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中華傳統故事

  傳統故事是勞動人民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反映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集體創作的語言藝術。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奪命血書

  南宋年間,有個叫程子山的人,在京城做了個沒有什麼實權的小文官。但他善於鑽營,與朝中不少高官有私交,還自己上門認了權傾朝野的宰相秦檜為師,以求靠上這棵大樹日後好“乘涼”。

  這天,秦檜差人去請程子山,程子山不敢怠慢。進了秦府,他被請到內院,可等了一整天也沒見到秦檜。程子山以為秦檜沒空見他,又不敢主動告辭,只得硬著頭皮等。這時,有下人上來敬茶,放下茶盞並不離開,只是看著程子山笑。程子山奇怪,就問下人為什麼笑。下人用手指著書案上的一張紙,說:“程大人,你看這文章寫得如何?我家相爺很喜歡這篇文章。”說完就退下了。程子山心下疑惑,走上前去,仔細起來。這篇文章名曰《星月賦》,文後寫有“秦暄”的名字。程子山知道,這秦暄是秦檜的孫子,正準備參加科考。他將這篇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本想秦檜召見他時,可以在秦檜面前吹捧秦暄幾句,討得秦檜歡心。可一直等到天黑,秦檜也沒召見他,程子山不得不告辭。

  過了幾日,程子山接到一紙任命,派他去主持貢生考試。這時他才恍然大悟,那秦暄正是此次科考的考生之一。程子山何等聰明,立刻領悟了秦檜的意思,當即把這次科考命題為“以星月為題做賦”。

  果然,秦暄的《星月賦》無人可比,所有考官都讚不絕口。釋出錄取名單時,秦暄毫無疑問地得了頭一名。

  這一切都是按照秦檜的設計進行的,他為了讓孫子“名正言順”地考個第一名,就先讓孫子寫好文章,再讓程子山來府中“無意”間看到並熟記後,再任命他為主考官。老奸巨猾的秦檜沒有看錯人,他這位八面玲瓏的“門徒”果然有心計,無須點明便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這場作弊本以為做得天衣無縫,卻還是出了紕漏。事後有考生揭露,秦暄的這篇《星月賦》並不是他所作。因為早在科考之前就有人看到過這篇文章,是在一本名為《士卿閒品》的書上。

  堂堂宰相之孫抄襲作弊,此事非同小可。秦檜也聽到了外界的風言風語,馬上叫來秦暄詢問是怎麼回事。這秦暄柔弱膽小,見秦檜發怒,馬上不打自招。原來,秦檜命他在科考前做出一篇好文章來,可這秦暄平日最煩讀書,每次秦檜要看他的文章,他都是讓教書先生幫忙“潤色”才能過關。這次先生聽說事關科考,怕擔責任不肯再替他寫,秦暄索性命手下人花重金去找一個會做文章的替他“捉刀”。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篇《星月賦》就是花五十兩銀子從一個叫丁士卿的落魄書生手中買來的。秦檜對這篇文章十分讚賞,以為秦暄有了長進。直到試後鬧將起來,秦檜才明白是怎麼回事。那個丁士卿是個屢試不中的書生,家境十分貧寒,只落得賣字為生。這篇《星月賦》賣了一個大價錢,他就把這些年寫的得意文章集結出了一本《士卿閒品》。如今正值科考之際,好多考生買到了這本書,這才使秦暄“捉刀”作弊的事暴露。

  得知內情後,秦檜大怒,取家法要懲治秦暄,嚇得秦暄面如白紙、抖如篩糠。正在這時有人要求見秦檜,來人正是那程子山。

  秦檜喝令秦暄先退下,馬上讓程子山進來。程子山正是為這事而來。如今事情越來越亂,他難逃干係,這真是拍馬屁拍到了馬腳上。精明的程子山想,只有幫秦檜解決好這件事,自己才能不受連累,而且還能繼續得寵。

  程子山進來和秦檜閒聊了幾句,話題就轉到了秦暄身上:“公子此次奪魁真是不負眾望,聽說他學識淵博下筆如神,已經有大作成書了,真是令人佩服呀!”

  秦檜一驚,這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只得含含糊糊地說:“過獎,那都是塗鴉之作,實在不值一提。”

  “公子年少才高,我那些喜歡舞文弄墨的朋友都想與公子結識,故請他閒暇時屈尊寒舍。對了,一定要帶上那本大作給他們見識見識。”程子山說完就以有事為由告辭了。

  秦檜思量程子山此行的意圖,難道他真的不知道那本《士卿閒品》是別人寫的?肯定不會這樣簡單。他左思右想,終於有了眉目。原來,這位城府很深的程子山是給他出了個主意,用“李代桃僵”之計,將錯就錯,把別人寫的書說成是秦暄寫的,這樣一來既平息了“抄襲作弊”的***,又可使秦暄得了“博學多才”的美名,真是一舉兩得的妙計!

