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預習方法有哪些

  初二上學期開始,大家會開始學習一門新學科——物理。物理最大的特點是模組化,模組與模組之間沒有明顯關聯,一個模組的學習優勢難以延續到下個模組中。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二物理預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物理預習方法

  觀察首先要廣泛,全面。物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大多是勤於觀察,善於觀察的。因而,這些同學往往興趣廣泛,求知慾強,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在學習物理時,往往實物感較強,思路較寬,比較容易掌握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從而進行正確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單純地好奇於她五彩斑斕的色彩,而應注意觀察裡面有幾種顏色?為什麼有這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是如何排列的?為什麼會是著這樣排列的;開啟收音機,不應只是單純地聽一聽美妙的音樂,而是看一看裡面有哪些元件?這些元件是怎樣組和的?為什麼通過這些元件可以聽到電臺廣播?電臺廣播是如何傳送的......。勤於觀察,善於提出問題必將使自己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推動自己去看書,去研究,去探索。這樣有的放矢,必將打消畏懼物理的心理,對物理真正產生興趣。

  觀察要有針對性。同學們在廣泛觀察的基礎上,應該重視觀察與已學的知識有關的物理現象。例如:初中學習了"壓強"這個物理概念,我們就要注意觀察物體間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壓強與作用力和受力面積的關係。象載重拖拉機的履帶;載重汽車的後輪變成四個;刀磨快了才好切東西;以及釘圖釘、縫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應該注意這些日常現象,並能將這些現象與"壓強"這一概聯絡起來。久而久之,腦中必然積蓄了大量的物理現象以及與之有關的物理知識。

  觀察還必須目的明確。俗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看到的現象,不應專注它的好看與新奇,而是應當找出這些現象後所隱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規律。例如:紡錘型的圓錐滾輪沿V形軌道向上滾。我們不應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滾輪放在斜軌下端是不會自動向上滾的。我們只要知道滾輪向上滾時,重心是不斷下降的,那麼滾輪上坡的道理就會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幣浮在水面上,應該與液體的表面張力聯絡起來;看到肥皂泡上五顏六色的花紋,應該與廣的干涉聯絡起來......,只有這樣,我們觀察的目的才算達到了。

  我們千萬要忌諱對周圍的一些現象漠不關心,不觀察,不思考,這對學習物理是不利的。其實,物理上許多定律的發現和重大的發明都是源於觀察的基礎上。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細觀察蘋果落地這一現象的基礎上的。瓦特在燒開水時,觀察到水蒸氣產生的力量推開了壺蓋的基礎上,發明了蒸汽機等。過去一些同學進入中學後往往覺得物理越學越難,這和他們長期困於書本之中,不注意觀察周圍的生活和現象,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恐怕不無關係。

  初二知識點梳理

  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音調是表示聲音高低的物理量

  響度是表示聲音強弱的物理量

  音調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頻率是表示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

  頻率的定義是1秒鐘物體振動的次數***例如,2s振動700次,那麼頻率是350Hz***

  人耳的聽覺範圍是20Hz——20 000Hz,頻率低於20赫茲的是次聲波,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是超聲波。次聲波、聲波、超聲波的速度是一樣的***頻率也是一樣的***

  影響響度的因素有:

  a.物體振動的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b.到發聲體的距離,距離越近響度越大,距離越遠響度越小。

  c.聲音的發散程度,發散程度越小響度越大,發散程度越打響度越小。

  音色與物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

  打擊樂器是靠樂器振動發聲

  絃樂器是靠弦振動發聲

  管樂器是靠空氣柱振動發聲

  裝水的瓶子,如果敲擊:水越少越容易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如果在瓶口吹:空氣越少***也就是水越多***越容易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在做這個題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是敲瓶子還是吹瓶子。

  蚊子和牛相比:蚊子音調高 響度小

  牛的音調低 響度大

  初二上學期物理重難點

  1.質量密度:質量密度是期末考試必考的內容,題型較多,計算量大,因而很容易出錯。同時質量密度學習的紮實程度將會對下學期的力學學習產生重大影響。

  2.凸透鏡成像:上半學期物理遇到的第二個難點,尤其是光學作圖、凸透鏡成像規律和平面鏡成像實驗等。而且透鏡應用是很多同學到初三都一直困惑的難題。

  3.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初二上半學期考試的必考知識,常作為期中考試最後一道壓軸題。考察內容既可以拓展到高中物理,也可以結合小學奧數的行程類問題,因此難度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