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的治病功效和食療方法

  知母,又名連母、地參,形狀像菖蒲,四月開花,八月結果,春秋季節都可以採收。那麼知母的治病功效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知母吧。

  知母的治病功效

  1、治紫癜風疾

  用醋磨知母擦之,每天3次。

  2、治妊娠腹痛

  如果胎兒未足月,卻感覺要臨床,可去知母二兩,研末,蜜丸如梧桐丸大小,每粥飲下20丸。

  3、治妊娠子煩

  如果因為服藥導致胎兒不安,煩躁不能安寢者,取知母一兩,洗焙為末,棗肉和丸彈子大,每次服用一丸,用人蔘湯服下。

  4、治痰咳

  知母、貝母各一兩,研末,取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均勻,每次服用一劑,取姜3片,二面蘸藥,細嚼嚥下,第二天早上必有一瀉,而後咳嗽即止。

  知母的食用方法

  知母綠豆冬瓜湯

  材料:冬瓜200克,綠豆60克,知母15克

  調味料:香油、味精、鹽適量

  做法:

  1、綠豆、冬瓜、知母分別洗淨,冬瓜去皮切小塊,知母瀝乾備用;

  2、將材料放入砂鍋裡,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小火燉半小時,然後加鹽、味精調味,淋上香油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

  友情提示:文章僅供參考,任何疾病用藥都應諮詢醫師。

  知母的藥用價值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祕。

  1、治傷寒邪熱內盛,齒牙乾燥,煩渴引飲,目昧脣焦:知母五錢,石膏三錢,麥門冬二錢,甘草一錢,人蔘八錢。水煎服。***《傷寒蘊要》***

  2、治溫瘧壯熱,不能食:知母、鱉甲***炙***,地骨皮各三兩,常山二兩,竹葉***切***一升,石膏四兩***碎***。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延年方》知母鱉甲湯***

  3、治消渴:生山藥一兩,生黃芪五錢,知母六錢,生雞內金***搗細***二錢,葛根錢半,五味子三錢,天花粉三錢。水煎服。***《醫學衷中參西錄》玉液湯***

  4、治氣虛勞傷,面黃肌瘦,氣怯神離,動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煩熱,下午身涼氣爽,脈數有熱者:知母三錢,黃柏三錢,人蔘二錢,麥冬五錢,廣皮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症因脈治》知柏參冬飲***

  5、治肺勞實熱,面目苦腫,咳嗽喘急,煩熱頰赤,骨節多痛,乍寒乍熱:知母、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藶***略炒***、半夏***湯泡七次***、秦艽***去蘆***、橘紅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二母湯***

  知母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2、《名醫別錄》:“療傷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汗內疸。”

  3、《醫學啟源》:“知母,《主治祕要》雲作利小便之佐使,腎中本藥。上頭、引經皆酒炒。颳去毛,裡白者佳。”

  4、《本草綱目》:“腎苦燥,宜食辛以潤之;肺苦逆,宜食苦以瀉之。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瀉火,乃二經氣分藥也;黃柏則是腎經血分藥,故二藥必相須而行,昔人譬之蝦與水母,必相依附。”

  5、《本經逢原》:“知母,《本經》言除邪氣肢體浮腫,是指溼熱水氣而言。故下文雲下水,補不足,益氣,乃溼熱相火有餘,爍灼精氣之候,故用此清熱養陰,邪熱去則正氣復矣。”

  6、《本草正義》:“知母寒潤,止治實火,瀉肺以洩壅熱,肺癰燥咳宜之,而虛熱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癉熱宜之,而脾氣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療淋濁初起之結熱,伐相火之邪,主強陽不痿之標劑。熱病之在陽明,煩渴大汗,脈洪裡熱,佐石膏以掃炎症;瘧證之在太陰,溼濁燻蒸,汗多熱甚,佐草果以洩脾熱。統詳主治,不外實熱有餘四字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