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成功的定義

  美國《福布斯》雜誌近日公佈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憑藉62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超過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成為全球首富。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別浪費你寶貴的資源——時間

  連比爾蓋茨都說,他從巴菲特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珍惜自己的時間。「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安排。巴菲特就從不將時間花在無意義的事上。」雖然你不是百萬富翁,但也不該浪費自己的時間。

  2:把握機遇

  即使性格保守,巴菲特也同意在面對機遇時要奮力抓住,別輕易放棄。「當機會來臨時,即便是再小的事也要去做,因為做了總比不做好。況且,人生哪來這麼多機會?」

  3:找一份熱愛的工作

  「如果手頭相對寬裕,你真的該找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不要因為它薪水不高或在履歷上看起來不夠亮眼就放棄去做。」

  4:找老師

  巴菲特曾多次提到他的導師,哥倫比亞教授BenjaminGraham對他人生產生多大的影響。因此,他建議所有高中生找一個***甚至多個***自己崇拜的人,拜他為師,花時間和他交談並向他學習,這樣,自己一定會有所進步。

  5:盡情投資自己

  巴菲特說:「投資自己是最聰明的選擇!」不管是繼續深造、學習技能,還是自己創業,只要能提升自己的,都值得去學。

  6:儘早改掉壞習慣

  「習慣能造就人,也能摧毀人。」因此,巴菲特建議所有年輕人,趁早改掉自己身上的壞毛病。「你們都比我年輕,所以改掉毛病也會輕鬆許多,越早改越好。不要等到它們真的害了你,才追悔莫及。」

  7: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

  「你不必樣樣精通,但是你得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學會揚長避短。」

  8:別拿重要的東西去賭

  「我不是說冒險一定是錯的,只是你一定要想清楚,要有充分且正當的理由。我已經見過無數人在該收手的時候不收手,結果下場悽慘。他們都是因為太貪心。我不管你贏的機率是多少,總之,不要拿對自己而言重要的東西去賭。」

  9:直視恐懼

  別讓恐懼成為你成功的絆腳石!巴菲特曾非常害怕演講,為了克服這個困難,還特別去卡內基上課。現在,大家排著隊請他做講座,他說過的話也大量被引用。你可以不必像巴菲特走得這麼遠,但要取得成功,還是要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恐懼,並戰勝他們。

  巴菲特成功的故事:

  2008年9月29日,全球第二富豪巴菲特授權的傳記《滾雪球:巴菲特和生活中的商機》在美國出版。該書披露巴菲特的人生智慧和投資哲學。

  1970年開始,美國股市就像個洩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然而,一度從股市隱退的巴菲特卻從1973年的春季和夏季,悄悄收購了《華盛頓郵報》股份公司1.06億美元的股份,從而成為該公司中僅次於格雷厄姆家族的第二大股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當年43歲的巴菲特,貌不驚人,在商界也還沒多少名氣,然而他的這個舉動使該報紙的女掌門人凱瑟琳·格雷厄姆坐臥不安。當年,凱瑟琳雖說已59歲,但卻被譽為“世界最有權勢的女人”。她在《華盛頓郵報》刊載了五角大樓有關越戰的絕密檔案,又將“水門事件”率先捅了出來,震驚了全美,郵報也因而贏得了1973年普利策金獎——公共服務獎,凱瑟琳也成了當世的不朽傳奇——一位用勇氣與政治扳倒美國總統的女人。凱瑟琳想守住這份家產,等孩子們長大了再接過手去,可想不到巴菲特對自己造成了極大威脅,把他看成了可怕的“入侵者”。

  巴菲特認為,作為一個持有10%份額的股東,他對《郵報》公司的影響輕如鴻毛,於是寫了封信給凱瑟琳,坦誠地講述起自己少年時代曾經做郵報報童的往事,否認自己有任何敵對的意思,善意地表示自己不會危及她在公司中的地位,凱瑟琳女士可以通過自己所持有a股股票控制著公司的主要經營。凱瑟琳拿著這封信給許多銀行家朋友看,他們都警告她說巴菲特善意的表示也許是個陰謀,並且建議她離他遠點兒。無奈之下,凱瑟琳給巴菲特寫了封回信,建議兩個人見面談談。

  1974年春,凱瑟琳終於見到了巴菲特。求他手下留情。不要再買《華盛頓郵報》的股票。善良的巴菲特覺察到這個失去丈夫的寡婦的憂慮不安。毫不猶豫地答應了。1974年秋。巴菲特與凱瑟琳第二次見面,再一次告訴凱瑟琳,作為一項投資,他為什麼喜歡公司。以及從個人體驗來說這份報紙如何能給他一種回家的感覺。同時,巴菲特還簽署了一份書面宣告。宣佈他將“永遠”持有股票。通過這些方式,善良坦誠的巴菲特表明自己不僅僅是個追逐利潤的投資者。還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合夥人。凱瑟琳感覺到巴菲特身上有一種現在已不太流行的俠士風範,非常寬容和大度。她說:“我所需要的,是找一個我能完全依賴的人。”此人便是巴菲特。凱瑟琳任命巴菲特為公司的董事,並主持財務委員會的工作。

  自此,他們之間建立了一種深厚的友誼和相互依賴的利益關係。凱瑟琳用自己在政界、商界與新聞界的影響力,為巴菲特敲開了一扇又一扇的門。在凱瑟琳·格雷厄姆家的餐桌上,大男孩巴菲特結識了美國最著名的政治家、藝術家和商人,社交圈子擴大了很多,並先後與亨利·基辛格、美國總統布什、克林頓一起吃過飯。成為整個華盛頓社交界的新星。也正是因為凱瑟琳的引見,巴菲特與微軟總裁比爾·蓋茨相識。並結下了一生的友誼。凱瑟琳有分寸、審慎且優雅地使這個全華盛頓稱之為金融“阿甘”的人超凡脫俗,教他上桌就餐的規矩,吃青豆的方法以及穿著更加考究。他們倆成了好搭檔,巴菲特甚至成了凱瑟琳孩子的叔叔。

  巴菲特與凱瑟琳結成的聯盟,對郵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股票以年複利35%的驚人速度不斷增值。加上紅利,年收益達37%。到1993年,郵報已發展成為包括報紙、雜誌、電視臺、有線電視和教育服務企業在內的龐大新聞集團,總收入達到了14億美元。凱瑟琳本人也成為美國第一位名列《財富》500強的女企業家,逝世後被譽為“華盛頓乃至全美傳媒的第一夫人”。凱瑟琳取得的成功,可以說和巴菲特的俠士風範有莫大的關係。同時,巴菲特也因為凱瑟琳的引薦。人脈資源越來越廣,財富的雪球也越滾越大,50多年來,旗下的公司保持其平均22%的年收入增長速度,成為億萬富翁。在1985年底,巴菲特即將離開董事會時,他的l千萬投資已經升值為2.05億美元了。至今,股神投資旗艦巴郡仍持有華郵逾一成八的股份。

  在最新傳記中,巴菲特這位78歲的全球第二富豪回顧自己的一生,明顯帶著喜悅說道:“人生如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溼雪和長長的山坡。所謂滾雪球,我並不僅僅指賺錢。它指的是你對於這個世界的領悟和朋友的累積。”在人生關鍵時刻,他發現長長的山坡華郵。以凱瑟琳為自己的溼雪,事業和財富雪球才越滾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