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堅持後成功的例子

  堅持是成功的基礎,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堅持是一種信念,為了現實理想而努力奮鬥;堅持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它讓我們實現自己的理想,取得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篇1

  當亨利·沃德·比徹還是個小男孩時,他從學校的一堂課上獲得了一個一生受用不盡的教訓。

  這天,老師把小比徹叫到講臺前,要求他將新學的課文背誦一遍。比徹是個勤奮的學生,背誦一篇課文對他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比徹信心滿懷地開始了。可剛背了個開頭,比徹就聽到身旁的老師重重地對他說了一個字—不。比徹停頓了幾秒,猶豫著繼續往下背。可幾分鐘後,比徹的背誦又被老師一連幾聲“不”給打斷了。比徹慌神了,他變得結結巴巴,背誦再也進行不下去了。比徹耷拉著腦袋,回到座位上,羞得抬不起頭。

  另外一個同學被老師點名背誦課文。老師故伎重演,不時地用“不”打斷他的背誦,但他依然堅持著,不緊不慢,直到背完課文。當這位同學回到座位,老師高興地為他鼓起了掌,並表揚他說:“你做得很好!”

  小比徹再也坐不住了,他站起來,憤怒地向老師抗議:“我剛才背誦的和他一樣好,我並沒有出錯。”老師微笑地注視著他,問道:“那你為什麼不堅持下去?”

  老師站回講臺,用堅定的聲音對全班同學說:“我希望你們在這一節課上能夠懂得這樣一個道理:當世界在向你說‘不’的時候,你要做的是相信自己,對自己堅定地說‘是’,並用行動證明給世界看。”

  老師的話深深地打動了小比徹的心,憑著自信和努力,長大後的比徹成了一名備受尊敬的牧師,後來他成為了19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宗教人物之一。

  我們置身的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用各種各樣的聲音對我們重複著說“不”。“不,你辦不到”、“不,你錯了”、“不,你太年輕了”、“不,你的教育背景不符合我們的要求”、“不,你的想法很不現實”……這一聲聲的否定,毫不留情地吞噬了許多人的雄心壯志,也澆滅了無數熱情和自信。可是,當你的耳畔再響起類似的聲音,當世界向你說“不”的時候,請記住那位老師的話—你為什麼不堅持下去呢?

  篇2

  楊長林,56歲,重慶金谷集團董事長。1980年開始經商,1993年成立金谷集團,在涪陵區等地從事房產開發;2001年通過開發天賜溫泉正式進軍溫泉產業。目前企業淨資產超過6億元。

  1999年初,有一天,在日本北海道的一處溫泉景區內,楊長林手握一杯清酒,半躺在樹林掩映的湯池裡,一邊欣賞著周圍的花草假山、奔跑的孔雀,一邊感嘆說:“要是把這個溫泉搬回重慶,該多好啊!”

  這個念頭,讓當時已在房產和酒店業頗有建樹的楊長林突然迷上了溫泉。半年後,他到銅梁收購了一個溫泉---古西溫泉。沒想到,花了上千萬投資後,才發現附近有一家汙染嚴重的造紙廠。

  第一次受挫並沒有動搖楊長林搞溫泉的信心。

  之後,他很快又僱了一家地質勘探公司,在重慶一處地方挖起了溫泉。井打了幾千米卻沒出水---楊長林這次花了400多萬元,明白了一個“行業常識”:打溫泉井是要講點運氣的,因為目前普遍的成功率只有60%。

  這個不行,那就再開挖一個吧。楊長林馬上了又掏了400萬元,再找了一處地方打井。哪知道,最後仍然沒“挖”出溫泉。

  “老闆不是有毛病吧?公司的生意做得好好的,偏要去拿這麼多錢來挖洞洞耍!”搞溫泉一上來就連遭三次失敗,讓一些員工和朋友對楊長林的舉動有了“看法”。楊長林心裡也開始有些動搖了。

  2001年初,楊長林召集公司員工和有關專家,在自己經營的白市驛“重慶第一垂釣俱樂部”內召開了一個大會。大會的主要內容是:“總結公司搞溫泉兩年的失敗教訓以及下一步的安排。”

