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露營選擇防潮墊技巧有哪些

  戶外露營可以充分鍛鍊人的自然生存能力,也可以讓人領略最自然的天氣和大城市中不常見的風景情致,防潮墊是露營中很重要的工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戶外露營選擇防潮墊技巧,希望你們喜歡。

  戶外露營選擇防潮墊技巧

  1、單層防潮墊

  很多戶外店都有賣的,連麥德龍、家樂福商場也有的那種厚5-7MM的單層海綿墊。材料很普通,就是一般的染色海綿墊切割而成,特點是價格是非常的便宜,據說10元以下都可以買到。顏色也很鮮豔漂亮,吸引菜MM們混帳的首選。

  缺點也很多:太薄,不保暖,容易吸***潮溼***水,久用後會壓扁變形。如果不戴外套,極易被樹枝掛破、而且也根本不耐磨。基本上用個4、5次就得淘汰。但SEATOSUMMIT和JACKWOLFSKIN推出過一種黑色泡沫的單層防潮墊,雖然也比較薄,但耐磨指數、抗水指數都要比這種低檔的彩色防潮墊要高很多,不過吸引MM的指數會下降。

  我買的壓縮海綿墊27元。屬於此類。但較厚。彈性可以。在春秋的海灘不用睡帶躺在上面跟美女聊天,享受啊。平時放在單人床上代替墊的棉絮。

  2、雙層防潮墊

  分耐磨式、錫箔式、蛋巢式三種。

  ①錫箔式的其實就是在單層防潮墊的一面上,以熱溶方式貼上一層錫箔面,加強了抗水的能力***使用式錫箔面向下***,也增強了抗撕裂性。

  ②耐磨式是在單層防潮墊的一面,貼上同樣面積的耐磨黑橡膠層。使用時耐磨層向下。大概厚度增加到了7-9MM以上。睡眠舒適度良好,就算不戴防潮墊外套,也能有效的抵禦樹枝、沙石的磨掛。但黑橡膠層的擋水效果自然不如金屬錫箔面,接觸面太潮溼的話,仍然會吸收10%左右的水分。

  ③蛋巢式是一種波浪狀的凹凸面防潮墊,人睡在波浪蛋巢層發泡海綿的上面,可以在人體和蛋巢凹凸空隙形成空氣保溫層,保暖效果良好。而且凹凸式比平面式的海綿發泡更充分,睡在上面會感覺更柔軟舒適。

  但缺點是使用久了之後,蛋巢的凹凸面會慢慢被壓扁壓平,也就是提醒你,該換防潮墊了。以前的蛋巢防潮墊都是單層的,一面是蛋巢波浪,一面是平面。現在的基本上都在平面層上貼加了耐磨黑橡膠。但還沒發現貼金屬錫箔面的。

  以上3種防潮墊,按使用效果從大到小排列為:

  ①擋水效果:錫箔式、耐磨式=蛋巢耐磨式、蛋巢式。

  ②舒適度:蛋巢耐磨式、耐磨式、錫箔式。

  ③耐用性:耐磨式、錫箔式、蛋巢耐磨式。

  ④厚度:蛋巢耐磨式、蛋巢式、耐磨式、錫箔式。

  耐磨式、蛋巢式兩種防潮墊比較難看,體積大,比錫箔的重,不過睡著比錫箔舒適,在海灘上,別人拿著這樣的防潮墊換我錫箔墊去打牌,我從來是毫不猶豫的。三五十元左右。錫箔式質量輕體積小价格20元,當然,我指的雙面的,單面的實在沒買的必要。這種防潮墊夏天睡在上面特別涼快,我在家裡都是當涼蓆用,並且此種好清潔,哪裡都可以墊,草地上,沙地上最理想,用過一抖就乾淨了,當然,你當野餐布也沒關係。

  3、充氣床

  充氣床除了可以在家裡當床用,去野外、海邊露營,或是去游泳、水上漂流,將其當作浮床用。放在辦公室裡,午休或工作、運動後的休息、小睡等等。有車一族的腐敗遊,就大可以不必跑到戶外店去買高貴的自充氣式防潮墊。一個可比擬席幕思的雙人豪華充氣床加上一個電動充氣泵,才500-800元。五斤多重,人揹著難受,但有車扛著就沒問題了。

  4、自充氣式防潮墊

  將開放氣室封閉於一個防水的尼龍外殼內,使用時會自動膨脹。

  優點:象開放氣室式一樣舒適,但絕緣性要好得多。防水、防潮。氣室充氣量可調節。

  缺點:價格昂貴。容易被刺破。體積較大,而且較重。

  冬季戶外露營的注意事項

  1、保持服裝乾燥,特別是手套和襪子的乾燥很重要。

  2、夜間服裝最好用火烘乾或放在睡袋裡,在人睡眠時用體溫使其乾燥。

  3、鞋最好也放在睡袋裡面,如把鞋子放在睡袋外面,到第二天早晨,它會被凍硬,不僅不好穿,而且還會磨傷腳。融化凍鞋子要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4、不可穿著鞋子烤腳,這樣不但不易烘乾,反面使鞋內產生水汽,再外出時在冰雪中步行會凝結成冰,容易發生凍傷。

