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過緩的概念及其如何食療

  心動過緩是常見的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之一,臨床治療缺乏特異性,無症狀者常不需服藥,重者服藥後短期療效尚可,但停藥後易反覆,長期服用西藥副作用大,且目前已證明了抗心律失常藥物都有致心率失常的作用,又重度的心動過緩可引起阿-斯綜合徵甚至猝死,故對此類患者只能選擇安裝心臟起搏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心率過緩的概念:

  心率過緩是由於心臟病變引起博動異常變慢的病理現象。正常人心跳次數是60~100次/分,小於60就稱為心率過緩。

  心率過緩的食療方法:

  合理飲食調攝:平時可服用益氣養心的藥膳,如人蔘粥,大棗粥,蓮子粥等.厚膩,炙燥,辛辣,生冷食物都應慎食或節食,且不可過飢,過飽.並要做到合理營養,平衡飲食.清淡飲食是一種少鹽,少油,少動物食物的飲食.心臟病人由於胃腸道容易瘀血水腫,影響消化吸收,故應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心功能不好者應少吃多餐,少吃油煎食物.為了增強心臟功能,必需的熱量供應要保證,還須注意食物中蛋白質,維生素 B 族,C 和重要無機鹽 的供給。

  沒食物能針對心動過速或過緩,只能輔助改善.

  律過緩注意事項:

  1. 對於沒有心臟不舒服的人,脈搏在50~60次/分,這種竇性心率過緩多為生理性,即為正常現象,不用擔心會影響健康,也不用治療。

  2. 對於心臟有不舒服的人,注意數平時平靜時的脈搏數,再數心臟不舒服時的脈搏數,如果每次不舒服時脈搏數都比平時有減少,就說明你的不舒服是心率過緩引起,需要治療,嚴重者要安裝心臟起搏器來加快心率。你也可以先檢查24小時心電圖,看看心率最慢有多少。如果心臟的快慢與心臟不舒服沒有關係,脈搏在50~60次/分,則說明不用治療心率過緩,但需要做其它檢查,來確診你是不是有心臟病。

  引起心跳過緩的常見原因:

  第一種是迷走神經功能亢進,在大腦的延髓部位有一個調節心血管活動的神經中樞。這個中樞可以有抑制心跳也可以加速心跳的功能。迷走神經就是由這個中樞發出的神經纖維用來支配心跳等作用的。當迷走神經興奮時它的末梢可以釋放一種稱為“乙醯膽鹼”的物質,對心臟起抑制作用使心跳減慢。由“迷亢”引起的心跳過慢心律多數是整齊的,心跳雖慢但很少低於每分鐘30-40次,正常人包括老年人可以出現。

  第二種心跳過慢叫“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簡稱“病竇”。這是一種病態的心臟表現,它的病理變化主要發生在心跳的起搏點———竇房結。使竇房結不能很好發出衝動或延遲發出衝動,常見的病因是冠心病、心肌病以及老人心臟傳導系統的退行病變。“病竇”患者心跳很慢,有時每分鐘只有30-40次。

  第三種是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所致的心跳過慢,就是原來由起搏點竇房結髮出的衝動波不能傳到房室結,被阻斷了,這時心室只好代償性地自己發出衝動,所以心跳十分緩慢,一旦發生完全的房室傳導阻滯時,心跳每分鐘在20次以下時,可因心臟排血明顯下降直接影響腦供血而出現頭暈,甚至暈厥和抽搐,這就是阿斯綜合症的嚴重發作。引起嚴重的傳導阻滯的病因多數為心臟本身的器質病變,如冠心病、心肌病變或某些心臟病的晚期嚴重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