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疾忌醫的故事介紹_諱疾忌醫是怎樣的故事

  我們常聽到醫生勸病人不要諱疾忌醫,那你知道諱疾忌醫的故事和出處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諱疾忌醫的故事介紹,希望能幫到大家!

  諱疾忌醫的故事

  春秋時,蔡國有個著名的民間醫生,叫秦越人。他周遊列國,熱心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他來到一個國家,見一家死了人,屍首已放了好幾天,便問明病人臨死前的症狀,斷定這是假死,還能救活。他先給病人紮了針,然後灌下藥,稍侯片刻,死人居然活過來了。全城的人都十分驚訝,稱他是神醫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的名聲從此傳佈列國,他的真名反被人們忘卻。

  蔡國國君蔡桓公聽說自己的國中居然出了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見見,便命人佈告四方。

  扁鵲見到佈告,忙回國,晉見桓公。他款步入廳,來到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對桓公說:[主公有病,病在面板,若不及時醫治,恐怕要嚴重起來。桓公一聽,便有些不快,搖頭說到:[我身體很好,沒有病。

  扁鵲走後,桓公對左右冷笑道:[做醫生的,都想賺錢,只會給沒病的人看病,這才容易顯示自己醫術高明。

  過了十天,扁鵲提著藥籃去見桓公。桓公正坐在御園中玩賞。扁鵲來到桓公面前,看著他的臉色,憂鬱地說:[主公有病,病在血脈,若不抓緊醫治,將會更加嚴重。]桓公心裡十分不樂,扭轉頭,竟是不理。扁鵲只好退了出來。

  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心情沉重地說:[主公有病,病在腸胃,再不醫治,將更加嚴重!]桓公聽後,勃然作色。扁鵲十分惋惜,喟然長嘆,搖頭而去。

  又過了十天,扁鵲第四次來見桓公,一見桓公,二話不說,急撤身而出。桓公見扁鵲這次來得蹊蹺,派人去問,扁鵲痛心地說:[病在面板,可用藥水熱敷,病到血脈,可用鍼灸治療,病入腸胃,可用湯藥;現在病入骨髓,沒有辦法了。]說罷,扁鵲整理行裝,星夜向秦國逃去。

  過了五天,諱疾忌醫的桓公渾身疼痛,果然病倒了。忙派人去找扁鵲,但是已經晚了,桓公就這樣死去了。

  諱疾忌醫的成語

  【拼音】: huì jí jì yī

  【解釋】: 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錯誤,不願改正。

  【辨義】諱疾忌醫和“文過飾非”,都有“隱瞞自己的缺點或錯誤”的意思。但~偏重在“怕人批評,不肯接受幫助”;“文過飾非”偏重指尋找各種理由來掩飾錯誤、缺點。

  【出處】: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諱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諱疾忌醫的故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