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劉光第的故事

  劉光第治學嚴謹,“醇粹嚴肅”。為文學昌黎,說理透徹,“氣骨森辣”,文筆洗練犀利。他還書法學顏真卿,練得一手好字,“時輩難於抗手”。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赤子之心

  當時,由於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瘋狂入侵,中國正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劉光第有一顆赤子之心,愛國的激情時時在他胸中翻滾奔流。當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劉光第關注著戰局的發展,但傳來的卻是一個個清軍戰敗的訊息。劉光第激動了,要上書皇帝,貢獻扭轉戰局、奪取勝利的方略。他明知自己位卑職低,上書言事於法不允,但“縷縷愚忱,不能自已”。他奮筆寫出內容很豐富的《甲午條陳》,抨擊時弊,力主改革。除了要求“嚴明賞罰”、‘下詔罪己”、“隆重武備’之外,還尖銳地指出:“自古政出多門,鮮有成事,權當歸陛,乃得專圖。”即要光緒帝不讓慈禧於政,自己掌握權力搞好國家。他的上司見到這文字,嚇得魂飛魄散,根本不敢代奏,還申斥他說:講這種話,輕一點講是“標新希進”,要充軍;重一點講是離間兩宮,挑撥帝后母子關係,要就地殺頭的。

  :慷慨就義

  八月初六***9月21日***,由於袁世凱的出賣,慈禧太后採取突然襲擊,將光緒帝軟禁起來,並用皇上的名義釋出詔書,開始大肆搜捕和屠殺維新派。王天后,劉光第在軍機處被捕人獄。他堅信自己的事業是正義的,神態自若。翌日,在京做官的四川人聯名“具疏”,要求釋放劉光第、楊銳等人。刑獄因獄詞未具,欲審不能,見此著了慌。八月十三日***9月28日***,未加審訊,慈禧就下即行處斬之命。劉光第提出強烈抗議:“未訊而誅,何哉?”在去刑場的路上,他嘆息說:“吾屬死,正氣盡!”臨刑時,他又一次提出質問:“祖制雖強盜臨刑呼冤,當復訊。吾輩縱不足惜,如國體何?如祖制何?”監斬者無言以對。文質彬彬的劉光第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顯得異常頑強堅定。劊子手強按他跪下;他崛立不從,“神氣衝夷,譫定如平日”。受刑後,頭被砍了,身軀還“挺立不化’。圍觀的群眾莫不為之驚心動魄,有的甚至拿出香蠟紙燭為他招魂。

  :劉君不死

  當劉光第的靈樞運回四川船過三峽時,沿江人民結隊相送,各碼頭紛紛燃香設供,臨江祭奠。沿岸縴夫,自動幫助拉船,有時多達兩百餘人。由瀘州轉沱江,到達他的家鄉富順趙化鎮,家鄉人民家家執香祭奠,人人戴孝痛哭。從全省各地趕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公祭文中有這樣的話:“漢唐遺穢,邦國其懷!溝壑能填,白刃已蹈。”意即:慈禧真像呂后、武則天那樣亂國亂政,殺戮忠良,而為了正氣,志士仁人甘願灑熱血拋頭顱鬥爭下去。在那樣的時代下,一個小鎮的人民能這樣自發地為劉光第舉行盛大的追悼會,敢說敢言,既是四川近代史上的壯舉,也充分表明“劉君不死”。

  劉光第的人物評價

  梁啟超為之作傳,康有為作輓聯,稱“孤旌特表六人中”。而其他人士,亦予其高度評價:“政府寮友見者,謂君子於政事無新舊畛域,斟酌最平允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