開始到結束慢慢增加難度。

  給不重要和重要的科目***或者難的和容易的科目***做一個統計,利用統計方法劃分時間。例如根據難度等級,給每一個科目分配像40%,60%的時間。

  如果學習的東西可以在家或者實驗室輕易地實現,不要錯過它。我學習生物的時候,試著做一種樹的族譜,只是一次次嘗試,但最後沒有什麼結果。我通過程式設計模擬物理概念,這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