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有什麼故事

  關漢卿,元代雜劇的奠基人,傑出的戲劇家,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關漢卿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漢卿的故事

  關漢卿生活在金末元初,民族漢,成分知識分子,在元代,無論是作為一個漢人還是一名知識分子,這兩種身份都表明了關漢卿處於社會的底層,元代的四級等級制度將漢人列為三等,並且取消了科考制度,社會上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文化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僅僅高於乞丐,甚至還不如***。

  關漢卿的一切可以說是拜那個時代所賜,如果不是處於社會的底層,關漢卿的作品不會關注人民的生活,如果不是取消了科考制度,那麼歷史上可能只是多了一個狀元或者是官宦,而少了一個能夠讓世界動容的藝術大師,正是由於作為文化人的關漢卿沒有了出路,所以只能是在自己的作品中進行吶喊,將自己手中的筆當做是一把利刃,向著統治階級開刀。

  據說因為寫作《竇娥冤》關漢卿曾經被捕入獄,但是關漢卿卻在自己的作品《不服老》中充滿激情,鬥志昂揚的表示自己要做“蒸不爛、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其堅定的立場讓人不禁動容。

  關漢卿也正是像自己作出的宣言那樣,真正的就是一粒“銅豌豆”,為底層的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搖旗吶喊,對統治階級進行譏諷與抨擊,《竇娥冤》、《蝴蝶夢》、《救風塵》、《望江亭》等等一系列作品無不表示著這粒“銅豌豆”的“響噹噹”的堅硬。

  關漢卿朱簾秀的故事

  關漢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非常著名的,自古以來才子佳人的故事比比皆是,關漢卿與朱簾秀的故事也可以看成是難免其俗的才子佳人系列之一,關漢卿是多愁善感的一代大家,朱簾秀是元代非常有名的戲劇演員,兩者從事著同一項事業,心靈的契合屬於理所當然。

  關漢卿曾經為朱簾秀寫就《南呂·一枝花·贈朱簾秀》在這首詞作中大力的讚賞了朱簾秀作為一個戲劇演員的成功以及生活中的不幸,可以說作者對朱簾秀表現出了強烈的疼惜之情。

  關漢卿與朱簾秀可以說是一對好搭檔,據史書記載關漢卿的作品《救風塵》、《望江亭》都是由朱簾秀主演的,朱簾秀是當時紅極一時的戲曲女演員,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稱讚朱簾秀說“雜劇為當今獨步”,花旦、小生等“悉造其妙”。關漢卿也從朱簾秀的生活經歷中汲取養分,其寫就的很多女性身上都有朱簾秀的影子,比如竇娥。朱簾秀與關漢卿可以說是心靈相通,可以說是事業上的知己。

  據傳在關漢卿寫作《竇娥冤》的時候曾經與朱簾秀探討,害怕劇本寫出來會惹上麻煩,朱簾秀曾經勇敢的鼓勵關漢卿“只要你敢寫我就敢演”,並且兩個人因為《竇娥冤》被關押入獄,朱簾秀對關漢卿說“我願做像竇娥那樣有抗爭精神的女子”。

  也許是關漢卿的作品成就了朱簾秀,也或許是關漢卿從朱簾秀那裡汲取的養分成就了《竇娥冤》和其他的很多作品,總而言之,二者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說是當時黑暗社會裡彼此的一盞明燈也罷。

  關漢卿的代表作

  關漢卿作為“元曲四大家”之首,流傳至今的作品非常多,其中代表作當屬現在還在傳唱,甚至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的《竇娥冤》,如果一定要說關漢卿的代表作的話,那麼《竇娥冤》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代表作之首。另外其他現在仍在傳唱的有《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

  《竇娥冤》講述了竇娥被無賴張驢兒設計陷害,被貪官不分青紅皁白冤枉致死的故事。“斬竇娥”一折是全劇的高潮部分,至今仍然被群眾廣泛的傳唱,“斬竇娥”一折採取了浪漫主義的寫法,竇娥發下三重誓願,要讓血濺白綾,六月飄雪,大旱三年來證明竇娥冤。結果三樁誓願樁樁實現。後來竇娥沉冤得雪讓人稱快。

  《救風塵》講述了機智勇敢的趙盼兒如何從無賴周舍那裡救出結義姐妹宋引章的故事,體現了強烈的呼喚英豪出現的心願,體現了底層人民對統治階層的反抗。

  《望江亭》講述了才貌雙全的譚記兒如何在望江亭設計對付權貴楊衙內的故事,體現了譚記兒的智勇雙全,同時也體現了人民呼喚英雄出現,反抗統治階級的強烈願望。

  關漢卿的作品體現了人民的美好願望與對邪惡勢力的鬥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所以才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獲得廣泛的流傳。其代表作更是體現了這一點,傳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