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掌握好初一語文文言文的知識點,是提高語文成績的重要保證。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一下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下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一、通假字:

  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牽,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勳十二轉“策”通“冊”

  出門看火伴“火”通“夥”對鏡帖花黃“帖”通“貼”

  為博士邪“邪”通“耶”

  滿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為汝多知乎?

  “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異義:

  說“悅”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古為“文采和道理”

  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賓客其父:古為“漸漸”;

  今“稍微”。

  王子曰:古為“王安石自稱”

  今為“國王的長子”

  從先人還家:古“死去的父親”;

  今“古人”

  不聞機杼聲今:用鼻子聞

  古:聽到

  旦辭爺孃去今:從一地到另一地

  古:離開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今:錶轉折的連詞但是

  古:只

  雙兔傍地走:今:行走

  古:跑

  見往事耳:今:過去的事情

  古:歷史

  及魯肅過尋陽:今:路過

  古:到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今:現在是一種學位

  古: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古為聽

  今用鼻子嗅。

  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古為跑;

  今步行。

  雖人有百手:古為即使,表假設連詞。;

  今雖然,標轉折連詞。

  日中如探湯:古熱水,;

  孰為汝多知乎:古為代詞“你”,?

  今為姓氏。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古為離,。

  今為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三、詞類活用:

  父異焉:對……感到詫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邑人奇之:對……***感到***奇怪,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賓客其父:以賓客之禮相待,名詞的意動用法

  父利其然:認為……有利可圖,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願為市鞍馬:買,名詞作動詞用

  其一犬坐於前***犬,名詞作狀語,像******;

  一屠晚歸***屠,動詞作名詞,指屠戶,一個屠戶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詞作動詞,“打洞”的意思。另一隻狼正在那裡打洞。***

  恐前後受其敵***敵,名詞做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隧,名詞作動詞狀語,“鑽洞”的意思,企圖打穿柴草堆鑽過去…***

  四、一詞多義:

  忽啼求之:代詞,指書具並自為其名:代詞,自己的並自為其名:題上

  借旁近與之:代詞,指仲永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代詞,仲永的卒之為眾人:成為

  邑人奇之:代詞,指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代詞,代詩的

  或以錢幣乞之:代詞,指仲永的詩其受之天也:代詞,代他的

  賢於材人遠矣:比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被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見往事耳:瞭解

  自以為大有所益:認為

  蒙辭以軍中多務:用

  初一下語文文言文課文知識

  一、原 文: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二、實詞列舉。

  1.少習吏事***熟悉,通曉*** 2.寡學術***少*** 3.每歸私第***自己的住宅***

  4.闔戶啟篋***關******門******開啟******箱子*** 5.處決如流***比喻快速***

  6.既薨***已經******古代稱諸侯或大官死叫“薨”*** 7.岸谷***形容人嚴肅剛正*** 8.忌克***對人忌妒刻薄*** 9.卒用其人***終於*** 10.及為相***做,擔任***

  11.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作為*** 12.嘗奏薦某人為某官***擔任***

  三、虛詞列舉。

  以:1、 太祖常勸以讀書 ***連詞,不譯*** 2、 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把***

  3、普又以其人奏 ***將*** 4、跪而拾之以歸 ***連詞,然後***

  四、課文翻譯。

  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應處理***的事務,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勸說他要讀書。趙普晚年讀書勤奮,每次***退朝後***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開啟書箱拿出書,整天讀書。等到第二天處理政務,處理決斷很快。他死後,家裡的人開啟書箱看到裡面的書籍,原來是一部《論語》。

  趙普性情沉著且為人嚴肅剛正,雖然對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夠以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上的人,大多過分謹慎拘於小節,按常規辦事,不多言語,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和他比的。他曾經上奏推薦某人擔任某個官職,太祖不用這個人。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這個人***擔任某官***,太祖還是不用。第三天,趙普又把這個人***擔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發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趙普臉色不變,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來回到家。過了些日子趙普把撕碎的舊紙片修補連線起來,又像當初一樣上奏。太祖這才清醒過來,終於任用了那個人。

  兩小兒辯日

  一、字詞解釋: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東遊:到東方旅行。辯鬥:爭辯。其:他們。故:原因,緣故。 ***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以:以為,認為。去:距離。也:表示判斷語氣***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日中:中午。 ***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及:到,至。則:就。為:是。乎: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探湯:把手伸進熱水裡。湯,熱水。 ***

  孔子不能決也。***決:判定。***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孰:誰。為:同“謂”,說。汝:你。知:同“智”, 智慧。***

  二、譯文:

  孔子到東方旅行,***路上***遇見兩個小孩在***激烈地***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剛出來時***距離人***遠,而正午時***距離人***近。

  ***第***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剛出來時大得像車子上的傘蓋,到了正午時卻只盛菜飯的盤子、缽盂***那麼大***,這不是***距離***遠的***看起來***小,***距離***近的***看起來***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剛出來時清涼寒冷,到了正午時***感到它熱得***像把手伸到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距離***近的***感覺***熱,***距離***遠的***感覺***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他們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智慧多呢?”

