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個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不管是在學業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會比其他的孩子優秀,其實父母可以通過一些做法來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

  某教授認為,許多人誤以為自主就是放任、為所欲為,其實要做一個自主的人,不僅涉及能力***能做什麼***、目標***要做什麼***、方法***如何做***,還要能自我管理***意志力、維持承諾***,善用自己的動機和信心去完成;有了這些準備,環境上***人或資源***也能給予支援,自主的學習就有機會啟動。

  舉例來說,當孩子和爸媽共讀過圖畫書,裡面有吸引他的動物或交通工具,當他在生活中看到真實的動物或交通工具,就會產生探究的動機、會仔細地觀察、累積出更多的相關知識。因此,若想啟動孩子的自主學習,可從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做起。

  培養好奇心

  寶寶天生就有好奇心,1歲左右進入學步期更是精力旺盛,只要醒著幾乎就是到處看、到處翻、到處玩,把家裡的每一處都變成探險之地,走出戶外更可能像是脫韁的野馬。

  2歲開始,寶寶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不再停留在過去單純觀察世界的階段,也不僅止於接受所看到的事實,他們認為每一件事一定有個理由,而且更進一步想要尋求背後的答案。

  他們有太多的事情想瞭解,也有太多的疑惑想解開,但是有限的語言能力卻又無法充分表達,透過問為什麼?可以讓大人回答他所有的疑問,正好滿足他的需要,於是就順理成章的問個不停。

  自主能力是什麼

  社會心理學家Erikson在他著名的學說中指出,生命週期中有許多發展任務,學齡前幼兒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出自主、自動的能力。

  長久以來,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對自主能力***self-regulation***一詞有很多見解,某教授指出,當一個人自主時,他所進行的行動是來自於內心所瞭解的理由,並感受到一種意志力。

  這種來自於自己內心的感覺,並不是一時莫名的情緒作用而已,而是感覺到這個想要做的行動是自己的抉擇,自己可以選擇是否要去做、做什麼、如何做。

  學者們更相信,自主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當需求滿足時就能促進自我成長、擁有幸福感。

  培養孩子好奇心父母該怎麼做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過多的保護會讓孩子失去嘗試、創新的機會,也會減低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像是孩子搬張小椅子爬上高處拿東西,臉上流露出得意的神情時,爸媽卻喝斥:危險!快下來!就可能阻礙了孩子自發性的行為,讓他變得不敢主動行事。與其禁止孩子探索,不如教導他避開危險的方法和常識。

  要耐心迴應孩子的好奇、好問:面對孩子一連串的探索行為及為什麼攻勢,爸媽需要的無非就是耐心。當孩子展開旺盛的好奇心、頻頻發問時,如果爸媽能給予鼓勵與迴應,將會讓孩子更樂於就他所觀察到的進行探索,這對他將來的發展將會有正面的影響。

  要用孩子的視野看世界:請爸媽放慢自己的腳步,把自己降到孩子的高度,帶著童心去看世界,才能領略孩子見到任何一個細微事物的驚喜。這份幸福的感覺,正是源源不斷學習下去的動力。

  培養注意力意志力

  剛出生的寶寶已經具有注意力來接收外在訊息,但還沒辦法隨心所欲看想看的東西;到了3個半月左右,寶寶有能力選擇注視自己喜歡的視覺刺激,也可以因為預期會有特定的目標出現,而先將目光移往特定的方向。

  注意力的長度除了與年齡有關,也受孩子的先天氣質影響,有些孩子能長時間專心聽故事或玩遊戲,有些孩子卻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轉移注意力。幼兒通常對於有興趣的事物,都能延長專注時間達15~20分鐘。培養對事物的興趣是養成專注的重要方法之一,原則上,先以短時間5分鐘為目標,再慢慢加長時間。

  培養注意力父母怎麼做

  爸媽的陪伴,讓專注力更持續:在遊戲時,爸媽的加入、具變化性的玩法,往往能吸引幼兒更持續、專注的參與。

  挑選適齡刺激物,漸進學習:太多的刺激會分散專注力,可先從單一物件、短時間的練習做起,像是給他看簡單圖片、讓他說出觀察所得。剛開始只要能坐定5分鐘,就給予鼓勵,慢慢再延長時間、增加複雜性。

  順應孩子的學習節奏,勿干擾:通常在孩子吃飽睡足時,就是培養注意力的好時機。要讓孩子更專心,就得先排除讓他分心的因素,爸媽也不要隨意去打斷遊戲。

  避免暴露在電視的環境中:電視所提供的密集卻又不真實的聲光刺激,有可能使大腦預期所接受的刺激都將是如此之高,以致真實生活中的刺激在相較之下就顯得不痛不癢。年紀愈小的孩子愈要避開3C的聲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