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預習語文的方法具體有哪些

  預習也要講究方法的,而且各門學科都有各自特點,預習方法也不盡相同。我們就先來看一看預習小學語文的方法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生預習語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生預習語文的方法

  一畫段兒

  在讀一篇課文前,先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數字寫出序號。認清一篇文章由幾個自然段組成,對這篇文章就先有了大概的認識。

  二畫圈兒

  看看課文生字表中要求“學會”的生字,在課文中把生字圈出來。這樣,在讀課文時就會明確哪是要求“學會”的,就會對自己畫出的需“學會”的字有所重視,印象也比較深刻。

  三畫需認字

  就是畫完要求“學會”的生字後,再對照課後要求“會認”的生字,用“▲”在課文中畫出,以區別要求“學會”的字。這樣更明確了“會認”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畫疑難處

  在完成上面的畫法之後,再讀讀課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用“?”在上面標出。讀完課文後對疑難問題或查字典,或問同學老師,或交流討論解決。長此以往,真正養成“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

  五畫好詞句

  弄清課文的疑難問題後,再認真讀一遍文章。把文中的妙詞佳句用 “~~~~~~”畫出來。在讀書時也要注意重點理解、記憶這些句子,增強我們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簡單的五句口訣包含了具體的預習任務,好記又實用,在圈圈畫畫中就可以將預習搞定。

  數學也需要預習,以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你可以這樣預習:

  ***1***閱讀課本,把重要的語句用直線畫下來,多讀幾遍,看看是否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

  ***2***按課本上的要求,找一找身邊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用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有什麼發現,記下來。

  ***3***試著回答課本上提出的問題,會了就標上“√”,不會的就標上“?”。

  ***4***試著做一做課後習題。

  ***5***再一次看書,說說這節內容的重點是什麼,想想還有什麼疑難之處,記下來。

  小學生課前預習的好處

  1、提高聽課效率。通過預習,對即將要學習的新課能夠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哪些內容自己能夠弄懂,哪些內容自己還沒弄懂,這樣,聽課時,便可集中精力去聽那些自己沒弄懂的部分。聽課變得更有針對性了,能夠抓住課堂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2、更好地做課堂筆記。如果課前不預習,上課,老師講什麼就記什麼,盲目地記筆記而顧不上聽課。經過預習,記筆記時就有了針對性,選擇那些書本上沒有的,老師另外補充的內容以及自己預習時沒能理解的部分去記。這樣可以節省大量時間用於聽課時思考問題。

  3、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預習本身相當於一種學習。預習時,要獨立地閱讀、獨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獨立地接受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會逐步提高。

  4、預習可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學生在預習時,對知識已經做了獨立思考,聽課時就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這樣就比單純依靠聽課獲得知識的記憶效果好。

  小學生語文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

  一、倡導學生養成預習習慣的意義

  語文能力是學生適應社會必備的能力,學習語文的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動了天君***指大腦***,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這是對預習重要性的精闢闡述。

  從實踐來看,語文課前預習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1、從形式上看,預習是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形式。課前預習是學生在沒有教師具體指導下感受、學習新知識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預習時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興趣與能力進行活動,有選擇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學生是預習活動的獨立主體。

  2、從功能上看,預習是學生鍛鍊自學能力的舞臺。小學語文教材具有內容生動形象、語言豐富、情感性強的特點。預習時學生通過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的情感,能鍛鍊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經常預習的學生,自學能力都強,學習也更主動、學習效果也更好,這就是證明。

  3、從程式上來看,預習是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的前奏。預習過的學生,不僅對教學內容有了一定認識,還會有困惑和收穫。課堂上,這類學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動地參與到老師所講授的知識當中來,認真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又可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共同探討。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局面,使預習者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楊再隋教授說過:在學習新知識前,讓學生利用一些學習資源進行適當的預習,以建立舊知與新知之間的聯絡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也曾說過:一切後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預習可以使學生髮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課前預習了的學生,他們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會及時去查資料解決,如果未能解決的,他們會有意識地記下來在課堂上更認真地、有側重地聽講。經過老師的講解或啟發,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聽課效率。

  可見,預習是對課堂教學的準備,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提前學習、得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因之這一習慣更應重視、培養和推廣。

  二、影響學生預習習慣養成的因素

  預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學中儘管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每天都在要求著,卻收效甚微,學生沒有真正把預習作為自身學習的需要,自覺學習的行為。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因素所致。

  1、教師引導不當。由於教師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間關係的認識並不真正清楚,以及學生對課前預習的消極態度,使得教師對“課前預習”的深度、難度和要求大打折扣,覺得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在繁忙的教學中也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心態上有一種“乾脆上課時自己把該講的都講了省心、省事”的想法;在作業方式上缺乏研究,針對性差;在過程中也缺乏檢查指導;在事後對預習作業的質量不夠重視,督促落實的方法也不到位。

  2、學生執行不力。小學生對預習缺乏全面的認識,加上生活上養成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惰習慣影響,不愛閱讀、不善思考、不求甚解,缺乏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預習時存在一定程度的隨意性。我曾經在一個小學四年級的班上做過調查:全班45人中能完成老師佈置的“讀兩遍課文”,這樣簡單的預習作業的學生只有8人,僅佔全班人數的17。8%。大多數同學即使做預習,基本上也就是完成詞語部分,而對有思考價值的、需要動腦思索探究的問題,則擱置起來,完全等著課堂上老師來分析講解。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教師被動遷就,只好佈置一些淺顯的像注音、詞語這樣的作業,久而久之,使預習流於形式。

  3、家長重視不夠。課前預習作業是留給學生的,但許多情況下是要在家庭中完成的。不少家長只知道孩子有作業,但作業內容不清楚,只要孩子在桌前看書,別的就不過問了。疏於督導,使孩子的預習浮光掠影,更有甚者既不讀也不思,把預習這樣的“軟作業”拋到了一邊。

  4、客觀環境不利。學生預習效果不佳,也有一定的客觀原因。一是學生課外作業過多,且都有硬指標,使學生力不從心,便把有一定彈性要求的課前預習作業,當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的軟任務。二是當今社會不讀書的浮躁氛圍以及網路、遊戲、電視和小學生愛玩的天性,都擠佔了學生預習的時間。

  三、培養學生養成預習習慣的方法

  學生課前閱讀作為一種良好的修養和習慣,需要堅持不懈來養成。常言道:“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比喻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好習慣需要下真功夫。

  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應通過四個層次來培養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1、以教師指導為主的預習。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的鼓勵與引導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的意識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以至一生。我覺得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是教師自己要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重點篇目的課文進行認真地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題。其次是注重課堂上的檢測與落實,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不良習慣,做到“擲地有聲”,落實到位。。

1.小學語文預習方法大全

2.小學語文預習的方法

3.小學三年級語文預習方法

4.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

5.小學語文具體預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