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的營銷策略

  在當下,一個成功而又具有時代代表性的成功營銷案例非屬“蘋果”不可,iphone、iPad就像明星一樣被追逐,像宗教一樣被崇拜,成為營銷界的一個傳奇,為什麼蘋果迷會有這樣的衝動心理和行為呢?產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蘋果公司的營銷策略也很給力。在這個品牌制勝的時代,要在眾多優秀的品牌中脫穎而出,僅靠功能特性已經遠遠不夠,要賦予品牌更多人性化的因素,才能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喬布斯靠的不是一種技術導向,說我要稱霸移動網際網路什麼的。他的成功是基於對人性的瞭解,把握人的慾望和對需求的細節。從而一路把人性營銷做到了極致。蘋果手機營銷策略有很多方面值得高階捲菸品牌營銷學習的。筆者分析了一下:

  未曾營銷先造勢

  往往越是未知的東西即將到來,人們便越是想迫切地知道真相。“好奇害死貓”說的就是這種人的天性,而企業利用好人們這種圍觀和看熱鬧的心態,就能讓你即使用低成本也能做好宣傳。在蘋果迷們盼望蘋果手機面世的長達一年多時間裡,網上討論不斷,甚至有人自稱搞到了蘋果手機的設計方案。但直到釋出當日,人們最終看到iPhone的真實面目,幾乎所有人都猜中了它叫iPhone,但幾乎所有人都沒有猜中他的造型,更為他的各種效能驚歎。那種患得患失的心境和探求未知結果的神祕感,是產品推廣和品牌宣傳中最有價值的營銷工具。在充斥著商業宣傳的世界裡,造聲勢其目標就是要確保營銷的產品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更重要的是,確保這種談論本身是有效的。蘋果公司會將其產品宣傳成標誌時代意義的物品,將其先進的技術創新吹噓的天花亂墜,讓顧客如痴如醉渴望得到,但最終你會發現你買回家的就是一部手機或者是一部帶“智慧”的手機。

  飢餓式營銷

  蘋果的產品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其對市場供應的控制,也就是使市場處於某種相對的“飢餓”狀態,這有利於保持其產品價格的穩定性和對產品升級的控制權。iPhone的銷售顯然是這種策略的代表。自上市以來,不管市場對這款產品的呼聲多高,蘋果公司始終堅持限量供應。不少人或許是因為買不到,而想買一部試試。有人甚至花很大的代價得到了自己並不瞭解的東西,他就會滿足於得到的喜悅,有時候甚至鬧不清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而蘋果的飢餓營銷則正好利用了人們這種趕潮流、追時尚的心理。他高高吊起人們的胃口,卻不急於滿足。不滿足引來更多關注,限量版比大路貨更讓人追逐。因為不容易擁有,便會更顯得珍貴,更加不同。這種強勢的營銷風格和它的產品一樣,讓人又愛又恨,欲罷不能。

  體驗營銷——讓使用者亨受不一樣的神祕感受

  蘋果公司每推出一款新產品的推介會,都會選擇充滿神祕色彩的劇場進行,通過幕劇的形式對產品進行宣傳,激起人們強烈的好奇心。

  打造蘋果文化,培養瘋狂的蘋果粉絲

  顧客並不希望被奉承迎合,有時候極力地討好反而使他們其無所適從,倒不如吊足胃口來激發他們的興趣。現代營銷主張:“只要客戶需要,要多少有多少。”而人性營銷則是故意控制供應量,不讓顧客很容易就得到滿足:“你想要嗎?沒貨,下次再來試試吧。”蘋果很多產品在其推出前和推出後都會有大量的短缺現象。這種造成市場飢餓感的手法,它運用的可是爐火純青。認同我價值的人,就是我的消費者,請跟著我走。蘋果的營銷已經用精神和價值觀來號召和統領消費者了,超越了純粹的產品層面,這正是品牌營銷追求的至高境界。蘋果真正不同的是,別人向消費者灌輸,喬布斯是吸引,“願者上鉤”。

  口碑營銷—讓手機從通迅工具變成時代玩具

  有哪個手機品牌像明星一樣被追逐?恐怕只有蘋果。“蘋果迷”們追逐蘋果的各種產品,常常忘我的向周圍的人炫自己的愛機,親自演示,交流使用心得,炫耀愛機的個性配件,甚至走到哪裡都捧著個蘋果筆記本。即使是索尼、戴爾、諾基亞這些響噹噹的一流品牌,其使用者的熱情也無法與“蘋果迷”的瘋狂相比。

  人性營銷的極至

  喬布斯的哲學是“做正確的事”,這個正確,不是技術,不是設計,不是美學,而是“人性”。有個故事很好的詮釋了人性的重要性。有國王讓兩個工匠比賽雕刻老鼠,有個工匠雕刻的栩栩如生,第二個工匠雕刻的老鼠不是很像。當國王準備宣佈第一個工匠獲勝時,第二個工匠提議讓貓來鑑別誰雕刻的老鼠最好,結果貓喜歡第二個工匠雕刻的,因為他用魚骨雕刻的。

  其實人生更何況不是如此,那些成功的人並不一定是技術做的最好的人。而往往是最瞭解“貓”的需求的人。因為只有靠邏輯做事才能更符合事物本身的規律。企業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客戶的需求。只有貼近於貓的心態,用貓***客戶***的視角去觀察什麼樣的老鼠***產品***是它最喜歡的,用貓的行為方式去營銷這隻“老鼠”。才能讓客戶第一時間上喜歡上這隻“老鼠”。這正是人性營銷的精髓,而喬布斯正是把人性營銷發揮到了極致。

  作為一個高階產品,應該是消費者身份地位的體現,就如古詩所云:“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之美,此美不是任何人都能輕易觸控的朦朧美。越是未知的東西即將到來,就越是想迫切地知道真相,未知產生畸高的期望值,這是一種巨大的營銷勢能,是營銷者求之不得的。在品牌培育之初,要讓消費不見其身先聞其聲,做好前期市場宣傳造勢,繼續以低焦高階捲菸為例,要讓消費者抱著健康吸菸的意識自己去尋找此類捲菸,再由客戶引導至主推產品之上。同時,未知強化期待,不滿足引來更多關注,限量版比大路貨更讓人追逐。就如中華捲菸採取的“飢餓營銷”策略,使其成功上位。

  俗品牌賣物性,顛“瘋”品牌賣人性;做品牌,突顯產品功能、宣傳價效比往往是企業的首選,認為這樣更能促成消費。但是,如果成就讓人追逐的蘋果式的巔“瘋”品牌,必須體現人性特質,並將這種特質發揮到極致,成為消費者高高舉起的符號。就如任何捲菸都能滿足消費者的生理需求,而高階捲菸卻是更高層次的滿足了消費者的炫耀消費心理需求,再往高處追尋的話,那就涉及到了工作應酬送禮需要,以“蘋果”的話說就是“凡俗品牌迎合消費者,超級品牌改變世界”。高階捲菸產品要以超前的觀念來號召和統領消費者,超越純粹的普通捲菸層面,這就是品牌營銷追求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