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債臺高築的典故

  說到皇帝、君王、天子等人物,世人的印象往往是萬眾擁戴、江山美人、金銀珠寶、山珍海味。周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即周赧王姬延,他卻成為了最窮的天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周赧王債臺高築

  周赧王在位時期,周王朝已經接近衰亡之態了,他手中所統治的人口與城池都不是很多。當時,秦國已經逐漸攻佔了韓、趙等國家的一些地方,下一步極有可能要開始對付周王朝了。周赧王內心自是焦急不已,但苦於沒有對策。這時候,楚國派了使者前來,希望周赧王能夠用“天子”的名義號令其餘各國協助攻秦。周赧王欣喜不已,他讓西周公組建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為了籌備好武器跟糧餉,他又開始向一些富戶籌借軍資,並承諾他們可以在周軍回朝之時,拿著手中的借券來換取戰利品。

  公元前256年,在周赧王的指令下,西周公率領軍隊伐秦。但沒想到的是,很多國家或害怕秦國,或出於儲存實力的想法,來響應周赧王號召的只有楚、燕兩國的兵馬。後來見盟軍遲遲不來,他們也只好收兵了。不過,周赧王借來的軍資卻是所剩無幾。可是那些富戶們還是紛紛來討債了,他們聚集在宮門外,使得周赧王苦不堪言,只好躲到一個高臺上來躲避債務。後來,這個高臺就被人們稱為“逃債臺”。

  周赧王的在位時間非常久,然而世人對他最深刻的印象並不是他政治上的作為,而是“債臺高築”這一成語,這實在是令人感慨。

  周朝君主周赧王怎麼讀

  關於歷史上的周王朝,大家都知道它歷時了八百年左右。時間見證了這個王朝的崛起、鼎盛,也見證了它在風雨飄搖之中倒下。作為周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周赧王姬延,他的一生可以說是不幸的。因為在他繼位時,接手的就已經是一個“殘破不堪”的國家了。不論他做出什麼樣的努力,祖宗的基業最終還是無法保住。

  周赧王名叫姬延,“赧王”是他的諡號。關於“赧”之一字,跟他的歷代先祖諡號比起來,確實沒有那麼好的寓意。而且這個字較為生僻,很多人甚至還不知道它的讀音。“赧”字的發音是nǎn,第三聲,讀來稍顯拗口。“赧”字的基本字義是因羞愧而臉紅,詞語赧然、赧愧、赧顏中的“赧”都是這個意思。而“周赧王”的“赧”字自然也是這個意思。那麼,他為什麼會被世人稱為“赧王”呢?這實在是因為他的一生過得與這個“赧”字再貼合不過了。

  周赧王當政時期,手中的權力所剩無幾,空有天子之名,私下過的卻是再悲慘不過的生活。他看盡了諸侯臉色,他抵抗不過日益強盛的秦國,他守不住祖宗的基業,他甚至“債臺高築”,成為歷史上的“最窮天子”。他朝不保夕、苟延殘喘,心中仍舊想維繫著周王朝的最後一點榮耀,奈何最後還是鬱憤而終,周王朝也隨之覆滅。“赧”之一字大概也有他無顏面見列祖列宗的羞赧之情吧。

  淺析周赧王是周朝最後一位君主嗎

  周赧王姬延是東周的第25位君主,他的祖父是周顯王,在位四十八年,而他的父親周慎靚王僅僅在位六年就去世了。之後周赧王繼位,他也由此成為了周王朝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天子。

  周赧王的這個天子之位當得實在是沒意思極了,甚至過得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諸侯。他在位59年,但對周王朝產生的影響卻少之又少。周赧王時期,王權削弱,他手下所統治的地盤和人口都很少,又被分為了“東周國”和“西周國”,且東周公和西周公各自為政,可以說周赧王手中握有的權勢愈加微弱,連他自己也不得不依附“西周”而生存。這樣的周赧王在各國之間的號召力自然也減弱了。他曾經號召過一些國家來共同討伐秦國,但是最後來的盟軍卻不多,這也導致了後來出現的周赧王“債臺高築”之事。如此落魄的天子恐怕也是歷史上少見的吧。

  周赧王的權勢雖然受到限制,但他也曾為了周王朝的生存做出過一些努力,不過大多都沒有成功罷了。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在又一次聯合諸侯相攻打秦國失敗後,周王朝的末日也逐漸來臨。周赧王向秦國獻上了土地和人口之後,才得以回到西周,並在同一年就鬱憤而終了。

  周赧王逝世後,東、西周公把持國權,秦國輕易收取了九鼎以及其它珍寶,後來西周、東周相繼被滅,歷時八百年的周王朝祭祀斷絕,走向終結。因此,周赧王實際上是周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