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會計論文案例

  稅務會計的建立以稅務會計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為前提。隨著會計理論的發展和人們對稅法目標與企業目標的深化,以及市場的完善和相應法律的健全,稅務會計出現了獨立的傾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稅務會計論文,供大家參考。

  稅務會計論文範文一:企業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析

  在企業會計中,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稅務會計的主要內容是稅務活動,而財務會計主要是確認企業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並對其進行計量和記錄。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絡,要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企業財務會計與稅務關係的差異進行協調。

  一、對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差異進行協調的作用

  所有的財務會計制度指的是全面的核算與監督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並將經濟資訊提供給資訊使用的主體。所謂的稅務會計指的是反映和監督納稅人應繳稅款的繳納、申報貨值,二者相互聯絡、互有交叉。在計劃經濟時代,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具有較高的重疊性,這是由於會計資訊使用者主體比較單一。然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的會計資訊使用者越來越多,稅務會計資訊和財務會計資訊的使用主體可以是債權人,也可以是政府和投資者。由於投資主體的不同,對於會計資訊的使用有著不同的要求,從而加大了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之間的差異。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水平越來越高,要對企業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差異進行協調。只有二者具有高度的協調性,才能使國家稅收管理的成本降低,有利於對經濟結構進行優化,有利於帕累托最優的形成。不僅如此,對二者的差異進行協調也有利於企業制度和結構的優化,使企業的稅收標準和納稅風險降低。

  二、企業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的主要差異

  ***一***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具有不同的組成要素

  企業稅務會計的基本要素有4個,而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要素有6個,主要有費用、利潤、負債和資產幾個方面。與此同時,稅務會計與企業的應繳納稅款有著直接的關係,例如應納稅額和納稅所得。

  ***二***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具有不同的目標

  稅務會計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企業的納稅負擔,保障企業的依法納稅。財務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將有效的決策參考資訊提供出來,推動企業的發展。企業稅務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也就是反映和監督納稅人應繳稅款的繳納、申報和形成。稅務會計的基礎是稅務法律法規,主要是核算企業的稅務經濟指標,使企業能夠在遵守稅務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減輕賦稅負擔。財務會計主要是核算和監督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系統,並將有效的經濟資訊提供給資訊的使用主體。因此,財務會計資訊的主要目標就是將真實、有效的資訊提供出來,例如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和資產資訊等,使投資者和管理者可以進行參考。

  ***三***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在核算方面的差異

  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在核算依據、核算原則和核算物件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稅務會計的核算物件是與企業稅務有關的經濟活動,例如稅收變動核算,而財務會計的核算物件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貨幣計量,在核算物件方面,財務會計擁有更大的核算範圍。財務會計的核算原則在於保障核算工作的穩定,並適當的結合稅務會計。稅務會計則屬於法律範疇,涉及到企業的納稅,其原則在於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財務會計核算主要是以企業的財務活動記錄為依據,以會計準則和制度為依據,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可以根據具體行業的不同進行調整。稅務會計的核算必須以稅務法律法規為依據,並對企業的納稅金額進行及時的申報和記錄。因此,稅務會計的特點在於客觀性、統一性和強制性。任何行業的企業稅務會計的核算依據都是稅法,稅務會計的特點保持不變。

  三、對企業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進行協調

  ***一***構建完善的稅務會計理論

  我國發展稅務會計理論的時間較短,當前的稅務會計理論尚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稅務會計理論體系。因此,財務會計理論對於稅務會計理論仍然有很大的影響作用,稅務會計理論無法對二者的協調進行指導。這就需要不斷對稅務會計理論體系進行完善,將以我國的稅法為依據、結合我國企業發展實際情況的稅務會計理論體系建立起來,完成從稅收學到稅法學的轉變。要以會計學的方法和理論為依據,通過會計系統體現企業應繳納的稅款。與此同時,在管理層面上稅收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要相互配合與合作,對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關係進行協調。

