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十足的西米水晶粽子做法及材料

  粽籺是一種粽葉包裹糯米蒸煮食品,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端午節馬上就要來臨了,粽子肯定是應景的。下面給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到大家。

  米水晶粽子的材料

  主料:西米300g、粽葉10張。輔料:軟糖適量

  步驟

  1.準備原料

  2.粽葉用清水浸泡,刷洗乾淨,並沖洗幾遍,用剪刀剪去粽葉的硬蒂,瀝乾水備用

  3.西米清洗一下,立刻瀝乾水分

  4.取一張粽葉

  5.捲成筒狀,

  6.填入一勺西米

  7.放入幾粒軟糖

  8.然後上面蓋一勺西米,

  9.兩邊葉子往中間折

  10.上面的葉子拉下包住

  11.包成粽子

  12.用白線捆綁即可

  13.依次製作

  14.做出不同口味的糖心粽子

  15.然後鍋中燒水,水開後,粽子上鍋蒸半小時即可,拿出後稍涼即可食用

  包粽子的小貼士

  1、我用的是鮮粽葉,幹粽葉要事先泡清水中浸泡至葉子回軟,然後放入熱水中煮一下,粽子葉柔軟不斷裂

  2、西米不比糯米,見水就軟,所以只需清洗一下,瀝乾即可用,不必事先浸泡

  3、我用軟糖做餡,純屬好玩,豆沙、棗泥、果醬啥的統統可以,只要你喜歡

  4、此粽子不能下鍋煮,直接放篦子上鍋蒸即可,否則形狀很難保留

  古代包粽子的方法

  漢代,粽子是“蘆葉裹米”;到了西晉,變成了“菰葉裹黏米,雜以粟”。

  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更為詳細:

  《食經》曰:“粟黍法:先取稻,漬之使釋。計二升米,以成粟一斗,著竹內,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繩縛。其繩相去寸所一行。須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間,黍熟。”

  經過40萬年的春秋更迭,進入石烹時代,先人們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墊獸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燒燙的石子使水沸騰,煨煮用植物葉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這就像粽子。

  到了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櫚葉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物相饋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

  可見,明朝的時候,糯米已經成為粽子的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