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古鎮景點的介紹

  赤坎古鎮,位於廣東省江門市轄下的開平市中部,是著名的僑鄉。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赤坎古鎮簡介

  赤坎鎮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內、開平市中部,距開平中心城區12公里,325國道和珠江一級支流——潭江橫貫全鎮,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開平的集裝箱碼頭、三埠港客運碼頭,每天都有600噸級貨輪、豪華飛翼船往來營運;全鎮總面積61.4平方公里,總人口4.8萬人,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共7.2萬人,是著名的僑鄉。此外,赤坎境內保留有大量的華僑建築,中西合壁,僅碉樓就有200多座,尤其是具有400年曆史的迎龍樓、抗日舊址南樓、遠近聞名的關族和司徒氏圖書館、堤西路的騎樓建築群更是僑鄉一絕,最近被省政府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赤坎鎮是珠江三角洲重點工業衛星鎮和廣東省中心鎮之一。 赤坎鎮交通、能源、通訊、供水、供電、硬體設施條件好,程控電話容量已達9000門,行動電話廣泛使用,可直撥世界各地;建成3.5萬伏和11萬伏電站各一座;自來水廠年供水量超1000萬噸。

  赤坎鎮原先由新會縣分割出來,由於潭江的各支流包圍著赤坎鎮,赤坎鎮的水路交通相當發達。據1991年修的鎮志記載,1676年赤坎已有水渡碼頭。但隨著現代陸路交通工具的進化,水陸交通已經沒落。

  赤坎為古埠,前後經歷過宋、元、明、清以及法國殖民統治和民國時期,每個時代獨特的建築風格,都是歷史的印記。赤坎的各種舊建築,古典民族風格、歐陸風格、南洋風格、民國風格、甚至前蘇聯風格的都有,是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赤坎除了五大會館那典型的明清時代建築風格外,在大通街、中興街一帶,許多舊時客商的宅第、商鋪至今仍儲存完好,裡面的廂房天井佈局嚴謹,屋簷桁樑結構精緻,雕樑朱漆依然斑駁可辨,集中體現了赤坎古埠民居的特點。這些樓房雖然經過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但依然風韻不減。該鎮的堤西路,更是因為綿延300多米的騎樓街、儲存完好的600多座古老的騎樓而深得影視界人士青睞,認為這裡具有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舊廣州、舊香港的韻味,被稱之為“電影街”。

  赤坎古鎮主要景觀

  歐陸風情街

  赤坎鎮的堤西路被譽為歐陸風情街,沿路商鋪建築風格儲存良好,充滿1920年代的味道。早年旅美、歐的本地華僑帶回國外建築圖紙再融合本地傳統建築風格,建造出一批中西合璧的樓房。其特色主要體現在樓頂建築。嶺南地區常見的騎樓在赤坎鎮非常普遍,堤西路也不例外。據統計,赤坎鎮共有3公里騎樓,約600座房子。

  影視城

  早在1939年,就有電影人司徒慧敏在本地拍攝抗日電影《保衛大四邑》。此後陸續有《三家巷》、《香江風雲》、《廖仲愷》和《醉拳Ⅱ》、《六兩金》、《南線大追殲》、《香港的故事》、《阮愛國在香港》***中越合拍***等影視作品在本地拍攝。當地政府為了吸引遊客並吸收資金進行文物修繕,2005年建成了赤坎影視城。該城佔地6萬平方米,總投資2000萬人民幣。電視連續劇《風雨西關》、《三家巷》及港劇《東山飄雨西關晴》亦在此拍攝。

  景輝樓

  景輝樓置身在赤坎鎮著名的歐陸風情街,與赤坎影視樓僅一牆之隔,是了前往參觀瞭解赤坎古鎮百年曆史的唯一場所,景輝樓是嶺南水鄉著名的騎樓,以民國時期名醫張景輝而命名。樓高三層,建築長45米,寬5米,樓高三層。每層都有雙客廳、雙寢室、雙開放式樓梯,垂直天窗,橋式天井,屬典型的嶺南古鎮騎樓民居。

  一樓是赤坎古鎮歷史陳列館,內有二十年代的股票、中國第一臺收銀機、蘭桂院妓女房的原物和原貌佈置,珍藏妓女原裝的名片,民國時期原物組成的新娘洞房等等……500多件歷史實物,讓您從豐富的歷史實物中切身觸控赤坎昔日的繁華。二樓是民國時期名人張景輝的故居,內中民國式的傢俱佈置,原汁原味,古色幽香,充滿神祕,發思古之幽情。

