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生心得體會

  《人生》,中篇小說,是著名作家路遙的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下面是給大家帶來的讀人生的心得體會,歡迎欣賞!

  一:

  “我們決不能因噎廢食,停止出國旅遊。出國旅遊還是要繼續的。能否採取一個應急的辦法:在出國前,由旅遊局或旅行社組織一次短期學習,把外國習慣講清,把應注意的事項講清。或許能起點作用。”

  讀季羨林先生《讀人生.公德***三***》,覺得堂堂大師對“中國相當大一部分人的痼疾”竟出“應急的辦法”——出國前組織學習,實在令我失望。季先生難道想教導大家,“同志們出國之後都忍著點,等回國之後大家隨意。”香港《亞洲週刊》說得是國人素質問題,而季先生不思提高人口素質,而讓出國人員戴上假面,顯金玉其外掩敗絮其中。如此只遮羞不改醜的辦法,難怪中國社會公德越來越差,八十歲老人當街摔倒,竟無人敢幫忙了,怕“碰瓷”。

  不佞最不能認同的是:“一個人自己,除了自殺以外,是無權決定的。”

  這是《九三述懷》裡面的話,我實在不敢苟同。不佞以為,我有權決定自己的任何事,包括自殺。少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主義,思想,國家,社會,大我小我等等等等大道理來蓋我。我就是我,僅僅是一棵小草,或是一隻螞蟻,但我有自己的靈魂和原則,它可能來自我爸我媽,可能來自老師朋友,可能來自書本,可能來自電視網路,還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然而,它是我做人的準則,我按它決定自己的行為。別人,任何人,請原諒,少管我的事,你沒這個權力。附加一句,自殺是最懦弱的行為,如果連自殺的勇氣都有,何不以這個勇氣活著?何不用這個勇氣拼了?!最多是個死!

  陶淵明的四句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這也是我喜歡的,然而,不佞跟季先生的理解完全兩樣。我認為“應”與“不應”,是以自己的原則考量判定的。誰來決定“應”“不應”呢?我大聲且肯定地說,“我自己!”父母,師友,領導可建議,但他們沒有替我決定的權力,沒有!我寧願自己選擇錯了,不願別人替我決定。

  我自知做不到陶公的境界,我有懼,有慮;然而,不佞決不放棄自我。

  二:

  很久不讀書了,確切的說是很久不能靜下心去捧著一本書讀下去,自從離開校園,告別學生時代,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之後,就不怎麼讀書了,雖然有時會看看報紙雜誌,但更關注的都是一些惹眼的新聞,比較八卦之類的。心裡開始變得浮躁起來了,追求也變得的更現實了,早已把理想這個詞眼拋到了腦後。

  最近用手機上網下了一本電子書: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相似,時間都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我們父輩的故事;主人翁都是一位農村的知識青年,走在農村和城市的邊緣,但也有許多不同,《平凡的世界》像是給我們再講一個故事,講一個人在奮鬥的故事。《人生》卻是在給我們講了一個道理,一個關於選擇和責任的道理:人生無非是矛盾和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於我們能否在矛盾中做出選擇並勇於承擔一切後果。

  書中背景都屬於很很久以前的事,我們父輩的那一代,還是農村的生活。也許現在有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無法去讀懂他們的生活,但是我還是喜歡,願意去讀,因為我就是在農村長大的人,我的父輩也都是農民。可是現在那種淳樸的生活好像再也找不到了,“打工”讓農民成了民工,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走出校門就來到城市,為了夢想追著,趕著,忙碌著。農村再也讓我們找不到歸屬感,相反活在這個城市的邊緣卻感覺有種拼命紮下去的感覺。

  對於我的人生,會有怎樣一個未來,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是有一個感覺,我把故鄉丟在的回憶裡,在這個城市裡尋找著自己的未來。

  三:

  這是我第二次翻看路遙的《人生》,感觸遠勝於第一次。第一次看《人生》時,我很詫異路遙為何要把《人生》作為小說名。記得第一次看是在讀高二時,那時候還不能理解小說的內容,只是一味單純的以看小說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書,但上大學後,再來看它時,卻是另一種感受。 先來談談《人生》的情節吧。小說背景取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陝北農村地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年輕的農村人,他高中畢業當上了小學教師,就在他以為自己的才能和抱負能得以實現的時候,命運第一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利用關係讓自己兒子頂替了他的教師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變成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在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開始與農村姑娘劉巧珍談起了戀愛,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來照著發展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命運又垂青了他。沒過多久,因轉業回鄉的叔父的關係,高加林很快又回到了城市,並且成了一名縣通訊幹事。此時,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猛烈的愛情攻勢下,並且有機會到大城市發展,他艱難地捨棄了農村姑娘劉巧珍,開始了與黃亞萍“羅曼諦克”般的熱戀。然而,好夢難圓,命運又一次捉弄了高加林,高加林通過關係在縣城工作的事被檢舉揭發,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聽完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後,高加林也開始真實而深刻地思考“人生”這一命題。

  高加林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強堅毅的品格,又同時具有辛勤、樸質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了時代潮流中。然而,真實的現實與理想之間產生強烈的反差,也形成了他矛盾複雜的性格特徵。縱觀他的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不斷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後得到,繼而又失去。正如路遙在小說中所說:“生活啊,生活,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為夢想。”而高加林也在其中品嚐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什麼是人生?無數先哲用事實告訴了我們:人生是從降生到死亡的過程,而這過程怎麼走就是人生。我認為人生就是在這過程中對生活的種種選擇,或對或錯。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但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選擇的機會多了,倒讓我們手足失措,迷茫了。而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擺不定,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致命的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如何選擇,就一定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必垂頭沮喪,過錯也是試金石,大不了重頭再來。正如小說結尾德順爺爺所說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後爬不起來,那就變成死狗了…….”

  而人生的另一特點就是無法預知,在這一秒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正如高加林在當教師時不知道社會的殘酷,會讓他再次淪為農民,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知道他能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準備好好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時,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在抱怨社會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還???蟻腖檔氖牽?緇岜糾淳腿鞝耍?揮芯?緣墓?劍?瀾縞現揮辛街質率槍?降模閡皇鞘奔洌??撬勞觥K?裕?頤俏┯性謨邢薜氖奔淅鎰齔齦?嗍攏?迪腫約旱娜鬆?壑擔??皇竊固煊熱恕N薹ㄔぶ?衷躚??鬆?揪腿鞝耍?膊槐靨?瀾嵊詿耍?齪玫畢攏?鬩?

  作家柳青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而我們,也即將踏入社會,也將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人生的選擇,選擇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在這裡想說的是,不要因為烏雲遮住了藍天而止住我們奮飛的翅膀,也不要因為洶湧的浪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