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學習高中歷史

  由於受到目前社會物質利益的影響,中學生普遍對於歷史課的學習缺乏熱情,而歷史課的學習與民族文化的傳承緊密聯絡,又是科學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因此,怎樣學好歷史?對於學生來說,是否能掌握歷史學習的主動權,關係到高中歷史學習的成敗。要掌握主動權,以下是關鍵。

  

  一.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1.讀目錄.2.讀章前提示語.3.讀每一節的標題.4.讀課本正文.5.讀課本小字、註釋、圖表、引言。二.熟練掌握並靈活運用解題方法與技巧:1.解答歷史選擇題的方法.2.解答材料解析題的方法與步驟.3.解答問答題的方法.三.訓練組織語言的能力:1.能從語文的角度找出***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把每一段劃分為幾個層次,能簡明扼要地敘述出每一層的含義。2.識記課本中或者試卷的答案中一些精闢的語句。3.做練習的過程中,先自己組織語言,然後再與答案相比較,力求答案最精煉。四.加強練習。五.做好複習迎考工作。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多次問我:怎樣才能把歷史學好?也有學生把課本幾乎全部記住了,但每次考試還是不很令人如意。究其原因,多數同學沒掌握學習歷史的正確方法,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則沒有把所掌握的正確方法落到實處。現結合本人的教學談談高中歷史的學習方法。***歷史老師所述***一.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1.讀目錄

  讀歷史課本時不能簡單地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也不能翻到什麼地方就讀什麼地方,而要先讀目錄,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說:“目錄明,方可讀書;目錄不明,終是亂讀”,搞清楚章與章之間,節與章之間,節與節之間的內在聯絡,然後依據目錄構建歷史知識體系,從巨集觀上把握課本的大體知識。

  2.讀章前提示語

  每一章前面的提示語,講述的是本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所處的國內國際環境,只有認真閱讀它們,才能真正把每一歷史事件放入歷史長河中去認識,才能全面把握每一歷史事件。

  3.讀每一節的標題

  搞清楚標題與標題之間,標題與節之間的內在聯絡,為構建歷史知識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4.讀課本正文

  課本正文是各個知識點的具體表現,是歷史知識的微觀方面的內容。只有把巨集觀與微觀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學好歷史。

  5.讀課本小字、註釋、圖表、引言

  因為這部分知識是歷史課本內容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只有認真閱讀它們,才能對歷史知識理解得更透徹,也才能更明白歷史的延續性。二.熟練掌握並靈活運用解題方法與技巧1.解答歷史選擇題的方法

  ⑴根據題乾的限制語直接選

  例如:新航路開闢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圓學說的流行 B.航海技術的進步

  C.歐洲商業危機出現 D.商品經濟發展及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解析:本題只要抓住“根本原因”一詞,知道經濟的發展引起政治的變化就能得出正確答案為D。

  ⑵利用題支或者題支間的關係採用排除法

  例如: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評價唐朝某一時期是“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指的是****** A. 唐高祖時期 B.唐太宗時期 C.武則天時期 D.唐玄宗時期

  解析:從題幹可知“這一時期”應該處於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因此既不可能是唐太宗時期也不可能是唐玄宗時期,而唐高祖時期是唐朝的開國時期,當然也能輕易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

  ⑶活用干支關係,多種方法相結合

  例如:歐洲歷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鼓舞了全世界的資產階級,他們以理性主義為旗幟,掀起了波瀾壯闊的資產階級革命,在它影響下的資產階級革命有******2.解答材料解析題的方法與步驟

  ⑴.先讀問題,看問題屬於哪種問法,材料解析題一般有以下幾種問法:根據材料回答;根據課本知識回答;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或者不明確。

  ⑵.根據材料回答的問法則需對材料進行加工,組織語言回答,不需要聯絡課本,但有時為了組織語言的方便也可聯絡課本;根據課本知識回答的則要找出問題與課本相關聯的知識點,再組織語言回答;兩者兼而有之的問法,一般材料與課本各有一部分答案,但在某種極特殊的情況下材料僅僅作為語境而已;如不明確問法,則需進一步推敲看其屬於上面的哪一種問法。但在某些時候要會靈活處理。

  ⑶.組織語言時一定要用書面語,力求最精煉。⑷.點要儘量多,面要儘量廣。⑸.答案要序號化,段落化。

  例如: 2008年文綜卷全國高考卷2問答題中的問題:

  ***1***根據材料一,指出在陳述兩國關係方面,兩廣總督上呈的譯文與英方信函有何不同,並分析其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的英國國內背景。

  ***3***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乾隆皇帝對英方要求的迴應。解析:首先確定求答項、中心項、限定項、提示項:***1***問中的求答項、中心項、限定項、提示項分別為不同和原因、兩廣總督上呈的譯文與英方信函、兩國關係、指出。***2***問中的求答項、中心項、限定項、提示項分別為背景、英國國內、馬戛爾尼使團訪華、說明。

  ***3***問中的求答項、中心項、限定項、提示項分別為迴應、英方要求、乾隆皇帝、評價。 然後結合解答材料解析題的方法與步驟得出答案:

  答案:兩廣總督譯文:視兩國關係為蠻夷之邦與天朝上國的關係,視雙方往來為朝貢關係。英方信函:增進邦交,擴大貿易。

  原因:清朝長期閉關鎖國,對外部世界缺乏瞭解,自認為是天朝上國,兩廣總督上呈的譯文是出於這種心態。

  ***2***①工業革命.②拓展海外市場.③殖民擴張.④中國成為其目標。

  ***3***乾隆拒絕了英方的各項要求。維護了領土主權;盲目自大,堅持閉關鎖國政策。三.訓練組織語言的能力1.能從語文的角度找出***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把每一段劃分為幾個層次,能簡明扼要地敘述出每一層的含義。

  2.識記課本中或者試卷的答案中一些精闢的語句。

  3.做練習的過程中,先自己組織語言,然後再與答案相比較,力求答案最精煉。四.加強練習要學好歷史,除了要把課本讀得爛熟外,還要象學習數理化那樣,經常做練習,以達到訓練自己思維的目的,並且要不斷總結自己的得失,從而提高自己的解題方法與技巧,為最終取得高分奠定基礎。當然,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可以把好題和易錯題收集起來,形成自己的好題集與錯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