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袍斷義典故

  “割袍斷義”***又稱“管寧割席”***,出自"管寧割席"的故事,載於南朝宋國的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德行》。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管寧學識淵博,見識超群,是三國時一位名士。不幸的是十六歲那年,他就死了父親。親朋好友見他們孤兒寡母日子過得艱難,就時常賙濟他們,捐錢送糧讓他們渡過難關。但管寧卻發誓要憑自己的智慧幹出一番事業,因此他婉言謝絕親友的資助,自己發憤讀書學習知識和本領。

  在管寧的同學當中,就數華歆和他最要好,兩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學習的時候,他們倆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勞動的時候,他們倆又一起翻地種菜,挑水澆園。

  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在後園鋤地,華歆一钁頭下去,忽然挖出一塊黃澄澄的金子。華歆一看挖出了金子,不禁欣喜萬分,俯下身來把金子擦了又擦,反覆把玩,愛不釋手。正當他準備把金子往口袋裡裝時,卻發現管寧不為所動,若無其事地還在那裡鋤地。華歆害怕管寧笑話自己,只得把那塊金子又埋入土中。

  有一天,管寧和華歆並排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忽然,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一個朝廷命官從外面的大路經過,這位大官乘坐八抬大轎,前呼後擁鳴鑼開道,一派威風八面的樣子。管寧依然目不斜視,正襟危坐地專心讀書。可華歆就不一樣了,他不時把目光離開書本,從窗戶偷看那大官的威儀。最後終於忍不住,拋下書本跑出去看熱鬧了。過了好半天,華歆才從外邊走進來,他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道:"做大官真是過癮啦,你瞧人家,呼風喚雨,威風八面。唉!要是有一天我能夠混到這份上,也就不枉此生。"華歆一邊說,一邊摸起書本。但他再也沒有心思讀下去,腦子裡總是浮現那位大官峨冠博帶、高頭大馬的威風派頭。

  管寧本來就對他的浮躁和虛榮十分不滿,現在看到他六神無主、羨慕不已的樣子,不禁深深地為他慚愧起來,同時也後悔自己看錯了人。他知道如果再和華歆交往下去,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於是管寧站起來,拿起刀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劃開,然後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從此以後,管寧和華歆再也沒有交往過。

