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預習方法具體有哪些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對於小學生來說養成預習的習慣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生預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生預習方法

  一:語文

  一、通讀全文

  拿到一篇新課文,由於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通讀課文時,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瞭解課文的大概意思,如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介紹了什麼人,描寫了一些什麼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等。目的在於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準確地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三是帶著課後問題通讀全文。

  二、讀準字音,瞭解字詞含義。

  參照拼音,讀準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對於讀不準或不認識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閱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字詞關。一篇文章裡,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學們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那麼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就要眼、腦、手並用,將預習時遇到的這些問題用筆劃出來。如果這些問題書上有註解,那麼閱讀時可以對照註釋,自己弄懂它的意思;書上沒有註釋的問題,那麼就要利用工具書,查一查字典,特別是不要放過那些模糊的字詞,似懂非懂的句子。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小學生,就是一些成年人也常用這種方法學習。

  三、朗讀

  反覆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文章內容,思想意義,文章告訴我們的內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

  四、摘抄

  可以把自己認為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鑑的詞句摘錄下來。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思考

  通過一系列的預習活動,在對課文初步瞭解的基礎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語句上、內容上、思想意義上還有哪些問題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 和 老師請教的,及時記錄下來。預習時還需要多用心分析,找出疑問,可以記在預習筆記上,這樣才能在上課時帶著疑問聽講,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綜上所述,讀***看***課文、自學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研究課文的結構特點、摘錄好詞佳句,提出疑難問題,是預習的主要任務,而“默看——查問——朗讀——摘抄——思考”,便是預習課文的常規性步驟。

  二:數學

  一、任務落實預習法

  即教師佈置預習任務,同學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因為同學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同學帶著任務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教師先要對自己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相關學習內容要進行了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學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任務。教師佈置任務時,可以採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問的形式,讓同學去預習。

  二、筆記預習法

  對於數學學科中的概念性的課程,可以用筆記預習法進行預習。在閱讀課本後,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後,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並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穫。

  三、嘗試練習預習法

  對於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後再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同學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同學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四、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於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瞭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準備好。同學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五、溫故知新預習法

  這是新舊知識聯絡的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複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絡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絡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絡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三:英語

  一、朗讀理解式

  朗讀是最簡單的預習方式,可以適用於各個年級、各類課型和各種教學路子的預習,就是讓學生通過多次試讀初步理解和熟悉課文內容。

  二、聽力模仿式

  預習可以聽錄音,側重於模仿練習,如字母、單詞的讀音,連讀、失去爆破、升降調、意群及停頓等練習。在課文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聽課文錄音大致瞭解課文的內容,增強語感。

  三、發現問題式

  老師可以把新課中要求學生自己掌握的內容和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通過預習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通過預習發現問題,併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教師也可通過對預習的檢查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四、材料準備式

  生活化教學法,把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很多課程就要從生活中收集素材運用到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以把這個蒐集素材的工作讓給學生去準備。

  小學生預習技巧

  1、預習內容一:覽

  每個課程和上次的課程都是有關聯的,通過預習找出自己對於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的地方。

  並且翻閱和補習,所謂的“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道理。

  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要預先做好記錄,以便在老師講課的時候能夠準確地記錄好知識點。

  2、預習內容二:讀

  無論是語文課文、英語詞句、數學概念,一定要大聲朗讀出來。

  在朗誦的期間思考問題,朗讀比心裡的默讀更能強化記憶,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邊讀邊找文章的要點:如一些描寫手法、難懂的知識、文字、概念,加以標註,初步的瞭解作者的寫作情感。

  3、預習內容三:想

  預習的過程當中,想是很重要的。

  讀課文的時候要想,多想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一些深刻的含義。

  聯絡舊知識,思考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關聯,可以幫助理解新知識。

  還可以適當的看看文章後面的一些思考題,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可以幫助發現新課中的重要知識點,對於學習是有幫助的。

  4、預習內容四:查

  面對預習中不熟悉的生字新詞,建議孩子們要隨時拿起自己的字典進行查閱,包括字詞、概念的讀音、用法、意義等。

  通過不斷的查閱工具書、網路工具,可以幫助掃除閱讀的障礙,也能培養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

  在查閱的過程當中如果碰到一些典故的話,可以選擇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了。

  5、預習內容五:摘

  一篇新的文章有很多值得記憶的語句、典故、技巧,在預習的過程當中,應當把一些自己認為好的詞語、句子,進行摘錄下來。

  所謂“嘴過三遍,不如手過一遍”,動手摘錄好句子,能夠培養學生自身的判斷能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小學生預習步驟

  一讀課文,求讀準字音,標註拼音,讀通順。

  二讀課文,劃詞語,初步理解詞語。

  三讀課文,初步整體感知內容。

  四讀課文,結合課後或者自己提出疑問,並嘗試解決問題

  五讀課文,對詞句理解進行批註。

1.小學語文預習方法有哪些

2.課前預習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小學語文有效預習方法建議

4.小學生應該怎樣預習語文

5.小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