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名角肖玉玲個人資料

  4月21日,國家一級演員,秦腔名角肖玉玲病逝,享年79歲。肖玉玲在秦腔閨門旦一行獨樹一幟,她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專案代表性傳承人。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關於

  中文名 肖玉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

  職 業 國家一級演員

  畢業院校 西安三意社

  代表作品 《玉堂春》《火焰駒》《探窯》

  主要成就 《火焰駒》 拍為電影,創立肖派

  秦腔名角肖玉玲個人簡介

  國家一級演員簡歷:1952年春考入原西安三意社學藝,工閨閣旦,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第一代秦腔演員。1986年加入中國國民革命黨。1990年調西安市藝術學校任教。曾擔任陝西省政協第五、第六、第七屆委員,陝西省青年聯合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演員學會會員,劇協陝西分會理事,劇協西安分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秦腔研究會副會長,西北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等。

  50年代,曾以扮演《五典坡》中的王寶釧、《鍘美案》中的秦香蓮、《狀元媒》中的柴郡主、《急子回國》中的宣姜、《火焰駒》中的黃桂英、《槐蔭別》中的七仙女、《孔雀膽》中的阿蓋公主、《白蛇傳》中的白素貞、《孟麗君》中的孟麗君、《秋江》中的陳妙常、《杜鵑山》中的柯湘、《苦水甘泉》中的羅大媽等活躍於三秦大地城鄉舞臺。她的代表劇目如《火焰駒》《玉堂春》《五典坡》《三家春》《紅珊瑚》《探窯》《三堂會審》等。

  秦腔名角肖玉玲藝術特點

  肖玉玲唱腔明麗響亮,淡雅清新,表演細膩、傳神、楚楚動人。她的表演藝術有以下幾個特點:

  揚長避短,假聲運用錦上添花

  客觀的說,肖玉玲的嗓音條件並不好,但她能很好的運用假聲彌補她高音區的不足,這樣,她的音域反而更加寬廣,這在秦腔界應該說是第一人。在她的唱腔中,很多唱段她能自如的遊刃3、4個八度,時而聳入雲霄,時而鑽如海底,給人以開拓意境、心曠神怡的感覺,而且她的假聲寬、厚、實,沒有虛晃之感,所以演唱中更加通透、明亮。假聲運用中她又發揮自己鼻腔共鳴的優勢,使整個唱腔韻味更加醇厚,尤其是她的苦音唱腔給人以如泣如訴的藝術享受。

  吐字清晰,講究“吐、咬、歸、收”

  肖玉玲是秦腔界一位在吐字上很下功夫的演員,因為她的吐字不光是清楚,而且她在行腔時還注意咬字、收音和歸韻,例如玉堂春的春字他先唱出聲母“CH”再慢慢吐出“韻母”UN“,這在京劇界可能是每一個演員都必須做的,可在秦腔界可是不多見的。她的行腔都是字隨腔轉,字正腔圓,不光是唱腔,她的道白如《探窯》中的:”母親呀!母親……“,《玉堂春》會審中蘇三的“蘇三參見三位督天大人”等都很好的體現了她吐字的功力。她還很注意唱腔轍口的運用,她將傳統劇《探窯》中的唱腔的“壬辰”轍改成從頭到尾的“言前”轍,既讓唱詞很富文學性,又容易演唱,這段她後期的代表做已經廣泛的被青年演員和業餘愛好者傳唱。

  氣息飽滿,節奏緩急得當

  唱過肖派的演員沒有不佩服肖老師氣息的運用是一絕,她的氣息不是一日之功。比如探窯中“老孃請坐聽兒言”一句中的兒和言,都是一個很長的腔,而且行腔中又有3個八度的起伏,所以氣息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我曾非常認真的聽過這段,但是她的氣口在哪兒,我一直沒有聽出來,也許她就是一口氣唱下來的,要麼是偷氣,但是沒有任何痕跡,所以氣息飽滿流暢是她的一大特點,另外,肖派唱腔中的節奏變換是非常鮮明的特點,她的慢板慢的纏綿悱惻,她的快板快的如同沙鍋炒豆,尤其是她的快板,如《三堂會審》中,她吐字清晰、明快。字字逼人,聲聲送耳,猶如雨打芭蕉一般,給人以一瀉千里,酣暢淋漓的感覺。

  緊貼劇情,演活人物

  除了上述四個特點以外,肖派藝術刻畫人物的功力也是非常深厚的,她塑造的不同人物她都能作到一人一面,蘇三是煙花女子,黃桂英是大家閨秀、王寶釧是相府千金、珊妹是漁家女子,她都區分的非常明顯,把握的非常準確,在《探窯》一劇中,她一改傳統穿黑褶子的裝扮,她改穿淡紫褶子,巴巾包頭,既避免了下場《趕坡》也穿黑褶子的重複,又很好的體現了這位相府千金雖身居寒窯,但仍是美貌動人,由於思念丈夫憂慮成疾的痛苦心情,剛一上場,還沒開腔,就讓觀眾入了戲,這就是藝術家對藝術的精湛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