  圖書館

  赤坎鎮最奇特的景觀,莫過於小小的地方竟然有兩座公共圖書館。作為兩大家族數百年競爭的見證,司徒氏圖書館和關族圖書館現在依然作為地標建築矗立在赤坎鎮。1920年司徒族人開設閱覽室以滿足族人文化需求,反響熱烈。後來有海外族人提議興建圖書館,1923年動工,1925年建成,總投資三萬多銀元,建築風格為歐式。落成後一年,再置美國大鐘一座。館內陳列本族名人事蹟,藏品還包括慈禧太后題字等珍品。此舉震動了關族人,為了挽回面子,他們馬上於1925年組成家族圖書館組委會,1927年動工,1929年建成關族圖書館,規模與司徒氏相當。他們採用德國大鐘,也有各類珍貴藏品。由於抗日戰爭影響,這兩座圖書館停辦長達數十年。1980年代初,當地政府落實中央政府華僑政策,予以重開。目前除部分樓層留作同族聚會交流之用外,其餘區域仍作為公共圖書館對公眾開放。

  騎樓建築

  騎樓建築是赤坎鎮的一大特色,全鎮共有三公里、約六百座騎樓,當中尤以堤西路一帶最壯觀,構造也極講究,巴洛克風格的屋頂裝飾,鑲嵌了彩玻璃木窗,石雕精美的小臺,淡黃、暗紅的外牆。因為建築多為三、四層,臨街店鋪二樓以部分都是凸出來,底下的空間便變了行道,遠看像樓房騎在行道,故稱為騎樓。

  赤坎古渡口

  1至4號碼頭西起晨光小學至大通街與平安街交接處,全長180米,是赤坎埠最古老的渡口碼頭,故稱古老渡街。該段碼頭包括晨光小學大門、大通街西北端斜坡出口、大通街西北段中部***此巷因狹窄彎曲,已堵塞***和平安街通民主路的三段踏級;5至10號碼頭則由大通街中段至井街口,包括大通街中段步級、染房街、東興街、水仙街、南興街***舊稱米行街***和泥水街。而大通街中段步級,盡處有一井***已棄用***,是目前青石踏跺儲存最為完整的渡頭遺址,甚至當年船隻繫纜的石墩尚在。

  赤坎五大會館遺址

  會館是舊時同鄉人士在外地都會、商埠所設立的館舍,是供同鄉聚會、議事和寄宿的場所。赤坎原為古港埠,清康熙年間廢除海禁後,素有航海經商習慣的福建船商載貨來赤坎埠貿易,與土民相得,陸續招集同鄉來此經營。因閩人引聚漸多,集居一處,乃成福建村及福建街。赤坎與外地商貿往來,福建人開其先河,繼而潮、浙、穗及高、雷等地的商船、紳賈接踵而至,地方漸旺。隨著商貿的發展,清朝年間先後建造了潮州會館、高州會館、閩浙會館、雷陽會館和廣府會館。

  古祠廟

  由於古商埠的發展,赤坎的廟宇也隨之香火興盛。先民所信奉的,不一定是儒、佛、道那主流宗教,而是泛神主義,祠廟裡所供奉的神靈多種多樣。赤坎較為聞名的古祠廟有水仙廟、白馬廟、關帝廟、雙宗廟、康公廟、媽祖廟等等。

  寸金橋

  寸金橋,坐落於湛江市赤坎城區西側的文章河上,1925年,遂溪麻章紳民為紀念抗法鬥爭另建石橋,改名“寸金橋”,取“寸土寸金”之意。寸金橋白石雕欄上,飾有33個本地傳統的石狗雕塑,象徵守護領土;橋兩側大理石上“寸金橋”字,為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所題。橋北主體廣場立有大型浮雕,無聲地敘述著湛江人民抵抗外國侵略者的悲壯歷史。浮雕背後,刻有當年抗法簡史與董必武、郭沫若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視察湛江時所題的詩句手跡。

  猜你感興趣:

1.《讓子彈飛》主景地:赤坎古鎮行

2.江門旅遊必去十大景點

3.開平有哪些旅遊景點

4.江門自駕遊景點攻略

5.2017江門旅遊免費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