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特里茨戰役有哪些評價

  歷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戰役其實並不多,但是每個都很精彩。中國歷史中的我們都很熟悉了,外國曆史上離我們較近且十分著名的當屬奧斯特里茨戰役。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奧斯特里茨戰役的評價

  必須洞觀戰略全域性

  戰役籌劃者必須洞觀戰略全域性,以求高屋建瓴。一場戰役該不該打?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打?在諸多敵人面前,先打誰,後打誰?這些問題都要站在戰略全域性的高度去認識和解決。拿破崙認真分析了當時的戰略形勢,清楚地意識到,法軍當前最大的危險是面臨著俄奧普三國軍隊的聯合攻擊;俄軍是反法聯盟中最重要支柱。必須在普魯士參戰前擊敗俄軍,才能使法軍從根本上扭轉危險的戰略局面。因此他的一切行動,都是緊緊圍繞追擊俄軍,儘快與其主力決戰這個總意圖來實施的。而俄奧聯軍則昧於大勢,缺乏等待時機的耐心,片面地認為自己兵力數量上佔有優勢,錯誤判斷法軍怯戰,其作戰計劃都是以法軍已經基本上失去了進攻能力,不久就將撤退為基點,誤入拿破崙的圈套,導致了最後的慘敗。

  有效實施戰略欺騙

  當俄奧聯軍正在戰與不戰的問題上紛爭徘徊的時候,拿破崙主動“示弱露怯”,點燃了對手的驕狂之火,使決戰成為可能。戰略欺騙和戰役實施過程中的戰役戰術欺騙不同,它是戰役準備階段的一項重大行動,是由戰役最高指揮員和指揮機構籌謀組織的,意在從全域性上“凍結”敵軍,形成於我有利的總體態勢。在未來資訊化戰爭中,無論偵察監測手段如何發展,戰略欺騙仍是可以實施的。用的巧妙,對方先進的偵察裝置和手段也可能成為被我利用的“盜書蔣幹”。

  儘可能選擇有利戰場

  奧斯特里茨戰役的戰場有兩個特點,一是利塔瓦河與哥爾德巴赫河的匯合處,這裡的沼澤地帶和幾個湖泊,構成了戰場南面的天然障礙。這使得拿破崙可以抽出更多兵力於其它方向,特別是主要方向,同時決定了戰役迄止的方向順序。二是普拉岑高地。這個高地四周都是平坦的開闊地,佔領這個高地,就能瞰制廣大地段。而在普拉岑高地與南面沼澤地之間,只有一條狹窄的通道。總之,普拉岑高地在這個防禦地區內是一個可以影響和控制全域性的要害地點。拿破崙正是看中這兩點,在先是“示弱誘敵”,放棄普拉岑高地後,又乘勢奪回高地,最後將敵大部兵力驅趕進沼澤湖泊地帶,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堅持集中優勢兵力原則

  集中優勢兵力,特別是在主要突擊方向集中優勢兵力,是戰役戰鬥制勝的不二法門。所謂以少勝多,在戰略上是可能的,但在具體的戰役戰鬥中,則只能是個例。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從總的兵力對比看,法軍以7萬對敵8萬,居於劣勢。可是,經過雙方的具體部署之後,兵力對比有了明顯的變化。在南翼,法軍僅以1萬多人牽制著聯軍4萬多人,而在北翼主要方向上,法軍則集中了約6萬人去對付聯軍的4萬多人,法軍在區域性上形成了優勢。在現代戰爭中,特別是資訊化戰爭中,集中優勢兵力的概念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兵力不僅僅是一個人數的概念,而且包括了火力打擊和資訊控制能力等。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集中優勢力量”,但基本的原則仍是強調通過集中形成優勢。

  把握戰機,果斷用兵

  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法軍無論是在南段調動二線部隊反擊進攻之敵,還是關鍵時刻為奪佔普拉岑高地而實施的突擊,及至北段對敵反擊和最後對潰敗敵軍的衝擊,都可謂恰到好處。在什麼情況下,投入多少兵力,通過什麼方式,達成什麼效果,比如是阻滯還是殲滅敵軍等等,拿破崙都搞得很明白,火候也掌握的恰到好處。

  奧斯特里茨戰役雙方兵力

  法軍 74000人

  俄奧聯軍 86000人

  法軍

  總司令:拿破崙

  法國皇家衛隊***Garde Impériale,近衛軍***:指揮貝西埃元帥,人數:5500人和24門炮

  第一軍團:軍長貝爾納多特元帥,人數:13000人和24門炮

  第三軍團:軍長達武元帥,人數:6300人***包括2500名騎兵***和12門炮

  第四軍團:軍長尼古拉斯·讓·德迪烏·蘇爾特元帥,人數:23600人和35門炮

  第五軍團:軍長讓·拉納元帥,人數:12900人和20門炮

  擲彈兵:軍長尼古拉·夏爾·烏迪諾,人數:5700人

  騎兵預備軍團:軍長若阿尚·繆拉元帥、親王,人數:7400人和36門炮

  俄奧聯軍

  總指揮:米哈伊爾·庫圖佐夫***實際指揮權在亞歷山大一世手上***,左翼總指揮:巴克斯霍頓

  俄羅斯皇家衛隊***Russian Imperial Guard,近衛軍***:指揮康斯坦丁大公,人數:6730步兵,3700騎兵,40門炮

  沙皇右翼前鋒部隊:指揮彼得·巴格拉基昂,人數:9200步兵,4500騎兵和42門炮

  巴克斯霍頓左翼前鋒部隊:指揮米迦勒·馮·基恩米亞,人數:3440步兵,3440騎兵和12門輕型火炮

  第一縱隊:指揮迪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多克託洛夫

  第二縱隊:指揮路易·亞歷山大·安德勞爾·德·朗熱隆

  第三縱隊:指揮普雷斯比斯維斯基

  第四縱隊:指揮米哈伊爾·安德烈維奇·米羅拉多維奇和克羅拉瑟

  第五縱隊:指揮約翰·馮·列支敦斯登親王

  奧斯特里茨戰役傷亡情況

  法軍 8500人

  俄奧聯軍 26000人

  奧斯特里茨戰役中,聯軍損失超過27000人,其中15000人戰死,超過10000人被俘。此外還損失了186門大炮,45麵糰旗。法軍僅亡1350人,傷6940人,損失1麵糰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