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有什麼好故事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傳而至今已兩千餘年。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裡的好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裡的好故事:圍魏救趙

  後來魏國與趙國在擴張的方向上發生衝突,雙方互不相讓,打了起來。魏軍在龐涓的帶領下,勢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打到了趙國都城邯鄲,一圍就是三年。在危急時刻,趙王向派人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覺得雙方都筋疲力盡了,可以趁火打劫一番,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於是就想讓孫臏做統帥領兵救援趙國,孫臏推辭說:“臣是受過刑罰而僥倖活命的人,不宜做統帥。”於是就用田忌做統帥,田忌是國君的親戚,出身好,大家服氣,改任孫臏為軍師,坐在黑咕隆咚的斗篷車裡,專門替田忌出謀劃策。

  田忌原想帶領軍隊徑直前往趙國與魏國交戰,解救趙國,孫臏卻說:“凡要解開錯綜糾纏、雜亂無序的繩索之類的東西,一定要冷靜地找到它的結合部,慢慢去解才行,切忌不能握緊拳頭盲目地用勁;勸解打架鬥毆的人,就不能插手搏鬥、擊刺,那隻會添亂,只要找到一處虛弱的地方,避實擊虛,便會一擊而成,鬥毆的形勢也會隨之改觀,干戈就會自行消解,互毆就會停止。如今魏國攻打趙國,輕銳精兵必定在國外衝鋒陷陣,而老弱殘兵必定在國內進行防守,但是疲憊孱弱,一定不堪一擊。您不如帶領軍隊急奔魏國都城大梁,佔領它的交通要道,攻擊它空虛薄弱的地方。這樣一來,魏國必定會捨棄趙國,而班師回國拯救自己。這樣,我們便會一舉兩得,既解除了趙國的圍困,又使魏國遭受挫敗。”田忌聽從了他的建議,率軍突進魏境。這時龐涓正在中原以北的邯鄲拼命攻城,聽說魏國大梁出現齊軍,龐涓心神不定,但他偏不肯撤軍回大梁。而是硬著頭皮,又在邯鄲打了兩個月,打到秋天,莊稼都黃了,終於不負眾望,佔領了這座已變為廢墟的城市。之後才匆忙撤離了邯鄲,回師救援,跟齊國軍隊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交戰,以逸待勞的齊軍大敗倉皇后撤的魏軍。

  史記裡的好故事:吳起輔幼主

  魏文侯死後,吳起輔佐文侯的兒子魏武侯。魏武侯遊黃河順流而下,到了河中間,回頭對吳起說:“真是壯美啊,山河如此險固!易守難攻,這真是魏國的珍寶啊!”吳起回答說:“國家的珍寶並不是山河的險固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國家的君主能否恩危並重,得到臣民的擁護。從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可謂是易守難攻的天險,但他卻不講求德行仁義,最後夏禹消滅了它。夏桀的居處,左有黃河、濟水,右有泰山、華山,伊闕山在其南面,羊腸阪在其北面,但他不施行仁政,於是商湯流放了他。殷紂的國都,左有孟門山,右有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黃河流經它的南面,但他不行德政,周武王殺了他。由此看來,國家的珍寶在於國君的恩德,而不在於山河的險固。如果國君不施恩德,船上的人就都是仇敵,您縱有險固的山河又有什麼用呢?”魏武侯聽了,很感動地說:“說得好,有道理。”

  吳起任西河守,很有名望。魏國設定相國,由田文擔任此職。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讓我來跟您比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可以。”吳起說:“統帥三軍,使士兵們捨生忘死,浴血疆場,敵國不敢暗算我國,關於這一點,您和我相比,誰強?”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管理百官,親服萬民,充實倉庫,在這一方面,您和我相比,誰強?”田文說:“當然我差的很遠。”吳起說:“鎮守西河從而秦國軍隊不敢東進侵犯,韓國和趙國臣服於我魏國,在這一方面,您和我相比,誰強?”田文說:“我更加地不如您。”

  吳起說:“按這三條來說,您都在我之下,職位卻在我之上,為什麼呢?”田文說:“國君年少,國人疑惑重重,大臣們沒有真心歸順大王,百姓也不信任大王,正當這個時候,把國家託附給您呢,還是託附給我呢?”吳起沉默了很久,說:“託附給您好了。”田文說:“這正是我職位在您之上的原因。”這時吳起才知道自己在協和內外、維護王權和穩定社會這方面不如田文。

  史記裡的好故事:不被重用的賢才

  商君就是商鞅,姓公孫,是衛國國君姬妾生的公子。商鞅年輕時就喜歡刑名法術之學,那是建立和鞏固君王統治的一套法家學說。後來他做了中庶子一官,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公叔痤知道他十分聰明能幹,還沒來得及向魏王推薦,公叔痤就生病了,魏惠王親自去看望他,憂慮地說:“國相的病萬一遭遇不幸,寡人和國家可怎麼辦啊?”公叔痤回答說:“臣的中庶子商鞅,雖然年輕,卻有奇才,大王可以把國政交給他,由他去處理。”魏惠王聽後默默無言。當魏惠王將要離開時,公叔痤屏退左右隨侍的人員,對魏惠王說:“大王假如不打算任用商鞅,就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走出國境。”魏王答應了他的要求就離去了。惠王離開後,對隨侍人員說:“公叔痤的病很嚴重,真叫人傷心啊,他想要我把國政全部交給一箇中庶子掌管,他難道是糊塗了不成?”

  公叔痤又召來商鞅,道歉說:“剛才大王詢問能夠出任國相的人,我推薦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會同意我的建議。我當先愛君後愛臣,因而勸大王如果不任用你,就把你殺掉。大王答應了我的請求。你趕快離開吧,要不就會被處死的。”商鞅卻說:“大王既然不能聽您的話任用我,又怎麼能聽您的話來殺我呢?”商鞅就沒有離開魏國。最後魏王既沒有任用商鞅,也沒有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