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的發明故事

  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它是漢文化的重要組成;它隨漢文化的誕生萌芽,隨漢文化的發展演進。如果從其源頭算起,迄今已經歷了源頭、古代、近代、當代四個歷史時期,長達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那麼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畢昇是北宋時期的工匠,也是活字排版印刷術的發明者。在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前,人們只把需要印刷的文字雕刻到一個固定的刻板上,這樣的工藝既笨重又耗費時間和材料,出現了錯字也很難更改,而且不容易儲存。

  在印刷實踐中,畢昇認真總結前人經驗,發明了活字印刷的方法。其製造流程為:先把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統一的單字,用火燒硬, 使其成為膠泥活字,然後再把它們分類放進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備用幾個至幾十個,以備排版之需。

  排版時,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為底託,上面塗抹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合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一個個從備用木格里挑出來,排進框內,排滿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烤。等合劑稍微熔化後,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凝固後就成為板型。印刷時,只需在板型上刷上墨,敷上紙,加一定壓力,就可以印刷了。印完後,再用火把合劑烤化,輕輕一抖,膠泥活字便從鐵板上脫落下來,下次還可以再用。這種印刷方法只需要雕刻一副活字,就可以反覆使用,十分方便。

  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大大節省了書籍印刷的時間和工序,不但在宋朝廣泛使用,而且先後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15 世紀左右傳至歐洲。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拓展:印刷術語

  印前

  露 白:漏白,印刷用紙多為白色,印刷或製版時,該連線的色不密合,露出白紙底色。

  打 白:掛網時代的照相製版工藝。為補救上網圖片深色位感光不足,可移開原稿閃光一次或放一張紙補點曝光,或直接使用flash燈,閃動白光,以增加原稿的深位網,使影像柔化。

  爆 肥:暴食當然會肥,菲林銀粒感多了光也會擴大地盤。手工套版更在感光片加隔透明厚膠片中曝光加肥。

  補漏白:Colortrapping,分色製版時有意使顏色交接位擴張爆肥,減少套印不準的影響。

  實 地:指沒有網點的色塊面積,通常指滿版。

  反 白:文字或線條用陰紋印刷,露出的是紙白。

  撞 網:調幅網分色工藝,網點角度分配出錯,或每一網角距離小於25°,龜紋就開始明顯。

  飛 網:鏡頭製版的掛網工藝,正常曝光後取下掛網,補充短暫曝光增加反差。

  狗 牙:狗的牙齒是凹凸交錯的。圖片畫素不足,放大後邊沿就出現狗牙狀。

  玫花點:像花鹿般的網紋。差的叫席紋,更差的是龜紋。

  齊 頭:版面排位的指令,以字首作基準線。延伸到拼版、裝訂,指以版頭位為基準。

  散 尾:文字排版的一種。只求字距統一,不求行末文字齊整。

  蒙 片:是手工分色時的遮掩片,可用菲林晒制或紅膠片割制,可作退地或修色之用。

  藍 版:是指CMYK的C***青***版。

  印刷

  鬼 影:來歷不明的印紋或暗影。多因舊型印刷機供墨不均引起。

  瓜 打:活版 印刷時代「黑手黨」執字粒使用的排版比字面較低的定位鉛粒。

  打 鬥:學孫悟空的拿手好戲。底面印刷車有自動翻紙裝置,咬紙口印面,反咬紙尾印底,一氣呵成。

  自 反:指一種節約印版的印刷方法。讓紙張先印完一面,乾後把紙左右反轉及底面反轉,稱為底面自反版,而紙尾當牙口底面反轉,稱為牙口反版尾。是印版不變,再印紙張背面的工藝。

