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華傳統故事有感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深遠影響,可以不斷的被繼承,並得到持續的創新發展。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最近,我讀了中華傳統美的故事這本好書,這本書很精彩,讓我學到很多東西。

  美德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下面,我就把一個叫曾子的人對兒子誠實守信做出榜樣的的小故事講給大家聽吧。

  從前,有個人叫曾子,他和他的妻子要去集市賣布,孩子一直哭。妻子哄孩子說:“不要哭了,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一聽有肉吃就不哭了。回來之後,妻子看見曾子要殺豬連忙說:“我只是哄哄小孩。”曾子說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說話要算話,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我們一定要向曾子學習。一天我去姐姐家玩。我看見姐姐家的書櫃上有很多書,其中還有我最喜歡的漫畫書。我向借了一本漫畫書,說下星期一就還回來。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到了星期一,這本漫畫很好看,可是我還沒看完。我想明天再去還書吧。可是,我又想起我答應姐姐今天把書還他的,我不能說話不算話吧。我只好依依不捨得把書還給了姐姐。

   篇【2】

  近日,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部好書,它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勝,它既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可圈可點的歷史人物。這部書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勤奮好學、熱愛祖國、自強不息、誠信不渝、勤勞節儉、尊師敬老等種種中華傳統美德。

  書中《勤奮好學》篇講述了一些歷史人物勤學苦練、刻苦讀書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他向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練呀練呀,連續幾個月,從清晨練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後終於領悟到樂曲的深奧之處,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讀後感《《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於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痴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這些故事我很喜歡,也從中知道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

  歷史上那些很有學問、事業輝煌的人,都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他們在生活很困難、條件很惡劣的情況下,能夠咬緊了牙關,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讀書,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學習和發揚的傳統美德嗎?

  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品德。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的過程中,要發揚孜孜不倦、勤學好問的精神,才能讀好書,才能自強、自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書山有路勤為徑”,我們只有艱苦跋涉,奮勇攀登,才能到達一個又一個知識和品德的高峰!

   篇【3】

  原以為《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只適合小學生閱讀,翻了幾頁後,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縱覽全書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淵博,能看到中華文化的縮影,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他的閱讀物件不應只是中小學生,應該是所有的中華兒女。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稱讚《老子》 “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諾貝爾文學獎得者、作家赫爾曼。赫塞說:“我們現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書中。”是的,《老子》是經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轉》、《荀子》……也同樣值得我們去一一品味。《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把我們帶到千年前的古代盡情翱翔,在傳統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輕叩中華傳統的大門,我們應該做到“自知”、“自勝”、“自省”,自然的規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標,箭頭高時就壓低一些,箭頭低時就太高一些,老師稱它為“損有餘而補不足”。裡面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寫到:“水不斷地滴到石頭上,時間長了就可以把石頭滴穿”。這是 “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處。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讓我們共享經典,引導我們要堅持不懈、任人唯賢、持之以恆,讓我們懂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學會“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樣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思想境界應成為我們的人生態度。

  可惜的是現在喪失傳統文化教養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喪失傳統文化教養的人,同時會喪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與創造力,如不及時解救,我們的社會將漸漸成為“沒有文化而不適合人居住的社會”。願中華傳統文化成為每一個人永遠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