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學是幹什麼的

  每個國家都會有博物館,相對的就會有博物館學,那麼,大家知道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博物館學的有關資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博物館學是研究博物館的性質、特徵、社會功能、實現方法、組織管理和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律的科學。一般而言,博物館學既研究微觀的博物館系統,又研究巨集觀的博物館事業。但其中微觀的博物館系統是博物館學研究的核心。

  研究物件

  博物館學的研究物件是儲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標本與人類文化遺存,以進行社會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包括博物館事業發生、發展的歷史及其與社會的關係,也包括博物館社會功能的演進、內部機制的運營和相互作用的規律。

  學科性質

  博物館學屬於社會科學。它涉及並吸取了許多學科的有關內容,從基礎科學到應用科學,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都同博物館學相關。這門學科與博物館的實際結合緊密。博物館是一種社會文化教育設施,它的發生、發展和所從事的各種活動受社會需要的支配,併為社會條件所制約。因此,從整體上看,博物館學屬於社會科學。

  博物館學的分支學科

  理論博物館學

  主要探討博物館的基本性質、社會功能和特點以及博物館與社會發展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關係。其又可以分為:博物館學基礎理論、博物館基本理論研究。

  博物館方法學

  研究博物館藏品的徵集、鑑定、分類編目、保管、修復;陳列展覽的設計、組織;對觀眾的服務、教育等工作原則和方法。它們分別發展為藏品管理學、陳列學、博物館教育學。

  博物館管理學

  從巨集觀上研究博物館事業的國家或地區的發展規劃和管理制度,從微觀上研究博物館內部職能、機構組織、人員配備、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歷史博物館學

  探討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以及博物館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性質、作用和特點。

  普通博物館學

  綜合上述各個分支學科進行研究闡述的學科。

  專門博物館學

  是把一般博物館學的理論與技術應用於某些專門博物館領域的學科。

  博物館學的歷史和現狀

  起源

  博物館學和許多學科一樣是從描述開始的。博物館志 ***Museogrophy***一詞在西方語言中的出現早於博物館學 ***Museology***。17世紀出版了一批博物館藏品目錄,其中最著名的是1656年在倫敦出版的《特拉德斯坎特博物館目錄》。1727年第一部以博物館方法學命名的著作在萊比錫出版,作者是C.D.F.尼克利烏斯。該書主要探討藏品的分類、管理和補充來源。他認為博物館應該根據便於學習的原則展出藏品。自然標本必須與人工製品分開。

  開始

  自然標本應從人體解剖開始,人工製品則應按時間順序排列。1837年 G.F.克萊姆發表了第一部關於博物館史的論著《論德國科學和藝術藏品的歷史》。19世紀中葉,隨著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注意。美國史密森學會的第一任會長J.亨利十分注意博物館普及科學知識的功能。在他的影響下,G.B.古德於1888年起發表了《博物館歷史和歷史博物館》、《未來的博物館》和《博物館管理原則》,系統地論述了博物館在傳播科學知識、提高人們知識水平、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1904年英國博物館學者D.默裡發表了三卷本的《博物館的歷史及其利用》,系統地論述了歐洲博物館的歷史和現狀,肯定了博物館傳播知識、普及教育、娛樂公眾的功能,也強調了為研究服務的作用。

  博物館學的特點介紹

  中國的博物館學研究  中國博物館學研究有自己的特點。中國古代的文物收藏與研究是中國博物館學的歷史淵源。宋代形成、清代乾隆、嘉慶時期得到發展的金石學,對後來博物館藏品的鑑定研究、分類編目、保管修復,提供了可貴的傳統經驗,對中國的博物館藏品學和普通博物館學有著深刻的影響。

  19世紀中葉,西方的博物館和科學文化一起介紹到中國。1849年刊行,由徐繼畲所著的 《瀛環志略》 一書,即記載有西歐諸國博物館的狀況。近代最早倡導建立博物館和論及博物館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實業家張謇。1905年張謇的《上南皮相國***張之洞***請京師建設帝室博覽館議》和《上學部請設博覽館議》,提出博物館是政治和學術參考的重要部門、學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對博物館的社會功能、性質、徵集、保管、陳列、行政管理、人員選配及館舍規劃等都作了闡述。著名教育學家蔡元培認為:教育並不專在學校,學校以外,還有圖書館、博物館。這些論述集中表達了中國對博物館的早期見解。20世紀30年代,中國博物館學研究開始發展。1935年中國博物館協會成立,協會以“研究博物館學術”為宗旨,博物館的學術研究開始有了自己的組織。協會出版“會報”,刊登博物館學論文,介紹有關博物館學的論著。1936年,中國第一部博物館學著作《博物館學通論》在上海出版,作者是陳端志。1943年曾昭燏、李濟的《博物館》出版,書中提出博物館具有儲存有價值之物品、輔助研究工作、實施實物和精神教育四大功能。這是博物館收藏、研究和教育三重性質或三大職能的最早論述,代表了當時博物館學研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