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區開發經典案例

  旅遊景區開發建設作為發展旅遊業的中心環節,其品位高低、對旅遊者吸引力幅度大小,直接決定了一個地區旅遊競爭力的強弱。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供大家閱讀!

  篇1:

  案例1、重慶市武隆天生三橋景區針對這個世界遺產地景區不缺乏遊客,卻面臨環境保護、遺產地保護等法律法規問題,圍繞如何提高遊客滿意度、增加遊客消費、擴大景區容量等開發難點,由清華同衡設計院承擔,從規劃設計到專案落地,一直到產品細節乃至觀光電梯,都仔細布局開發,獲得了市場的認同。其成功之處:一是聚焦亮點,突顯遺產魅力;二是打造了一臺演出,消滅暗點,豐富夜間活動;三是疏導熱點,擴大景區容量。

  開發世界遺產地旅遊產品:一是從規劃到落地都應十分慎重。在遺產地的開發專案做多了,可能就做錯了;不做專案,遊客又不來。處理這對矛盾需要開發智慧,既不能盲目開發,也不能因噎廢食。二是開發的景區產品,既要符合國際潮流,又要結合中國國情,這為雲南這個多民族省份具有民族特色,又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試點、遺產地景區等旅遊目的地的開發提供了啟示。

  案例2、廣東白水寨景區這專案是位於廣州近郊的4A級風景區,以落差428.5米的中國內地落差最大瀑布著稱,備受珠三角市民青睞的生態休閒勝地。其成功之處:一是高水平策劃與設計,突出標誌景觀吸引力;二是應對“藍海”市場需求,開發多元產品;三是認真調查市場,找準區域市場空隙;四是著力旅遊產業的上下整合,讓旅行社輸送客源。

  該專案最早利用了一項關於該景區的遊客問卷調查表明的缺乏吃、住等餐飲設施的研究報告,圍繞吃住專案開始進行景區開發,具體做法有:一是立足廣州市民及大眾旅遊市場,圍繞溫泉、吃住進行多元產品打造和組合。二是及時擴大開發鄉村旅遊產品,村民菜地觀光與蔬菜採摘,開拓漂流專案。三是聯合旅行社,通過“廣之旅”的進入合作開發,帶動了景區發展。使遊客從開發前不到10萬人,達到現在的300多萬人,成為一個都市周邊市場火爆的休閒觀光景區。

  ​篇2:

  丹霞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仁化縣和韶關湞江區境內,總面積達290平方公里,又稱“中國紅石公園”,被譽為廣東四大名山之首,自古為嶺南第一奇山。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5年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2001年經國家旅遊局批准授予4A級旅遊區,2001年經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風景名勝區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看去似赤城層層,雲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稱之為丹霞山。丹霞山是地學專用名詞“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也是國內已發現的580多處丹霞地貌中面積最大、型別最齊全、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丹霞山地層、構造、地貌表現、地貌發育過程、營力作用表現、自然環境和生態演變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丹霞地貌分佈區中是最為詳盡深入的地區,其科研價值主要表現為丹霞山具有一組重要的標準地層***包括丹霞組和長壩組的丹霞山紅色巖系***和典型的塊狀構造。

  同時,丹霞山歷史人文積澱也非常豐富。丹霞山是歷代文人賦詩題詠、懷古憂今之地,唐韓愈、宋蘇東坡、楊萬里等都曾在此揮毫題詩。現保留至今並有較大影響的寺廟有別傳寺和錦石岩石窟寺。從女媧採石補天、舜帝南巡奏樂的傳說到隋唐而下的宗教名山、眾多的詩文、題記、摩崖石刻以及古山寨和洞穴巖墓群等文化景觀無一不顯示著丹霞山的深厚文化積澱。

  ​篇3:

  東郊椰林風景區位於海南文昌東郊半島上,東鄰銅鼓嶺旅遊區,西連高隆灣旅遊區。椰林面積3萬多畝,素有“文昌椰子半海南,東郊椰子半文昌”之譽。獨特的旅遊資源,曾經使東郊椰林成為具有海濱椰林風光特色的名勝旅遊區。2000年,東郊椰林還一舉擊敗其他景區,榮登“國家名片”,與古巴的巴拉德羅海濱共同成為《海濱風光》郵票的主圖。

  同樣是背靠著得天獨厚的特色資源,又為何也同樣沒能走出衰敗窘境呢?百萊瑪度假村是在東郊椰林最早成立的旅遊企業,總投資4000萬元。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剛開始沒有幾家景區酒店,這裡的遊人很多,生意非常好,不久很多商家都看到這裡能賺錢,一擁而上,現在這裡景區不像景區,村莊不像村莊,就這樣敗掉了。另外,據媒體報道:“早在1992年1月,文昌市政府就委託天津城鄉規劃設計院海南分院對東郊椰林進行規劃:規劃將東郊椰林分為熱作田園景區、紅樹林名勝景區、椰林自然風景區、文化景區4大功能區。但在開發建設時,卻出現無序招商引資,規劃卻‘束之高閣’”。規劃沒有履行,低層次開發是造成東郊椰林衰敗的原因之一。

  海南省旅遊發展研究會會長,海南生態學專家畢華教授向記者指出,東郊椰林10公里長的海岸擁有近海珊瑚資源,本來是很好的吸引物,由於政府的管理失靈,把本應統一開發的椰林海岸,分成小塊出賣,倒賣土地成風,根本沒有人是在認真做景區,此外,對於珊瑚礁的保護不到位,附近居民炸珊瑚燒石灰,對環境的破壞極大,沒有了美麗的珊瑚、成片的椰林,最終使東郊椰林失去了吸引力,走向了必然的沒落。

  ​篇4:

  投資4個多億,曾經名噪一時、號稱“中國第一個以熱帶和海洋”為主題的大型主題公園、海口首個國家4A景區——海南熱帶海洋世界開業4年多後,從去年6月黯然關門休業至今。據記者瞭解,該公園位於海口市濱海西路,陸海面積共佔地838畝,地處海口黃金海岸線。1997年,北京天鴻集團看中了這片地段,向海口市政府提出投資開發建設的議題,當時,海口市沒有一個真正有特色的主題公園,為此,海口市政府將熱帶海洋世界作為海南省重點建設專案,給予大力扶持。

  準確的主題定位、良好的位置、政策的支援為何沒有留住景區的輝煌?海口市旅遊局規劃發展科科長文德林談起此事無奈的說,當時,該專案規劃通過政府部門審批,整個專案分兩期開發,專案的核心部分在第二期,建水族館、海底世界、海洋博物館。在建成第一期工程後,考慮到開發商的實際情況,政府同意其先開業,邊營業、邊開發,滾動發展。從這就埋下了隱患。開發商建成第一期後,就對外開業,接待遊客,因為園內有特色的景點不多,加上第二期專案遲遲未建成使用,這一主題公園失去了其最突出的主題,遊客逐漸稀少,經營狀況每況愈下。

  海南省旅遊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楊哲昆教授分析說,海南是個海洋大省,好些資源都具備人造景點的基礎,但要緊緊抓住海洋文化做文章。該專案最有看點的第二期工程遲遲沒有竣工,而園內的景點還修了人工湖、觀光塔等嚴重偏離了海洋主題的產品,遊客看不到想看的東西,景區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逐漸失去遊客。遊客也普遍反映:花幾十元門票看不到什麼有特色的景點,熱帶海洋世界公園見不到海洋生物,名不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