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購登山包

  登山包是登山運動中不可或缺的一樣裝備,好的登山包能夠幫助登山者分擔大部分的負擔。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登山包知識

  登山已經是一件消耗體力的運動了,如果登山包選不好,它就更加成為了你的負擔!登山包應該如何選,才能讓你的登山旅途變得更為輕鬆。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指導吧!

  那些揹著半人高的登山包在路邊挪步的人,很容易讓別人想到一個詞“苟延殘喘”:塞得鼓鼓的大包,不僅要把它背起,還要負重前行,遠足,登山,跋山涉水,是不是想想便覺得自己脆弱的小身板兒不堪一擊?如果你曾經親歷過這般感覺,或者不想經歷這般“苦旅”,那你絕對有必要看下去,因為,當你被巨石般的大包壓得抬不起腳走不了路,那就說明,你的選購有問題!

  除非你是戶外發燒友,否則在選購登山包時,很容易被品牌迷惑,或者被價位約束。實際上,選購中最應該考慮到的問題常常被忽視:你需要哪種型別?你需要多大容積?你需要哪些功能?你能接受的價位是多少?往下看,你就會知道答案。

  登山包的選購方法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有軟式揹包,外架包,和內架包。買哪種型別,主要是看你要參與什麼樣的運動。

  軟式揹包

  沒有任何內外支架,沒有良好的揹負系統,和學生的雙肩揹包差不多。輕便,體積較小。但較為簡單的揹負系統無法承受較大的負荷,背起來不舒適。只適合一般的都市旅遊,單日遠足,或是單日的郊區攀登活動。

  外架包

  金屬骨架在揹包外部,而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這種包外面有一個H形的金屬架***鋁合金最常見***,外面可以掛攝影箱,爐子之類的器械,所以體積很大。但與內架包相比,在身體和揹包之間有更大的空間,使得身體和揹包之間有更良好的空氣對流,揹負時能夠保持涼爽、舒適。

  然而,當包滿載時,外架包重心更高,在路況差的情況下較為危險。如鑽行於密林、竹叢時,揹包容易被勾住卡住,在攀登時也易突然重心移位失去平衡。所以這種包比較適用於在平坦的路上揹負大件行李。

  內架包

  將金屬骨架移至揹包內部,使骨架和揹包更是融為一體,是現在主流登山包的型別。揹包更舒適地緊貼身體,使重心更穩定。與外架包相比,這會使你活動更靈活,更容易掌握平衡。尤其是現在多數品牌採用可調節的揹負系統,調到適合你身形的程度,背起來會非常舒適。

  以上這些包就是登山包的一些型別,你覺得你適合哪種包?希望你能選一款登山包,努力去攀登!

  登山運動知識

  登山***mountaineering***:是指在特定要求下,運動員徒手或使用專門裝備,從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進行攀登的一項體育活動。登山運動可分為登山探險***也稱高山探險***、競技攀登***包括攀巖、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登山裝置要適應登山運動的環境條件,在設計、選材、用料、製作上要儘量使其輕便、堅固、高效,並能一物多用。經常出外進行登山野營活動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從醫學角度來說,它對人的視力、心肺功能、四肢協調能力、體內多餘脂肪的消耗、延緩人體衰老等五個方面有直接的益處。

  登山來自於人們生活、生產勞動的實踐。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有山,地球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山脈。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長期生活在山上或靠山的地方的人通過上山砍柴、打獵、伐木及採掘野果、野菜、藥材和礦藏等手段.取得各種生活和生產資料。在遠古時期,洪水氾濫時,人們上山去躲避洪水。當人類社會出現部落、民族和國家後,人們又常常上山去躲避入侵的敵人或依山打擊敵人。在商品交換形成之後,人們又趕上馬匹,翻山越嶺與夕卜族進行商品和文化、藝術的交流。

  整個人類的生活與山有著密切的關,登山也就由此而不斷得到了發展。在我國民間還流傳著許多登山的傳統習俗,如人們利用九月九曰重陽節登高來進..……行健身活動和旅遊活動,許多文人墨客也非常熱愛遊覽:登山以盡情享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壯觀。為了登上峰頂,人們充分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31786年之前T就曾有人使用登山鎬、繩索等專門器械,並簞握了雪萌、滾石、冰崩、高山缺氧等有關知識。當登山專門技術專—門裝備形成後,登山逐漸地從旅行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體育運動專案。而把登山作為一項專門的體育運動,是在18世紀末期開始的。

  登山運動是體育運動的一類。運動員徒手或使用專門裝備攀登各種不同地形的山峰或山嶺。可分為*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阿爾卑斯式登山和技術登山等數種。始於十八世紀八十年代。1786年8月8日法國醫生巴卡羅與石匠巴爾瑪結伴第一次登山上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次年,由青年科學家德.索修爾率領的十九人登山隊再度登上勃朗峰,世界登山運動從此延生。因此項運動首先從阿爾卑斯山區開始,故也稱為“阿爾卑斯運動”。從1786年至1865年間,阿爾卑斯山脈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高峰,相繼為登山運動員登上,國際登山史上稱此一時期為“阿爾卑斯的黃金時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使用各種攀登工具和技術的技術登山日漸推廣,其活動地區也從阿爾卑斯低山區轉向喜馬拉雅高山區。1950年至於1964年,世界十四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內,相繼為中、英、美、意、日等十多個國家的登山運動員所征服,國際登山史上稱此一時期為“喜馬拉雅的黃金時代”。1964年後許多登山“禁區”被突破,開始進入從來無人使用過的難險路線攀登7,000-8,000米以上高峰的新時期。1978年並在喜馬拉雅高山區出現不用氧氣登上高峰的阿爾卑斯式登山。中國此項運動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1955年出現第一批登山運動員,1956年建立第一支登山隊。1960年和1975年先後兩次從東北山嵴登上珠穆朗瑪峰,並於1975年將一個特製金屬測繪覘標豎立在珠峰頂上,準確測出該峰的高度為8,848.13米。是為國際登山史上首次對世界最高峰高程的確切測量。1964年登上最後一座從未有過人跡的8000米以上的希夏邦馬峰在多次登山活動中,登山運動員與科學工作者密切配合,進行了各種高山考察活動。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