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兵力對比情況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國與法國聯手進攻清朝的戰爭,那麼你瞭解第二次鴉片戰爭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兵力對比,希望能幫到你。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兵力對比

  據史料記載,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雙方投入的兵力相差懸殊,中國方面軍是英法聯軍的數倍,但是最終結果依舊是中國戰敗。那麼第二次鴉片戰爭兵力對比是什麼樣的呢?下面就來看看,在不同階段,第二次鴉片戰爭兵力的對比。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第一個階段,英法聯軍一共投入了五千六百餘人,其中有法軍一千人,但是中國方面戰敗,這其中有武器裝備落後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因為清政府內部的腐朽所導致的,軍隊戰略落後,同時士兵素質差,內部不團結等。第一階段中國戰敗後,雙方簽訂了《天津條約》。在戰爭進入第二階段,英國投入的軍隊人數在一萬八千人左右,法國有七千人,同時還有戰艦越兩百多艘,這次戰役進一步擴大了對中國的侵略最終佔據了中國的首都北京,並且燒燬了圓明園,中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就總體而言,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一共投入的兵力在兩萬五千人以內,其中主要是英國軍隊,佔侵略軍總人數的一半多,在說中國方面的兵力,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就傷亡人數方面則記載為與英法聯軍的投入兵力相差不遠,由此可以得出,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投入的兵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說第二次鴉片戰爭兵力方面中國是具有壓倒性的勝利的。

  當然中國投入的兵力多,並不意味著中國就能夠取得勝利,即使人數上有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冷兵器與熱兵器的比拼,還是直接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的戰敗結局。也真是實有因為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雙方兵力懸殊,中國依舊失敗才促使國人開始覺醒,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由此清政府內部分裂出來的洋務派開始學習西方的先進器物,在中國修建軍工企業。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國家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列強對中國的瓜分的戰爭,那麼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國家是哪些呢?

  首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國家是英國和法國,但是英法聯軍敢於再次發動戰爭,是因為背後有美國和俄國作為支持者,並且在隨後的戰爭中俄國和美國也加入了,而且還在中國戰敗後同中國簽訂了很多對中國來說並不平等的條約,所以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參戰的國家應該有是四個,分別是英國、美國、法國和俄國。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中國廣州港口尋釁滋事,最終發動了廣州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美國和俄國表明自身的觀點是充當調停者,但是在戰役真正發生之後,他們還是在中國戰敗後,獲得了很大的利益。

  隨後英法美俄四國又派軍艦到達中國的大沽口,要求與中國再次進行談判,從而企圖獲得更大的利益,但是以中方的拒絕而導致計劃破產,為此他們再次發動了戰役,也就是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在此次戰役中,中國最終分別同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獲得了戰事的和平。

  不過很快,第二次大沽口戰役就爆發了,這次戰役則是因為英國和法國對之前《天津條約》的不滿足而導致的,此次戰役最終的結果就是中國北京淪陷,英法同盟軍對中國的圓明園進行了搶燒,最終簽訂了《北京條約》,這次簽約的國家一共有三個,分別是英法俄三國,這次沒有美國的參與。通過上面對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各國對中國發動戰役的詳解,可以清楚了了解到,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國家分別是英國、法國、美國和俄國。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

  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目的實際上是為了近一步的開啟中國市場。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他們獲得了很大了利益,並且大機器製造的物品因為價格低廉而快速的搶佔了中國市場,使得他們獲得了非常大的利益,但是這對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所以在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要求與中國重新修訂條約時,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答覆,為此他們再次的向中國發動了戰爭。

  在這次戰爭中,他們首先攻陷了廣州,隨後又將目光集中在了中國天津,最終攻佔了北京,火燒了圓明園。通過這些戰爭,他們不僅從中國獲得了大量的戰利品,甚至還獲得了領土,也就是說他們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以擴大資本主義市場的目的成功的達到了,甚至他們所獲得的遠遠大於他們最初想要的。

  在西方國家開始採用大機器生產,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華夏還是封建統治下的小農經濟。在這樣的狀況下,為了將機器製造出來的產品出售以換取白銀的西方國家,紛紛將目光鎖定在了中國。這也是他們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之一,用來進行物品傾銷。同時大機器生產需要更多的原產料和廉價的勞動力,這些恰恰中國都可以滿足,所謂他們才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

  綜上所述,第二次鴉片戰爭目的是為了改變貿易順差,換取真金白銀,擴大資本主義市場,以及所需的原料產地和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