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結婚習俗及流程

  雖然在當代社會看起來,古代婚禮的流程有些複雜、繁瑣,但流程的每一環節都代表了對新人的祝福,預示他們有好的未來,和美的生活。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古代結婚習俗:古代六禮

  納采:這是議婚的第一階段,男方請媒提親後,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備禮去女家求婚,禮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為何用雁?雁為候鳥,取象徵順乎陰陽之意,後來又發展了新意,說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取其忠貞。

  問名:是求婚後,託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準備合婚的儀式。

  納吉:是把問名後占卜合婚的好訊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又叫“訂盟”。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古俗,照例要用雁,作為婚事已定的信物。後發展到用戒指、首飾、綵綢、禮餅、禮香燭、甚至羊豬等,故又稱送定或定聘。

  納徵:是訂盟後,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後來,這項儀式還採取了回禮的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後,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數目取雙忌單。

  請期:送完聘禮後,選擇結婚日期,備禮到女家,徵得同意時的儀式。古俗照例用雁,禮品一般從簡,請期禮往往和過聘禮結合起來,隨過大禮同時決定婚期。

  親迎:就是新婿親往女家迎聚的儀式。這項儀禮往往被看做婚禮的主要程式,而前五項則當成議婚、訂婚等過渡性禮儀。

  古代結婚流程

  1迎親

  在吉日一到,新郎要親自率領儀仗前往迎娶。男方至女方家,要先進雁為禮,《儀禮》中稱之為“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後便形影不離,二者中若死去一隻,另一隻則形隻影單終生不再婚配。以此反映夫婦堅貞不移、琴瑟合鳴、白頭偕老的美好願望。

  花轎抵達女家門前時,女家一定大門緊閉,這叫攔門。男方在外叩門,催請新娘上轎。這時,便要有一番禮節性的對答,女家院內必有人隔門要“紅包兒”。攔門到了一定的時間,男方才能進門。

  進門後除了特別的寒暄,男方要送上禮品,這些禮品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都有喜慶的意思。娶親的歸途,必須走另一條路,表示“不走回頭路”。如果路上碰到廟、井、祠、墳、大石和大樹等,都要張氈把轎子遮起來,為的是辟邪。

  2拜堂

  娶親的花轎及儀仗回到男家門前時,男家亦照例大門緊閉,說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門開開之後,花轎抬進庭院,要先過火盆,送親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隨著花轎進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舊時,新娘進門後,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烏雞、青牛之神***,三煞忙於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現在新娘下轎***車***撒彩色紙屑,或許就是由此而來。

  下轎的時辰一到,把花轎抬到大廳門口。此時新郎官先向轎門作三個揖,由送親太太啟開轎門,由伴娘攙新娘下轎。然後遞給新娘一個小瓷瓶,瓶內裝以五穀及黃白戒指兩枚或四枚。新娘把寶瓶抱在懷裡,然後由伴娘及送親太太攙扶,姍姍而行。另由兩人前後接鋪紅氈,使新娘腳不沾地。此時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輕射三箭,藉以驅除邪魔。射箭的姿勢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後新娘跨馬鞍,走火盆,這些禮節過了之後,就在供案前舉行結婚大典,俗語叫"拜天地"。

  3進洞房

  拜過天地之後,就引新娘進入洞房。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後,儀式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帳,亦稱“坐福”,新郎新娘雙雙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將自己的左衣襟壓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應該壓倒女人一頭。還要撒喜果於帳中,稱為“撒帳”,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棗、栗子、花生等,利用諧音表示“早立子”、“花著生”。

  “鬧洞房”習俗古已有之,自兩漢以來一直盛行不衰。鬧洞房除逗樂之外,還有其他意義,比如把洞房鬧得熱鬧紅火,驅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歡樂氣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稱“暖房”;舊時男女結合多經人介紹,彼此並不熟知,鬧洞房能夠讓他們消除拘謹。

  在現代的中式婚禮裡,喝交杯酒和鬧洞房的習俗基本上保留了下來,但都挪到了婚禮儀式當中,比如婚禮遊戲就是鬧洞房習俗的沿襲與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