  秦檜又轉念一想,丁士卿可是個障礙啊!就算他一時將自己寫的書拱手讓與秦暄,也難保日後他不將此事宣揚出去。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秦檜眉頭一皺,想了一條毒計。

  秦檜以秦暄要找個先生教他作文為由,請丁士卿進了相府。正苦於找不到正經營生的丁士卿並不清楚內情,高高興興地來了。秦檜安排秦暄與丁士卿交談,暗中悄悄派人在丁士卿的茶裡下了毒。

  丁士卿一邊喝茶,一邊眉飛色舞地同秦暄談詩詞歌賦,忽然覺得腹中一陣絞痛,頓時豆大的汗珠從臉上滴了下來。秦暄一見嚇壞了,站起身就要走,不料被丁士卿一把揪住,欲質問他。但毒性發作,丁士卿已經說不出話來了,剛一張口便鮮血噴出,濺了秦暄一身,然後撲在秦暄身上直挺挺地栽倒在地,將秦暄壓在了身下。

  秦暄本來就膽小,見此情景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沒命地慘叫起來。秦檜的下人趕緊衝進屋,只見丁士卿的手死死抓著秦暄不放,秦檜的下人只得將秦暄的衣服扯破,才把秦暄和丁士卿分開。

  除掉了丁士卿,秦檜鬆了一口氣。他告訴秦暄:“以後就說那本《士卿閒品》是你寫的,‘士卿’是你寫文章時用的一個閒號。”但秦暄受了驚嚇,神情恍惚,秦檜說的話他根本沒聽明白。秦檜怒斥他膽小怯懦日後難成大器,秦暄如同受驚的鳥,渾身不停地發顫。

  秦檜的下人打聽到,丁士卿那本《士卿閒品》是城中的“尚聖書局”印行的。丁士卿取走了幾十本,還有幾百本存在書局。秦檜就讓下人把那些書都弄到相府,一本都不要留。下人衝進“尚聖書局”,不由分說就要把書抄走,還威嚇書局老闆不許聲張,否則有殺頭之罪。

  書局老闆哪敢得罪秦檜,只得自認倒黴。可書局的老闆娘不怕這套,同相府下人理論起來,說那丁士卿當初只付了一部分印書的錢,答應日後取書時再付清所欠,現在書都拿走了,錢誰給?相府下人把眼一瞪,說想要錢,就到相府找相爺去要!老闆娘知道去了相府也要不出錢來,說不定連小命都得搭進去,可虧也不能就這麼白白吃了,得給秦檜老賊添添堵。

  老闆娘趁相府下人不注意,把殺雞時留下的小半碗血悄悄倒在了其中一本書中。這血被老闆娘做了手腳,能滲入紙中,合上後看不出來。下人把書弄到相府,秦檜隨手拿了一本,可巧正是老闆娘倒了雞血的那本。秦檜讓人把那本書交給秦暄,命他熟讀裡面的文章,以免別人問起那本書,秦暄說不出名堂。

  秦暄拿到那本書,開啟一摸,弄了一手血。秦暄嚇得瞪大了眼睛,丁士卿臨死時拼命揪住他不放的場景立刻浮現在眼前。秦暄本來上次受到驚嚇就沒有恢復,這次又拿到帶血的書,秦暄的魂兒一下子就飛了!這書上怎麼全是血呀?難道是冤死的丁士卿找我索命來了?秦暄一聲慘叫,眼一翻倒在地上,當時就沒氣兒了。

  老奸巨猾的秦檜本想讓自己的孫子飛黃騰達,沒想到機關算盡也未得逞。而他那不爭氣的孫子還被一本帶血的書奪去了小命,真中了那句話:惡有惡報!

  :曾國藩的微波

  曾國藩年輕時是個憤青,“自負本領甚大,每見人家不是”。30歲時意識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學做聖人,他的方法就是寫日記,不過他的日記與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國藩日記的篇幅都不長,幾十字,一二百字,寫的內容多是生活的白描,從早晨起床開始,吃的什麼飯,和誰說的什麼話,甚至晚上做了什麼夢,都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回憶自己一天的言行,發現其中哪一點不符合聖人要求,就加以自責,做深刻反省。更關鍵的是,曾國藩寫日記不光自己看,還讓別人看。雖然那時沒有網際網路,可以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釋出到網上,與粉絲們互動,但曾國藩有他的辦法,他把日記抄錄數份,然後在朋友圈子裡傳閱,朋友們會在後邊加批註,談自己的感想,或批評,或鼓勵,就像現在粉絲們的跟帖一樣。

  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記後批語道:我輩既如此學。便須努力向前,完養精神,將一切思維、閒應酬、閒言語掃除淨盡,專心一意,鑽進裡面,安身立命,務要另換一個人出來,方是功夫進步。願共勉之。曾國藩看到後的反應是,“為之悚然汗出”,然後感嘆說,不如此“安得此藥石之言”。還有一次,他在日記中抱怨駱秉章對他很冷淡,他的三弟曾國華評論說:“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難堪。”這讓他如醍醐灌頂,想起自己素來自負,對這位前輩加上級彙報工作或說話總是不容置疑,於是一下子警醒過來。

  日記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東西,通常都會嚴加保密,不讓外人知曉,可曾國藩為什麼如此開放呢?

  原來他在日記中雖然能夠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鬥私宇一閃念,但自己的缺點、錯誤或是陋習改正起來卻非常困難,總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記中立誓“夜不出門”,但還是經常“僕僕於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兩天,京城颳起大風,他仍然“無事出門”,回來深切自責“如此大風,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殺人,別人遨他去看熱鬧,他“欣然樂從”。

  內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國藩認識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監督是不行的。於是他把日記公開,讓眾多的眼睛看著自己。並且通過親人朋友的“跟帖”、點評,點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強大的外在監督力量。用他的話說就是:“勢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鹹。”完全靠自己監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壓力之下,才能做真正的改變。

  曾國藩天資並不聰慧。但卻成為“內聖外王”式的人物,成為清朝的“中興之臣”。與他注重自我修養,使自己不斷完善是分不開的。而在其漫長的一生中,寫這種類似“微博”的日記,並公之於親人朋友,成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強,也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所以真正強大的人,不是向外顯現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斷從外界汲取力量。這,正是曾國藩最聰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