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巴頓的簡介

  喬治·巴頓是一位美國陸軍四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有著有“熱血鐵膽”、“血膽老將”之稱。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喬治·史密斯·巴頓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具有文韜武略的傳統家庭。18歲時進入私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一年後獲得入西點軍校的保送資格。1909年6月,巴頓軍校畢業,隨即以軍銜赴美國第一集團軍騎兵部隊服役。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美國面臨戰爭。巴頓的軍事才能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賞識,認為他是能在戰場上戰勝快速機動的德軍的優秀將才。1940年7月,馬歇爾批准組建裝甲師,巴頓受命組建一個裝甲旅,並被晉升為准將。同年,巴頓被任命為第二裝甲師師長, 晉升為。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對德日意宣戰。1942年1月,巴頓升任第1裝甲軍軍長。11月,巴頓率領美國特遣隊4萬多名官兵橫渡大西洋,在法屬摩洛哥海濱登陸,經過74小時的激戰,終於迫使駐摩洛哥的德軍投降。北非登陸的成功,為盟軍順利地完成北非戰區域性署創造了有利條件。隨後,巴頓被任命為美國駐摩洛哥總督。

  1943年3月5日,巴頓臨危受命,接任被隆美爾擊敗的美第二軍軍長,他從到達第二軍的那天起,便全力以赴地整肅軍紀。迅速改變了全軍渙散的軟弱狀態。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第二軍向德軍發起進攻,一路猛攻猛打,進展迅速,很快與英軍在突尼西亞北部完成了對德軍的合圍。

  突尼西亞戰役不久,巴頓晉獲中銜,升任美第7集團軍司令。1943年7月9日,盟軍發起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巴頓率美第7集團軍攻取巴勒莫,隨後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軍佔領了西西里島,德軍退到義大利本土。

  1944年任第三集團軍司令,作為第二梯隊參加諾曼底登陸,指揮裝甲兵團橫掃歐洲,直至奧地利,9個月間,殲敵140萬,解放大小城鎮1.3萬座,且相對傷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擢升四星,任巴伐利亞洲軍事長官,15集團軍司令。

  1944年12月,巴頓率第3集團軍在阿登地區擊退德軍的大反撲,解救了被圍的盟軍部隊。1945年3月,巴頓再次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渡過了萊茵河。1945年5月初,巴頓的第3集團軍一直推進到奧地利邊境方才住腳。在9個月的推進過程中,巴頓部隊殲敵140餘萬,取得了驚人的戰果。4月16日,巴頓被晉升為四星。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歐戰結束。巴頓被任命為巴伐利亞州軍事長官。

  1945年12月9日,巴頓在外出打獵時突遇車禍而受重傷,12月21日在德國海德堡一家醫院辭世,享年60歲。

  喬治巴頓的軍事生涯

  1911年12月喬治•S•巴頓進入陸軍參謀部任職。1912年夏季參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五屆奧運會,取得五項全能專案的第五名。同年底在陸軍參謀部辦公室臨時任職,一度擔任陸軍 參謀長倫納德·伍德和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間在《陸海軍雜誌》上撰文建議改進騎兵軍刀獲得採納,他設計的2萬把“巴頓劍”被配發到美國陸軍部隊,使他嶄露頭角。1913年夏自費赴法國學習劍術。1916年任 潘興的副官,兩年後升任。1917年隨潘興赴法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作戰行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巴頓組建了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他因此獲得“美國第一坦克兵”的美譽。

  1932年畢業於陸軍參謀學院。1932年,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指揮下,當時是的喬治•巴頓參與軍隊對酬卹金進軍事件的鎮壓活動。

  1939年授命組建裝甲旅,晉升為准將。1940年12月晉,任第2裝甲師師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參戰之後,巴頓1942年任第一裝甲軍軍長,同年8月率部渡大西洋登陸北非。佔領法屬摩洛哥。同年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1943年率領美軍與英國蒙哥馬利率領的英國軍隊肅清了北非德軍,1943年3~4月任美第2軍軍長。晉升為,任第一軍團司令,7~8月指揮美第7集團軍參加西西里島登陸戰役。1944年在英國就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作為第二梯隊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役,8月1日率部投入戰鬥,突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爾後協同盟軍其他部隊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逃敵。阿登戰役中,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擊退德軍進攻。1945年3~5月率軍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進抵捷奧邊境。9個月間,殲敵140萬,解放大小城鎮1.3萬座,且相對傷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擢升四星,德國投降後任巴伐利亞軍事長官。同年10月轉任第15集團軍司令。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期間,巴頓因毆打士兵遭到媒體抨擊***即“打耳光事件”***,引起盟軍總部的反感。戰爭結束不久,他又在正式場合出言不慎,被媒體加以利用,使他在軍中的地位更受到影響。

  1945年12月9日,打獵途中遇車禍受傷,12月21日歿於德國海德堡。

  喬治巴頓的社會評價

  巴頓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現出鮮明的個人性格特點,粗魯、野蠻是他在戰爭中留給後人的印象,潘興元帥甚至把他叫作“美軍中的匪徒”。引起世人不同評論,很多人認為他是“一位統率大軍的天才和最具進攻精神的先鋒官”和“二十世紀的拿破崙”;但也有人認為他“勇猛有餘、智謀不足”、“驕傲自大、華而不實”。軍事學者指出:“作為統帥人物,巴頓的最大特點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勵部下,用他的個性去影響部下在戰場上奮勇向前。”。他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富於進攻精神,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被部下稱為“血膽老將”。

  艾森豪威爾給巴頓下結論說,他有一種“非凡而又殘酷的推動力”。英國亞歷山大元帥評論說:巴頓是一個推進器,隨時準備去冒險,他應該生活在拿破崙戰爭年代——他會成為拿破崙手下一位傑出的元帥。德軍的布盧fi特里特***擔任馮·龍德施泰特的參謀長***寫道:“我們對巴頓的評價極高,認為他是盟軍中最敢作敢為的‘裝甲兵’,一個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性和雷厲風行的人。他和我們自己的‘裝甲兵’古德里安很相似。大概是由於他最接近於我們對古典軍事統帥的概念,因而他的作戰指揮給我們的印象尤其深刻。他甚至進一步提高了拿破崙的基本教義——兵貴神速。”赫爾曼·巴爾克***指揮德軍G集團軍群,後來在齊格菲防線對付第3集團軍***坦率地總結道:“巴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傑出的戰術天才。我至今仍將曾與他對抗看做是一種莫大的榮幸和難忘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