  ***二***對稅務會計核算的內容進行完善

  當前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從內容上具有較大的差別,獨立於二者的協調發展,因此必須對稅務會計核算的內容進行完善,不斷縮小稅務會計核算內容與財務會計核算內容之間的差別。例如在所得稅的處理方面,要對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進行統一,減少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在內容上的不一致。要以所得稅制度為基礎,保障會計制度與稅收人之間的統一。與此同時還要將應稅費用的列支標準放寬,做到涵養稅源、加大稅收扣除,從而促進企業的正常發展。

  ***三***對核算基礎進行統一

  操作制度是我國企業稅收的主要收付方式,操作制度的優點在於有利於保全稅收、操作方式較為簡單。而其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會導致應繳納所得稅額和財務會計利潤核算之間的差異,收入與費用的會計原則和會計可比性的資訊質量之間出現矛盾,不能將我國稅收公平公正的原則體現出來,也不利於企業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差異的協調。這就要求對核算基礎進行統一,也就是在稅務會計中,將會計計量的基礎定為權責發生制,並對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差異進行協調,保障稅收的公正和公平。要對企業的所得稅進行統一,對外資企業的所得稅與內資企業的所得稅進行平衡,進一步減小二者之間的差距,減輕內資企業的賦稅壓力。這也符合我國所得稅改革的方向,符合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一般要求。

  四、結語

  我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深入時期,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在未來的會計制度發展中,稅務會計和企業財務會計之間的分離是必然趨勢。然而在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既要考慮到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相互分離的大勢所趨,對二者的職能進行有效的管理,更要考慮到企業的實際需要和經濟發展的實際要求,對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關係進行協調,實現協調與管理的統一,將良好的企業內部會計環境營造出來,促進企業的健康、協調發展,推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

  稅務會計論文範文二:稅務會計原則和財務會計原則比較

  一、稅務會計原則和財務會計原則

  ***一***稅務會計原則

  當前我國政府為了有效籌集財政收入,通過稅收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會計行為進行的合法性規定。當前包括我國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都並沒有對稅務會計的原則進行直接規定,而是通過稅收法律法規的制定從巨集觀上對稅務會計的基本遵從原則進行規定。當前我國稅法中有關稅務會計的原則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客觀性原則、總體性原則和合法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實質上是要求稅務會計從業人員在進行稅務會計核算過程中保證客觀公正,切不可偏離財務事實,以最終實現財務資訊的中立性。因此在進行稅務會計資訊系統的建立時,需要以稅法作為出發點,以企業財務現實作為操作物件進行有效核算。總體性原則實質上要求企業在進行稅務會計體系的建立時需要考慮各稅種之間的聯絡和區別,需要從巨集觀角度對企業會計資訊進行稅法方面調整核算。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稅務會計活動的完整性和總括性。合法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除了遵守會計規範、利用財務會計原則外,需要將遵守稅法放到很高的高度。對於企業而言,只有合乎稅法要求,才能降低企業的納稅風險;只有靈活運用稅法,才能尋找到財務會計籌劃的空間,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提高企業的利潤水平。

  ***二***財務會計原則

  由於財務會計原則一般各國都通過了財務會計規範進行規定,因此具有很強的明確性和固定性。企業在從事財務會計活動中需要對資金運作進行有效管理和監督,以保證企業財務資訊的客觀性,維護企業相關投資人或者債權人、股東的合法權益。因此可見財務會計是企業執行的重要內容,只有進行有效的財務會計管理才能減小企業面臨的風險,同時提高投融資決策的準確性。而財務會計原則作為企業從事會計活動的基本遵循原則,一般具有以下幾點:及時性原則、可靠性原則和實質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就是企業在從事財務會計工作時必須保證時效性,對於會計憑證及相關資訊的處理必須在規定期間內完成,切不可拖延至下個期間。因為會計是動態的工作過程,其財務資訊也是動態的,如果未能保證財務會計的及時性原則必然造成企業正常業務難以開展。可靠性原則實質上類似於稅務會計原則中的客觀性原則,即要求財務會計資訊是客觀公正、可靠的。因此任何財務資訊必須記載著相應的真實發生的財務活動,否則必然導致財務資訊失真,難以向企業股東、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提供能夠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現狀的財務資訊。實質性原則就是在進行財務會計處理時通過空殼公司或者其他形式進行財務資訊核算的方式是尤為財務會計原則的,在日常財務資訊核算過程中必須注重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財務資訊和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實質對等。