  割袍斷義意思

  中止交往,或不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為友

  割袍斷義接龍

  割袍斷義 → 義薄雲天 → 天保九如 → 如臂使指 → 指不勝數 → 數奇不偶 → 偶變投隙 → 隙大牆壞 → 壞車殺馬 → 馬齒徒長 → 長材短用 → 用非所長 → 長材茂學 → 學如不及 → 及瓜而代 → 代馬望北 → 北窗之友 → 友風子雨 → 雨愁煙恨 → 恨海愁天 → 天崩地解 → 解衣衣人 → 人才濟濟 → 濟河焚舟 → 舟車勞頓 → 頓挫抑揚 → 揚長而去 → 去暗投明 → 明白如畫 → 畫餅充飢 → 飢不遑食 → 食必方丈 → 丈二和尚 → 尚德緩刑 → 刑措不用 → 用非所學 → 學如登山 → 山崩川竭 → 竭誠盡節 → 節儉力行 → 行伍出身 → 身不由己 → 己溺己飢 → 飢不暇食 → 食辨勞薪 → 薪桂米珠 → 珠璧交輝 → 輝光日新 → 新仇舊恨 → 恨海難填 → 填海移山 → 山崩地裂 → 裂裳裹膝 → 膝下承歡 → 歡迸亂跳 → 跳出圈子 → 子夏懸鶉 → 鶉居鷇食 → 食不充腸 → 腸慌腹熱 → 熱腸古道 → 道不相謀 → 謀臣如雨 → 雨湊雲集 → 集思廣益 → 益國利民 → 民保於信 → 信筆塗鴉 → 鴉巢生鳳 → 鳳泊鸞漂 → 漂漂亮亮 → 亮亮堂堂 → 堂而皇之 → 之死靡他 → 他山攻錯 → 錯過時機 → 機不旋踵 → 踵接肩摩 → 摩頂放踵 → 踵決肘見 → 見彈求鶚 → 鶚心鸝舌 → 舌敝耳聾 → 聾者之歌 → 歌功頌德 → 德本財末 → 末如之何 → 何必當初 → 初出茅廬 → 廬山面目 → 目不給視 → 視財如命 → 命舛數奇 → 奇才異能 → 能不兩工 → 工愁善病 → 病病歪歪 → 歪八豎八 → 八百孤寒 → 寒蟬悽切 → 切齒憤盈 → 盈滿之咎 → 咎由自取 → 取長棄短 → 短綆汲深 → 深閉固距 → 距人千里 → 裡出外進 → 進德修業 → 業業兢兢 → 兢兢乾乾 → 乾脆利索 → 索盡枯腸 → 腸回氣蕩 → 蕩蕩默默 → 默不作聲 → 聲馳千里 → 裡勾外連 → 連鰲跨鯨 → 鯨波鱷浪 → 浪蝶狂蜂 → 蜂纏蝶戀 → 戀酒迷花 → 花不稜登 → 登木求魚 → 魚帛狐聲 → 聲出金石 → 石城湯池 → 池魚籠鳥 → 鳥得弓藏 → 藏鋒斂銳 → 銳挫氣索 → 索居離群 → 群策群力 → 力倍功半 → 半半拉拉 → 拉捭摧藏 → 藏鋒斂穎 → 穎脫而出 → 出塵之想 → 想當然耳 → 耳邊之風 → 風兵草甲 → 甲兵在胸 → 胸喘膚汗 → 汗不敢出 → 出陳易新 → 新愁舊恨 → 恨窮髮極 → 極惡不赦 → 赦不妄下 → 下比有餘 → 餘杯冷炙 → 炙鳳烹龍 → 龍馳虎驟 → 驟不及防 → 防蔽耳目 → 目不苟視 → 視丹如綠 → 綠林豪客 → 客客氣氣 → 氣充志定 → 定謀貴決 → 決不待時 → 時不久留 → 留犢淮南 → 南船北馬 → 馬齒徒增 → 增收節支 → 支策據梧 → 梧鳳之鳴 → 鳴鳳朝陽 → 陽阿薤露 → 露出馬腳 → 腳不點地 → 地醜力敵 → 敵不可假 → 假痴不癲 → 癲頭癲腦 → 腦滿腸肥 → 肥冬瘦年 → 年穀不登 → 登崇俊良 → 良辰美景 → 景公求雨 → 雨打風吹 → 吹篪乞食 → 食不充飢 → 飢不擇食 → 食不充口 → 口辯戶說 → 說白道黑 → 黑白分明 → 明白如話 → 話不投機 → 機關算盡 → 盡辭而死 → 死搬硬套 → 套言不陳 → 陳陳相因 → 因敗為成 → 成敗利鈍 → 鈍兵挫銳 → 銳挫望絕 → 絕不輕饒 → 饒舌調脣 → 脣敝舌腐 → 腐腸之藥 → 藥籠中物 → 物阜民康 → 康哉之歌 → 歌聲繞梁 → 樑木其壞 → 壞法亂紀 → 紀綱人論 → 論長道短 → 短褐不全 → 全福遠禍 → 禍不單行 → 行行蛇蚓 → 蚓竅蠅鳴 → 鳴鼓而攻 → 攻城掠地 → 地大物博 → 博採群議 → 議論風發 → 發怒穿冠 → 冠絕當時 → 時不可逢 → 逢場竿木 → 木本之誼 → 誼不敢辭 → 辭鄙意拙 → 拙貝羅香 → 香車寶馬 → 馬到成功 → 功敗垂成 → 成敗論人 → 人才難得 → 得不補失 → 失道寡助 → 助邊輸財 → 財不露白 → 白白朱朱 → 朱陳之好 → 好吃懶做 → 做剛做柔 → 柔腸百轉 → 轉敗為成 → 成敗榮枯 → 枯槁之士 → 士馬精強 → 強嘴硬牙 → 牙白口清 → 清茶淡話 → 話不相投 → 投筆從戎 → 戎馬倉皇 → 皇親國戚 → 慼慼具爾 → 爾汝之交 → 交臂失之 → 之子于歸 → 歸忌往亡 → 亡不旋踵 → 踵事增華 → 華顛老子 → 子孝父慈 → 慈悲為本 → 本本源源 → 源源不斷 → 斷編殘簡 → 簡忽所見 → 見彈求鴞 → 鴞啼鬼嘯 → 嘯傲風月 → 月地雲階 → 階柳庭花 → 花殘月缺 → 缺吃短穿 → 穿房過屋 → 屋樑落月 → 月殿嫦娥 → 娥皇女英 → 英才大略 → 略地侵城 → 城狐社鼠 → 鼠攛狼奔 → 奔播四出 → 出醜放乖 → 乖脣蜜舌 → 舌長事多 → 多病多愁 → 愁腸九回 → 迴腸百轉 → 轉敗為功 → 功標青史 → 史無前例 → 例行差事 → 事倍功半 → 半半路路 → 路斷人稀 → 稀句繪章 → 章甫薦履 → 履薄臨深 → 深藏簡出 → 出醜揚疾 → 疾電之光 → 光彩陸離 → 離多會少 → 少不更事 → 事必躬親 → 親當矢石 → 石赤不奪 → 奪戴憑席 → 席不暇暖 → 暖衣飽食 → 食不果腹 → 腹飽萬言 → 言不諳典 → 典冊高文 → 文不對題 → 題名道姓 → 姓甚名誰 → 誰是誰非 → 非池中物 → 物阜民熙 → 熙來攘往 → 往返徒勞 → 勞而不獲 → 獲保首領 → 領袖後進 → 進奉門戶 → 戶曹參軍 → 軍不厭詐 → 詐敗佯輸 → 輸財助邊 → 邊塵不驚 → 驚才絕豔 → 豔絕一時 → 時不可失 → 失而復得 → 得不償喪 → 喪膽亡魂 → 魂不附體 → 體大思精 → 精白之心 → 心不二用 → 用管窺天 → 天崩地裂 → 裂裳裹足 → 足不出戶 → 戶告人曉 → 曉風殘月 → 月鍛季煉 → 煉石補天 → 天崩地陷 → 陷落計中 → 中留不報 → 報冰公事 → 事不過三 → 三拜九叩 → 叩閽無計 → 計不反顧 → 顧此失彼 → 彼唱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