  飛 墨:印刷機轉速快而墨身稠度不夠,離心力使墨液飛濺。

  墨 線:在印版上畫一條規線,使剛好印在紙張規位,可一目瞭然監控針位。

  浮 汙:印版親水不力,變成親油,當然起薄薄的油汙,問題多在水斗水的酸?度不對。

  起 炮:炮,滾筒俗稱。橡皮滾筒離開壓印滾筒的動作。

  夾 炮:太多紙張夾在壓印滾筒和橡皮滾筒間,安全感應使印刷機停止轉動。

  哪 渣:不應印到紙張上的墨汙,問題也出在水墨平衡。

  打 掣:印刷機停止轉動,原因多為進紙不順或雙張進紙觸發安全裝置。

  針 位:印張的擋規邊位。紙張有長短,印刷套色及裁切需有針位來對齊。

  連 晒:節約菲林的連續晒版工藝。用套準十字移動曝光。

  過 底:印刷事故的術語。指墨層太厚實不及乾燥,汙染了壓在上面的紙張背面。

  車 頭:上聲,菲律賓稱司機為車頭。印刷的車頭不是機長,而是指印刷轉速數。

  石 數:石印時代對印刷數量的稱謂。紙張壓印一次色稱一石。

  二 手:指印刷機的副手,或稱睇掣。

  打 稿:是通過打樣機預先印刷一個正式印刷時的樣稿。

  飛 達:是印刷機送紙的傳送裝置。

  裝訂

  出 血:被刀了當然出血。印刷裝訂工藝要求頁面的地色或圖片,須跨出裁切線3mm,稱為出血。

  飛 邊:飛,裁切、去掉之意。飛邊指切除出血邊位,乃裝訂術語。

  切 斜:變形,裁切歪了,直角變菱角書,多由紙閘壓力不均或紙柵不正引致。

  磨 光:以砑光滾筒處理印張,表面會光滑,此為加工表面處理工藝。

  反手摺:日本摺書機的摺紙。32版摺法第4摺須反摺。

  正 版:書版首碼所在版面叫正版,次碼所在版面稱反版,正反版稱一組、一帖或一框。

  紙 閘:切紙的機器。

  騎馬釘:書本裝訂的一種方法,動作如跨上馬背。薄本書***6帖以下***套好後,跨放在鐵架上,以穿壓鐵線釘。

  豬腸卷:摺書貼的一種方法,動作如卷腸粉,用3個上梭2個下梭可摺32版。

  風琴摺:摺書貼的一種方法。書摺摺完拉開如屏風。

  反封面:手工裝訂上封面的一種方法,先上封底邊膠定好位,後上書脊封面邊膠,再做一個「反」封面的動作。

  毛 書:指鎖好線而未上封面裁切的坯書。

  篤頭布:精裝書脊上下各一段連結皮殼的布條。起牢固美觀的作用。

  火 印:精裝封面的一種加工動作如燙金,溼度較高。

  排版

  高調:受光多的圖片位當然光亮雪白,日本分色風格喜歡高光位無網點,以拉長圖片層次。

  低調:指圖片陰暗,或稱暗調。

  爆機:記憶體或磁碟空間不夠都會使電腦死火。

  磅:字型排版之量度單位,英文字母最小單位是Point,1英寸分72單位磅。

  級:光學照排時代是指文字大小,4級為1個mm。

  號:指鉛印時代字粒大小,最大特號字72磅,最小8號字5磅。

  平體:指把方塊型以鏡頭變形,使字扁平,平1為1成***10%***,平2為2成,平3為3成,平4為4成。

  長體:指窄身字,長1窄1成,長2窄2成,長3窄3成,長4窄4成。

  噴筆:利用氣刷噴畫。DTP時代之前之手工製作漸變色方法。

  位元組:是電腦機器語言的單位Byte,8個bit等於一位元組。

  常用術語

  出血:

  任何超過裁切線或進入書槽的圖象。出血必須確實超過所預高的線,以使在修整裁切或裝訂時允許有微量 的對版不準。

  全出血:

  ***full bleed***印刷圖象超出紙張四邊的部分。由於幾乎沒有印刷機可以在紙張過邊緣進行印刷,幫所有 四邊必須裁切掉。

  CIElab:

  與裝置無關的色彩空間,通常以三個變數***L,A,B***來描述顏色。

  CMYK:

  青、品紅、黃、黑四種印刷顏色。YMCK、KCMY均是CMYK的同義詞,YMCK可能是由於人們習慣而形成的拼法,而KCMY可能是Nebrasks的某個無線電臺。在印刷中,字母的須序也可能暗示著四色印刷的印刷順序。因此,KCMY往往表明油墨印刷為黑、青、品紅、黃。

  密度:***density***

  反射密度指一種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種過濾器的遮光能力。

  直接制版:***directtoplate***

  將已排版的數字頁面檔案由主計算機直接輸出到鐳射製版機,免除了底片的製作 ,也稱作CTP ***computertoplate***。

  下載:***download***

  將資料從一臺計算機向另一臺計算機或諸如印表機這樣的裝置進行傳輸。

  照相排字機:***filmsetter***

  鐳射照排機的另一外名稱,主要用於製作圖象分色片。

  CTP***Computer To Plate***計算機直接制版:

  印刷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不僅可由原稿直接制版,而且實現了計算機出版系統與印刷機直接介面,從原稿到印刷一步完成。

  間接印刷 indirect printing:

  印版上圖文部分的油墨,經中間載體的傳遞,轉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方式。

  計算機照相排版系統computerized phototypesetting system:

  由字元及排版指令輸入裝置、校改裝置、校樣輸出裝置、控制裝置及照排主機等組成的成套排版裝置。

  文字排版 text composition:

  將文字原稿依照設計要求組成規定版式的工藝。

  拼版 makeup:

  將文字、圖表等依照設計要求拼組成版。

  晒版 printing down:

  用接觸曝光的方法把陰圖或陽圖底片的資訊轉移到印版或其他感光材料上的過程。

  打樣 proofing:

  從拼組的圖文資訊複製出校樣。

  預塗感光平版presensitized plate:

  預先塗覆感光層的,可隨時進行晒版的平印版,簡稱“PS”版。

  印後加工 postpress finishing:

  使印刷品獲得所要求的形狀和使用效能的生產工序,例如裝訂。

  雙面印 perfect printing:

  用兩塊不同的印版,在同一承印物上同時完成正面和反面的印刷。

  晒版原版 block copy:

  用於晒版的圖文底片。

  貢獻

  谷騰堡的近代鉛活字印刷術雖然是在比其早約400年的我國北宋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的影響下所創制的,但因其成功地發明了由鉛、銻、錫三種金屬按科學、合理比例熔合鑄成的鉛活字 ,並採用機械方式印刷而功勳卓著。西方各國以此為先導,在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的推動下 ,開創了以機械操縱為基本特徵的世界印刷史上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