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戰役有哪些影響

  波蘭戰役,又稱德波戰爭,是德國、斯洛伐克與蘇聯軍隊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的行動,那麼你知道波蘭戰役的影響是怎樣的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波蘭戰役的影響,希望能幫到你。

  波蘭戰役的影響

  波蘭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是德國法西斯攪亂世界的開端。那麼波蘭戰役的影響是什麼呢?

  波蘭戰役第一個影響是進一步激發了德國的野心。自希特勒上臺之後,在國內整軍備戰。取得捷克的蘇臺德地區之後,更是大力發展軍工業,使德軍機械化程度提高,軍事實力大增。與此同時,希特勒重用古德里安等名將,改變了傳統軍事觀念。以“不宣而戰”的閃電戰法和大規模機械化軍團突襲理論,為戰爭做好了萬全準備。波蘭戰役,檢驗了德軍的戰鬥力,激發德國納粹擴大戰局、侵略世界的野心,進一步擴大了戰爭的區域和規模。

  波蘭戰役的第二個影響是宣告著英法對德的綏靖政策的徹底破產。英法兩國,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禍水東引,犧牲東歐小國,對德國法西斯一味地妥協,縱容其勢力不斷膨脹發展。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既沒有阻止德國的擴張,還將自己拖入了戰爭中。

  波蘭戰役的第三個影響是為蘇德戰爭的爆發,提供了政治基礎。蘇聯和德國瓜分完波蘭後,兩國的防禦領土相交,德國無需再進攻通過他國對蘇聯構成威脅。為德國“閃擊”蘇聯奠定了基礎。

  波蘭戰役的第四個影響是使波蘭人民受到了兩個大國的欺壓。尤其是蘇聯,在波蘭境內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廷森林屠殺案”,是人類史上黑暗的一頁。

  波蘭戰役的第五個影響也是最重要的影響,那就是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波蘭戰役的簡介

  1939年9月,在東歐的土地上,德國、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劍指波蘭,拉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序幕。波蘭戰役,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那麼波蘭戰役的簡介是什麼呢?

  “波蘭戰役”是一場在德軍在機械化打擊下的一場“閃電戰”。目的是佔領但澤地區和波蘭走廊,控制出海口,重新恢復德國昔日的霸權。早在1939年3月,德國就已經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因此在西線,德軍協同捷克斯洛伐克軍隊,以機械化軍團和強大的空軍突襲波蘭,摧毀波軍防線。波軍雖誓死抵抗,但因戰法老套,裝備陳舊,實力懸殊過大而毫無還手之力。在東線,蘇聯依據先前與德國簽訂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內容的密約,於9月17日,進攻波軍東部,將自己的國土防禦線,延伸至波蘭境內。前門進狼,後面躥虎,波軍腹背受敵,損失慘重。而波蘭的英法盟國,卻在向德軍宣戰後,發生了罕見的“靜坐戰”,為了各自的利益,眼睜睜地看著波蘭淪陷。

  9月27日,波軍正式停止抵抗。次日,華沙守軍司令正式向德軍簽署投降書。波蘭全境,正式被德國和蘇聯瓜分。這就是波蘭戰役的簡介。

  波蘭戰役,是一場傳統軍事和現代化軍事之間的較量,標誌著人類戰爭向著更加殘酷方向轉變。波蘭戰役,也是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法西斯軸心國和反法西斯聯盟之間開始了長達近6年的較量,使世界人們陷入了水深火熱的戰火中。

  波蘭戰役雙方兵力的對比

  波蘭戰役是德軍以“閃電戰”的形式向波蘭發起的,僅僅一個月波蘭就投降了,那麼波蘭戰役中雙方投入的兵力各是多少呢?

  戰爭開始前夕,德軍在波蘭邊境集結了兩個集團軍群。波美拉尼亞地區和東普魯士地區集結了“北方”集團軍群,下轄3、4兩個集團軍,兵力達21個師,由馮·博克上將指揮。“南方”集團軍集結在捷克斯洛伐克和西西里亞地區,下轄8、10、14三個集團軍,由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同時,德國的第一航空隊和第四航空隊向這兩個集團軍群提供空中支援。德國海軍也派出二十多艘戰列艦,配合“北方”集團軍群作戰 。在戰爭爆發後,德軍共投入44個師的武裝力量,包括先進的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步師。在空中出動1939架飛機進行突襲轟炸。在地面出動2800輛坦克閃電式攻擊。加上預備兵力,德軍閃擊波蘭總兵力達160多萬人。

  反觀波蘭,雖然波蘭是英法在歐洲大陸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同盟國,但是相對於德軍的裝備兵力,還是相形見絀。就地面武裝來說,波蘭軍隊僅有39個步兵師。裝備上面更是不如德軍,大小的輕型坦克一千多輛,4300門。11個騎兵旅的力量抵不上1個德國裝甲師,3個山地步兵旅,2個裝甲摩托化旅。雖然總參戰兵力達100萬以上,但是用這些部隊對抗德軍的機械化部隊,完全是以卵擊石。開戰第一天,波蘭空軍的400多架飛機就被德軍“閃電”殲滅。

  波蘭戰役中雙方兵力的懸殊,是導致波蘭快速滅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