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疾忌醫典故

  諱疾忌醫是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諱疾忌醫有什麼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 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 膚裡,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 ,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誇耀自己的本領。”?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裡,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 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面板裡,肌肉裡,腸胃裡,不論鍼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裡,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

  五天以後,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諱疾忌醫解析

  [成語解釋] 諱:忌諱;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說;又怕見醫生;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願改正。

  [成語出處]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勸***;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正音] 諱;不能讀作“wěi”。

  [辨形] 諱;不能寫作“誨”。

  [近義] 文過飾非

  [用法] 含貶義。用來比喻不認錯的人。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文過飾非”;都有“隱瞞自己的缺點或錯誤”的意思。但~偏重在“怕人批評;不肯接受幫助”;“文過飾非”偏重指尋找各種理由或藉口來掩飾錯誤、缺點。

  諱疾忌醫造句

  1. 你今天的諱疾忌醫會給你的明天帶來更多的不必要的麻煩。

  2. 新任的總經理要大家指出公司經營的弊端,他絕不會諱疾忌醫。

  3. 現在社會有個通病,那就是諱疾忌醫,得過且過。

  4. 諱疾忌醫的人又怎麼會成為一個知錯就改廣納群賢的人呢。

  5. 任何犯錯誤的同志,只要他不諱疾忌醫,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還是歡迎他的。

  6. 對於疾病,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應該防微杜漸,免得病入膏肓,不治身亡。

  7. 我們要求進步,就不可以抱著諱疾忌醫的態度,而是要面對缺失,力求改善。

  8. 有病就要看醫診治,一味諱疾忌醫,只會讓病情加重而已。

  9. 醫生是不喜歡諱疾忌醫的病人的,因為那樣會對他們的工作造成不便。

  10. 我們應正視自己的過失,切不要諱疾忌醫。

  11. 有缺點錯誤不害怕,怕就怕在諱疾忌醫,不願承認自己存在缺點和錯誤。

  12. 如果你一直這樣諱疾忌醫你的病就永遠不會好。

  13. 假如我們不是懷抱一種諱疾忌醫的態度,我們可以對於這些病症加以全面的指認。

  14. 鎮痛藥痔瘻是普外科常見多發病,痔瘻術後傷口疼痛難以有效處理,一直困擾著外科醫師,也讓很多患者有病諱疾忌醫。

  15. 對當前農村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能視而不見,諱疾忌醫,要承認這些問題的客觀存在,不迴避矛盾,不縱容姑息。

  16. 我們對嚴重科研不端行為不能再諱疾忌醫,而應站在維護國家科技力量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以刑事規範做出迴應。

  17. 所以,女性朋友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定期做婦科檢查可以讓我們及時的發現婦科疾病,從而在發病初期將疾病完全治癒。

  18. 這不是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而是一種欺貧愛富的,諱疾忌醫的態度。

  19. 而絕不能象一些人那樣,剛愎自用、諱疾忌醫、文過飾非、沽名釣譽、爭功諉過,把一切功勞歸於自己,把一切錯誤歸於別人。

  20. 出了問題不諱疾忌醫,而是敢於戳痛處,把教訓變財富,一度羞於啟齒的“切膚之痛”,成了開展專題教育整頓的鮮活案例。

  21. 以他的性格和魄力,當然不會諱疾忌醫,養癰遺患。

  22. 蔡強調,馬英九當務之急是要找法學大師就連選連任,建立令人信服的法理論述,而不是諱疾忌醫,弄些蒙古大夫的醫術,反而誤了病情。

  23.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有的黨員幹部在查詢問題時,諱疾忌醫,“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不願意把自己擺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