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的繁殖方法

  芍藥是很出名的觀賞花卉品種,花大色豔,非常奪目,很多人都喜歡擺設在家居中,美化家居環境,芍藥是很受歡迎的花卉,所以培養種植也比較多,現在小編介紹.

  

  1、分株法

  分株法是芍藥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芍藥產區的苗木生產,基本採用此法繁殖。其優點有三:一是比播種法提早開花,播種苗4~5年開花,而分株苗隔年即可開花;二是分株操作簡便易行,管理省工,利於廣泛應用;三是可以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缺點是繁殖係數低,三年生的母株,只能分3~5個子株,很難適應和滿足現代化大生產及不斷飛速增長的國內外花卉市場的需要。這一直是困擾芍藥苗木生產的一大難題。

  2、播種法

  種子宜採後即播,隨播種時間延遲,種子含水量降低,發芽率下降。種子有上、下胚軸雙重休眠特性,播種後秋天的土壤溫度使種子的下胚軸解除休眠狀態,胚根發育生根。當年生根情況愈好,則來年生長愈旺盛;若播種過遲,地溫不能解除下胚軸休眠,不能生很,則第二年春天發芽率大大降低。秋天播種生根後,經過冬天長時間的低溫,可解除上胚軸的休眠。翌年春天氣溫上升,溼度適宜時,胚芽出土。

  3、扦插法

  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圃地做扦插床,床土翻鬆後,鋪15釐米厚的河沙,河沙要用0.5%的高錳酸鉀消毒。扦插基質也可用蛭石或珍珠岩。在床上搭高1.5米的遮陽棚,據長春等地的經驗,以7月中旬擷取插穗扦插效果最好。插穗長10~15釐米。帶兩個節,上一個複葉,留少許葉片;下一個複葉,連葉柄剪去,用濃度為500×10~1000×10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溶液速蘸處理後扦插,插深約5釐米,間距以葉片不互相重疊為準。插後澆透水,再蓋上塑料棚。據觀察,基質溫度28~30℃,溼度50%時生根效果最好。扦插棚內保持溫度20~25℃,溼度80%~90%,則插後20~30天即可生根,並形成休眠芽。生根後,應減少噴水和澆水量,逐步揭去塑料棚和遮陽棚。扦插苗生長較慢,需在床上覆土越冬,翌年春天移至露地栽植。

  4、根插法

  利用芍藥秋季分株時斷根,截成5~10釐米的根段,插於深翻並平整好的溝中,溝深10~15釐米,上覆5~10釐米厚的細土,澆透水即可。

  5、壓條法

  春天將萌芽出土不久的嫩芽,穿過花盆的盆孔,引***徑15~20釐米的花盆內,隨生長逐漸填土,保持盆土溼潤,到夏天即可生根,入冬前剪斷盆下的莖,就形成一棵盆栽的芍藥。

  6、現代組織培養法

  植物組織培養即植物無菌培養技術,是根據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論,利用芍藥離體的器官、組織或細胞***如根、莖、葉等***,在無菌和適宜的人工培養基及光照、溫度等條件下,誘匯出愈傷組織、不定芽、不定根,最後形成與母體遺傳性相同的完整的植株。這種技術又被稱為克隆技術,達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具有廣泛應用的價值。

  主要有六種,其中分株法是最常用的,能保持品種的優良,也比較簡單,若是大家想要對傢俱中的芍藥進行繁殖,這種方法是比較好的..

  芍藥花觀賞價值

  芍藥花大豔麗,品種豐富,在園林中常成片種植,花開時十分壯觀,是近代公園中或花壇上的主要花卉。或沿著小徑、路旁作帶形栽植,或在林地邊緣栽培,並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時單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賞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藥構成專類花園稱芍藥園。芍藥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籃。如在花蕾待放時切下,放置冷窖內,可儲存數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為重瓣品種;單瓣的插瓶,幾天就辨落花謝。古人評花:芍藥第一,牡丹第二,謂牡丹自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芍藥花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1.芍藥花粥

  做法是:選取色白陰乾的芍藥花6克,粳米50克,白糖少許。用粳米加適量水煮熟,再放入芍藥花瓣再煮2一3分鐘即可出鍋,加入白糖即成。清爽可口,香醇誘人,飲用芍藥花粥可以養血調經,治肝氣不調、血氣虛弱而見脅痛煩躁、經期腹痛等症。

  2.芍藥花餅

  清代德齡女士在《御香縹緲錄》中曾敘述慈禧太后為了養顏益壽,特將芍藥的花瓣與雞蛋麵粉混和後用油炸成薄餅食用。此外,芍藥花還可以製作芍藥花羹,芍藥花酒、芍藥鯉魚湯、芍藥花煎等,製作方法簡便,美味可口,功效頗佳。

  3.芍藥花茶

  芍藥花茶的製作方法如下:摘取芍藥花置於室內陰涼乾燥處,飲用時取一茶匙乾燥花瓣,用滾燙開水沖泡,可調入冰糖,蜂蜜,綠茶,紅糖等一起飲用。另外芍藥花生地茶可以養陰清熱,柔肝舒肝,製作方法:芍藥花2克,生地3克,綠茶3克,用開水沖泡後飲用。[8]

  藥用價值

  芍藥的根鮮脆多汁,可供藥用。根據分析,芍藥根含有芍藥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中醫認為:中藥裡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藥的根,它具有鎮痙、鎮痛、通經作用。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症有效。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