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韜奮戰士資料介紹

  鄒韜奮,主要從事教育、編輯相關的工作,其生平致力於宣揚正義之聲,抨擊黑暗勢力,不得不說他是一位在筆尖上作戰的英勇戰士。關於鄒韜奮你還知道哪些介紹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筆尖戰士鄒韜奮

  鄒韜奮,本名鄒恩潤,後來在生活週刊擔任主編是將筆名改為世人所知曉的這個名字嗎,他說過,這個名字時刻勉勵著他一方面要時刻提醒自己韜光養晦,此外還要用一生去不停地奮鬥。鄒韜奮祖輩家境不錯,祖父曾經擔任知府,母親也是大家閨秀,但隨著祖父退休以後,到了父輩家道便逐漸衰落,鄒韜奮作為家中的長子,小小年紀便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

  鄒韜奮的求學經歷相對消極,年紀很小的時候便被父親逼著讀三字經,在私塾中的生涯跟坐牢沒有什麼兩樣,這種封建教育對他的思想啟蒙有一定的反面作用。一開始,他按照父親的意願學習電機類的工科專業,但後來覺得自己實在不適合當一個工程師,於是轉而學文,這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大轉折點。

  畢業以後,鄒韜奮進入《教育與職業》刊物任主編,深入社會調查,也形成了對當今社會現實的初步瞭解。之後,他轉入生活週刊任新聞編輯,進行了大幅改革,開始進行社會討論,重視讀者,使這本雜誌日漸壯大,具有了極大的話語力量,開始批判社會上的各種黑暗現象,還常常受到國民政府的威脅。

  之後,鄒韜奮積極支援愛國運動,最終遭到了國民當局的迫害,於各地逃往,最終死於癌症,通過對鄒韜奮簡介的瞭解,他的種種愛國舉動十分令人動容,將筆桿子當武器,敢於同邪惡勢力作鬥爭,最終帶著一腔熱血,離開了人世。

  鄒韜奮紀念館

  鄒韜奮紀念館是上海重慶南路上的一幢新式建築,整棟樓一共三層,偉大的鄒韜奮曾經於1930到36年之間在此處居住,如今保留下來陳列在大眾眼前的都是原物,充滿了那六年時間裡鄒韜奮在此生活的氣息。

  如今我們後人進入參觀這個紀念館時,能夠瞻仰到的有他的臥室、會客廳以及供他寫作的書房。該紀念館外部有一塊牌匾,上面的字有沈鈞儒先生所寫。這間紀念館的地址為54號,作為鄒韜奮的故居,主要是其生前的生活和工作場所,而旁邊的53號則是一處陳列室,主要介紹了與他的思想程序、革命道路以及戰鬥過程相關的一些文物資料。其中不僅有他的十分珍貴的親筆手稿,擔任主編的刊物,各版的著作,鄒韜奮生前用過的一些物品,此外還有領導人的題詞,十分具有意義的一處紀念館。

  1930年,他與妻子一同想辦法租下了當時法租界的一處房屋作為住所搬入,位於萬宜坊54,也就是如今的鄒韜奮紀念館。這處寓所是一棟聯排結構的雙層住宅,十分具有現代西洋氣息。房屋的建構上位磚混,外部的牆面用混凝土進行拉毛,房屋的前方有一個高為兩米的圍欄,裡面有一個小小的天井,再往內就是會客廳以及餐廳了。二樓是其夫婦二人的臥室,牆上掛著家人的相片,後面的亭間則是他的工作室,書櫃上裝滿了外文書籍,正是在這件狹小的屋舍中,鄒韜奮寫出了無數抨擊黑暗勢力的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