  黃鶴樓

  一、字詞解釋:

  州城西南隅***隅:角落***,有黃鶴樓者。《圖經》雲:“費禕登仙,嘗駕***駕:乘、騎***黃鶴返憩於***於:在***此,遂以***以:用***名***名:命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聳構:矗立的樓宇***指黃鶴樓***,“聳構”與“高標”意思相同***巍峨***巍峨:高大雄偉:高聳的樣子***,高標巃嵸,上倚河漢***河漢:銀河***,下臨江流;重簷翼館,四闥***闥:門***霞敞;坐窺***窺:看***井邑***井邑:城鄉***,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最:最好的事物***也。

  二、譯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 《圖經》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禕成了仙人,曾經騎著黃鶴返回到這裡休息,於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有關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蹟還儲存在《述異志》上。

  觀看這矗立著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著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簷,飛簷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雲氣和煙霧:這裡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蹟中的最美的地方。

  學習文言文方法總結

  一、咬文嚼字法。

  咬文嚼字,就是仔細地讀,研讀每一個字詞,句子,進行透徹地理解。咬文嚼字是一件嚴肅而重要的工作。一般地說,要抓好以下兩點。

  ***一***解釋字義、詞義、串講句義。

  宋代學者程顥說:凡看文字,先須曉其文義,然後可求其意,未有文意不曉而見意者也。文義即文字和文句的含義,這是淺層表面的東西。要弄清文義,當先排除詞語障礙,這是一項不可忽視的事情。特別是有些詞語和句子初看彷彿好懂,但真正理解起來卻又會似是而非,一切不能不求甚解,望文生義,尤共對初中生來說,必要弄清每一個字,詞的含義,如《狼》中句子: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各自譯為:“少時:一會兒。犬:像***。前:前面。”此句的含義就為:一會兒,其中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詩人臧克家幾十年如一日攻讀《古文觀止》。他說:我讀古人書沈圈密點,旁註,十分認真,一字一句也不放過,以求吃盡書中味。作家孫梨,一部《聊齋志異》讀了十五年,僅復吟誦,精心閱讀,細心揣摩,無不得其領,達到學以致用。可咬文嚼字的重要與必要。

  ***二***突破個別文字障礙。

  所謂擒賊先擒王,攻克了句中的老大難字詞,整個句子也就容易理解了,在讀前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結合課文下注釋試著說出每句話的大概意思,說不通的地方,用問號做標記,以備質嶷,初中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首先攻破句子中難於理解的字詞。

  二、朗讀吟誦法我國有誦讀詩文的優良傳統,學習文言文也離不了誦讀的方法。誦讀分吟讀和朗讀兩種。前者是聲音較輕有節秦地讀,後者也稱朗讀,是放開聲音去誦讀。我國的優秀古典名篇,意境深邃,語言精美,音調鏗鏘,聲韻和諧,其有很強的音樂性,適合於吟讀。

  誦讀有利於思索,誦讀的時候必須做到以下準備:

  要做到口眼並用,心到口到。

  誦讀是把書面語變成口頭語言,因而是誦讀時要精力集中,不能分心,要做到聲入心隨,嘴也念,耳朵聽,心中想,邊讀邊體會文章的內容,意境。進入一個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溢於海的境界。指導學生反覆誦讀,不僅能領略到景色的美好,而且能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在課堂上不僅要求學生反覆誦讀,而且注重教給學生誦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按層次,由易到難誦讀課文,力求達到誦讀的三種境界。

  ***一***是讀得準確、清楚所謂正確、合理是指句讀分明,節奏合理,達到這個朗讀最基礎的層次,關鍵在於平時隨口練習。

  ***二***是讀得流暢所謂流暢,一是指語句流利,二是指音韻鏗鏘,如《桃花源記》中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可讀出對襯感來,如: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三***是讀得有感情這個較高的朗讀層次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達成。

  誦讀,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自然成誦。既要廣讀,又要精讀,正如蘇東坡所說:三分詩七分讀。誦讀得好,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在學會以上兩法,養成習慣後,可讓學生自學疏通文意,養成分類整理習慣,把文中特殊的文言現象整理下來,積少成多。

  只要方法得當,我們就會讓這些難懂的靜止的文言文活動起來,達到一種可聞,可見,可感的意境中去,為將來更加深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初中語文教材人教版文言文知識

2.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複習

3.人教版初一語文古文總複習提綱

4.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5.初一語文文言文精選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