  二、稅務會計原則和財務會計原則的比較

  ***一***成本計量原則的比較

  一般來說,稅務會計原則更多的強調歷史成本,而企業的會計準則會更在意資產的價值變化。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對會計要素的確認應該按照其最初的成本,而在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也要以發生業務的實際成本來作為計價基礎。當企業會計原則與歷史成本原則發生衝突時,稅法堅決支援歷史成本原則,這充分體現了稅法對於該原則的擁護。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情況是企業所採用的會計制度棄用歷史成本原則,稅法對該原則的維護就體現為:如果企業當前資產違背了歷史成本,稅法會規定企業必須嚴格按照稅收法律法規來確認和反映相關資產的價值。稅法如此強調歷史成本原則的主要原因是,徵稅是一種國家法律行為,必須要有充足的證據來保證稅款徵收的合法性。而財務會計準則強調的是公允價值的理念,當一個企業的資產確認偏離歷史成本原則時,可以用可收回金額等資產的公允價值來替代,以此來保證財務資訊的可靠性。

  ***二***相關性原則的比較

  在財務會計中,相關性原則是指企業財務會計提供的資訊要能與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有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憑藉該會計報告來做出儘可能正確的投融資決策。與財務會計中的相關性原則截然相反,稅務會計中的相關性原則更注重企業的收入確認、成本計量、費用扣除要是企業實際發生的,並且收入與成本、費用之間要存在合理的因果關係。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財務會計的相關性原則是注重對企業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要儘可能地使使用者有效地評估企業的價值,做出科學的投融資決策,為企業的良好發展提供必要幫助。而稅務會計的相關性原則是注重企業在進行納稅申報時要能準確核算其收入、成本與費用,稅務機關也要根據這一原則來判斷企業的成本、費用是否能扣除,並最終確定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可以看出,在相關性原則方面,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主要差別表現為適用物件的不同。

  ***三***配比原則的比較

  配比原則是指企業的成本、費用要能夠與企業對應時期的收入進行配比,以此來正確計算企業在該期間的收益,不配比的成本、費用就不能從收入中進行扣除,因為這是影響企業營業淨損益的。稅務會計對於配比原則的體現主要是在企業所得稅中,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承認配比原則,納稅人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成本、費用必須要與同階段的應稅收入進行配比,不能提前扣除,也不能推遲扣除。財務會計的配比原則是權責發生制的體現,當企業的收入確認的權利發生時,隨之也就產生了扣除成本、費用的權利,而企業沒有收入確認的權利,與之對應的成本、費用也不能扣除。配比原則在稅務會計中作用是,能有效防止企業少計收入,多計算成本、費用,以此來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行為。每一個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會有其特定的行業平均成本、費用消耗,企業在進行納稅申報時,需要考慮其成本、費用消耗率是否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營業利潤是否低於行業平均。如果企業的營業利潤長期過低,則很有可能會引起稅務機關的注意,從而產生稅務稽查的風險。

  三、結語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財務會計也有了更大的用途。根據上文我們可以發現,在瞭解了稅務會計原則和財務會計原則之後,便可以發現之間存在的差異。因此,企業會計從業人員需要在認真學習財務會計原則的基礎上對稅法規定進行認真瞭解,以最終達到提高企業會計處理水平的目的,最終促進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