  5、可在襪子外面套上塑料袋再穿上鞋,可使雙腳保暖並隔潮。

  6、將裝滿熱水的軍用水壺,去掉保溫套,抱在懷裡,既可取暖,次日還可洗臉。

  7、把一兩塊燒的石頭、磚頭放在被窩裡取暖,效果也很好。

  8、可將少量的生石灰,打碎後裝入瓶子、厚塑料袋或水壺內,加入一些水,密封放入被窩,10~20分鐘後可產生熱量,並可在4~5小時內保持較高的溫度。

  9、最外層穿衝鋒衣,建議使用透氣效能良好的面料,因為冬季降雨可能性不大,防風和透氣效能顯得尤其重要,當然大家也可以穿著軟殼衣,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10、中間層可以選擇保暖效能好的抓絨材料,因為抓絨本身不吸水,排汗效果好,還能夠固定一定量的空氣,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抓絨儘量選擇絨質比較細膩厚實的,這樣保暖效果會好很多。

  11、最裡面的當然是排汗層了,最好是選擇排汗內衣,如果沒有排汗內衣也可以選擇速幹,但一定不要穿棉質內衣,不然走的時候很舒服,停下來就會很冷。

  12、如果沒有睡袋,可將毛毯折迭成睡袋的形式,方法是:將毯子對摺,上部比下部長,將較長的部分迭壓在身體下方,再把腳部的毯子迭到毯下,如此就可以如睡袋一樣保暖。

  13、雪地宿營睡袋不能直接放在冰雪的地面上,可把松樹枝和外衣鋪在睡袋下面,以免人體使冰雪融化而發冷。

  14、在使用睡袋前應使其充分蓬鬆,這樣保溫效果更好。睡袋必須經常保持乾燥,晴天時應將其晒乾。每次使用後,要把袋內的暖空氣放掉,以免暖空氣遇冷後水汽凝結弄溼睡袋。

  15、進睡袋時衣服不可穿得過多,穿多了會使人出汗,致使睡袋潮溼,而隔熱效能降低。

  16、如無臨時棲身的洞穴、帳篷時,燒石睡床也適於冬季露營,挖一個適合身材的坑,在坑底鋪上已燒熱的石頭,上面覆上熱灰土使之平坦,然後再鋪枯草、枯葉即可。

  17、注意天氣變化,不要擔心改變或放棄計劃,在嚴寒、高山或可預測的惡劣天氣情況下,最好四人以上結伴外出,這樣在遇到緊急情況需要救援時,大家都不會單獨行動。

  露營扎帳篷適合的地點

  假如你身處較高的開闊地帶,應往下移動;假如所處之地低溼難耐,應向上移動.理想的地點應該是可以防風防雨,山洪淹不著的較高處,而且此地不會受到落石或雪崩的威脅.

  熱空氣密度小於冷空氣,所以谷底常有冷空氣會萃.氣溫較低時,很輕易形成溼霧和霜降.在某些區域,沿著山坡有很多接納雨水的平臺,那裡比較溼潤.山坡其他部門則相對乾燥一些.

  理想的地點還應離水源較近,四周有充足可利用的林木.別把帳篷搭建在與水源過分靠近的地方,那樣極易受到蚊蟲的騷擾,而且流水聲會干擾你的判定,危險將至也不會察覺,或者與救援隊失之交臂.

  應該找到河岸上洪水最大流量所能達到的高度--山區小溪在暴雨之後幾分鐘內即可變成湍湍急流,一小時內水位可以升高五米!在平闊之地,洪水甚至會超出河道.四周山川所下的暴雨很輕易在無任何先兆時變成滾滾洪水向你撲來.要選擇這樣的地點--平坦無太多石塊,使你有足夠的空間傳送求救訊號,易於被救援者發現.

  ▲近水:紮營休息必須選擇靠近水源地,如選擇靠近溪流、湖潭、河流邊。但也不能將營地紮在河灘上或是溪流邊,一旦下暴雨或上游水庫放水、山洪暴發等,就有生命危險。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發區。

  ▲背風:在野外紮營應當考慮背風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紮營。還有注意帳篷門的朝向不要迎著風向。背風不僅是考慮露營,更適用於用火。

  ▲遠崖:紮營時不能將營地紮在懸崖下面,一旦山上颳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危險。

  ▲近村:營地靠近村莊有什麼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沒有柴禾、蔬菜、糧食等情況時就更為重要。近村也是近路,方便隊伍的行動、轉移。

  ▲背陰:如果是一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是應該選擇一處背陰的地方紮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裡就不會太熱太悶。

  ▲防獸: 建營地時要仔細觀察營地周圍是否有野獸的足跡、糞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帶,以防傷人或損壞裝備設施。要有驅蚊、蟲、蠍藥品和防護措施。在營地周圍遍撒些草木灰,會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蠍、毒蟲的侵擾。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紮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那樣是很容易招至雷擊。


看過戶外露營選擇防潮墊技巧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