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什麼條約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作為戰敗方的中國不斷的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來獲得暫時的和平,這使得西方列強為了利益不斷的向中國發動戰爭,也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線不斷被拉長。那麼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什麼條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條約

  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什麼條約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條約不止一個,下面就來看看第二次鴉片戰爭都簽訂了哪些條約?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最先簽訂的條約是《璦琿條約》,1858年5月,中國在於沙俄的戰爭中失敗後,被迫簽訂的第一條不平等條約,該條約將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領土割讓給了俄國,同時還將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為由中國和俄國共同管理。

  隨後英法聯軍在美國和俄國的支援下對中國發動了廣州戰役,並且攻佔了中國天津,由此中國分別與英國、法國、美國和俄國簽訂的《天津條約》,在中英《天津條約》中,中國將南京、臺南、漢口和九江等地區開設為通商口岸,並且同意英國人可以隨意進入中國內陸,甚至在答應英國在北京修建公館,並在通商港口設立領事館,並且答應賠款白銀四百萬兩給英國。

  在中法《天津條約》中,中國同意其天主教進入中國自由傳教,同時白允許法國兵船在通商口岸自由停泊,當然有同意給法國賠款兩百萬兩白銀。當然在與美國和俄國簽訂的《天津條約》中,中國也是答應了一系列的不同等條款。

  隨著北京城的淪陷,為了停止戰爭,中國再次同英國、法國和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隨著北京條約的簽訂,第二次鴉片戰爭才徹底的畫上了句號。也就是說,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主要同侵略者簽訂了《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

  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中,皇家園林圓明園一共被燒燬過兩次,而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則是圓明園第一次被燒。當時英法聯軍攻打至北京,清政府統治者撤離,留下了圓明園中的大量文物以及珠寶等。為了滿足自身的慾望,以及本就對中國的瓷器等有著強烈的佔有慾的英國將領,在英國政府的支援下下令對圓明園進行洗劫。

  第一次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一共用了兩天的時間,所造成的結果是統領圓明園各項事宜的總管大臣羞愧自殺,園內遺留下來的妃嬪則更多的是因為受驚身亡。隨後,英國以清政府曾囚本國使節二十多人為藉口再次派遣越一千兩百多名騎兵,以及一個步兵團對圓明園進行掃蕩,在這次掃蕩中,他們將焚燬圓明園列入了中英和談的條件中,但是並沒有引起清政府的注意。

  直到10月18日,英國的三千多名士兵衝入圓明園,直接一把火將圓明園燒燬,這時清政府才清楚,英國的和談條件並不是兒戲。英軍的這把火一共燒了三天三夜,才熄滅,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包括清漪圓、靜明園、暢春園在內的皇家園林變成了一片廢墟,園中的三百多名太監、宮女、工匠等葬身火海。

  綜上,也就是說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一共對圓明園進行了三次洗劫,並且將焚燬圓明園一個與清政府和談的條件,用來威脅清政府答應給他們更多的利益。遺憾的是,這一行為並沒有引起清政府的注意,隨後喪心病狂的英軍便將圓明園焚燬。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所造成的並不僅僅只是華夏的損失,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

  第二次鴉片戰爭危害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一場侵略性戰爭,給中國帶來了重大的危害。那麼第二次鴉片戰爭危害具體有哪些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危害是非常大,首先在西方列強侵略中國之前,中國是一個主權完整的封建主義國家,經濟等方面雖然落後於西方各國,但是百姓生活的非常安逸。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資本主義國家對華夏不斷地發動侵略,使得華夏不在擁有獨立的主權,開始一步步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國內的經濟、政治等方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第二次鴉片戰爭危害還體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將大量的港口地區被迫成為通商口岸,其關稅的設立都需經過列強的同意,這是對華夏關稅獨立的危害;其次將大量的土地割讓給了侵略者等,這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帶來的第二個危害,即領土的完整性;還有賠款給西方侵略者,這是對華夏經濟發展的危害;允許傳教等則屬於文化侵略,其最終德吉結果是傳統文化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在解決太平天國運動時不惜向侵略者求援,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深了國家的內部矛盾,也從側面說明清政府已經徹底的淪為了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在北京淪陷後,侵略者將圓明園化為了灰燼,從而對華夏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工藝等造成了重大危害,許多工匠被活活殺死,從而導致了傳統工藝的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