  在草擬的大會發言稿裡,楊長林已作好了對自己“決策失誤”道歉的準備。然而,一張地圖的意外出現,徹底改變了大會的原來的意思,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楊長林的命運。

  就在大會開始前1個小時,一位著名的地質專家,突然不請自到,拿著一張地質結構圖,找到了楊長林。

  “聽說您四處在打溫泉井,可您知道嗎?就在你的腳底下,就有形成於2.3億年前的三迭紀嘉陵江組岩層,具有數萬年礦化齡的天然溫泉?在這裡打井,我有九成的把握挖出溫泉。”專家說道。

  這次,楊長林又動心了。

  楊長林在1個月之後,便開始第四次打溫泉井。然而,溫泉井打了3個多月,仍未發現明顯的水熱反應。難道這次又失敗了?每天七八萬元的打井成本,讓楊長林的心情十分沉重。

  “放棄了吧,董事長!”一位員工勸告說。

  “最後再挖5天!”楊長林幾乎絕望地說。

  “難道老天要我放棄?”2001年4月15日,楊長林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而在“失敗倒計時”的第三天,在鑽機裝置到達3060米“極限鑽深”的最後關頭,一股濃烈的硫磺氣味瀰漫而出。

  “啊,出水了!”,當第一股溫泉水從工地上噴出時,工人們沸騰了。這時候的楊長林,卻一個人悄悄回到辦公室,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6個字:“哎,終於賭贏了!”

  “真是命運多坎坷呀!”從商20多年來,無論賣服裝、做餐飲、搞房產,楊長林幾乎樣樣都特別的順利。可他就是很納悶,為什麼做起溫泉生意,就開始連續“倒黴運”,第一個溫泉“套牢”了,第二個、第三個溫泉“挖廢”了,而第四個溫泉掘地幾公里也還不見水。

  那一刻,楊長林不假思索地寫出一個名字:天賜溫泉。

  去年,天賜溫泉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利潤2000多萬元。而更讓楊長林沒想到的是,天賜溫泉成功後,楊長林又在東泉、璧山、墊江等9處“挖”溫泉,結果全都成功。

  篇3

  外邊風捲雪花,颳得正緊。他坐的這輛車像一個哮喘病人,每走一段都要喘息半天。雖然他在心裡不斷地默唸祈禱著,希望能夠堅持到終點站,但車還是在一處荒涼的地方拋錨了。

  他跳下車,狠狠地罵了自己一句:倒黴蛋。是的,他越來越發現自己是個倒黴蛋,因為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厄運他都趕得上。譬如,已經失業幾個月的他,今天要參加一家公司的面試,本來機會很難得,不能錯過,可是他偏偏乘上了這樣一輛破車。

  大多數乘客都徒步往下一個站點趕,他也一樣。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走在他前面,並且還頗有興致,一邊走一邊哼著歌。

  “大哥,你不覺得我們很倒黴嗎?”他湊上前去和男人搭訕。“不,很久沒在這樣的雪地裡走路了,拋錨的車給了我一個機會。”男人依舊興致盎然。就這樣,他倆一路攀談,他了解到男人的一些往事:碰到過許多賞識的人,也得到過不少陌生人的幫助和愛。談到後來,他甚至有些嫉妒這個幸運的男人了。

  終於走到了下一個小鎮。臨別,男人送他一張名片。他才知男人是作家,名片上印著:命運是一條河,左岸是幸運,右岸是厄運,我始終走在命運的左岸。

  懷著對這位作家濃厚的興趣,回去後,他上網搜尋了男人的名字。果然名字後邊是一大串作品,然而首先吸引他的是男人的簡介:3歲喪父,10歲輟學,賣過冰棍,做過民工,遭遇過車禍……天哪,他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男人竟然是一個厄運連連的人。

  他猛然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這個世界上,有著這樣一種人,在他們心靈的天幕上,痛苦和磨難已經被大風吹盡,而蒙受的恩澤和愛,像星星一樣在記憶裡熠熠生輝。他們樂觀昂揚,從不抱怨。生活中,即便只得到一枝綠色,也懷著對整個春天的感恩。

  那天,他在案頭上鄭重寫下這樣一句話:幸運決定於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只要不苛責生活,時常懷著感恩之心,誰都能讓自己始終走在命運的左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