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培訓心得體會

  通過培訓能夠真正使自己在思想、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有了一個新的提高,那麼培訓心得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8月1日我參加了在市活動中心召開的全員中心校教師繼續教育開學大會。在會上,劉局長的將會讓我受益匪淺。

  劉局長將會中提到教師參加培訓,提高教師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1世紀的中小學需要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這是高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因此,女裡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小學教師對於建設,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教師整體素質教育的提高為教育奠定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美好的明天。

  通過繼續教育的學習,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通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其一,對小學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們這些綜合科從現在的教育角度上講不是一門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教師對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著新鮮芳香、體現著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篇二】

  20**年8月17日,我按要求參加了局中層領導幹部素質提升培訓班的學習,通過培訓學習,我在這裡談一點個人的體會。

  省委黨校的教授講到:社群一級是基層工作的基石,連線著黨群幹群關係,關乎著發展大局,影響著社會和諧穩定,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基礎。聯絡到個人,雖然這是上級給我們街道社群提出的要求,而作為街道社群帶頭人,我們也要站在街道社群工作實際的角度,來深刻理解和領會此句話的深刻意義。街道社群工作千頭萬緒,而我們每個班子成員就要按照既定的目標,把握好方向,在新常態下采取穩妥靈活的方法,把各項工作落實好,要始終堅持將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廣大人民群眾聯絡起來,以群眾的滿意度來評價我們所開展的各項工作。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常常用這句話來形容街道社群的工作現狀。社群幹部處於最基層,是黨與群眾聯絡的橋樑和紐帶。為了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更好的貫徹落實到人民群眾中去,基層幹部需要“有崇高的道德、有豐富的知識、有擔當的責任、有嚴明的紀律”、做服務百姓的有心人,即堅持做群眾的“貼心人、知心人、熱心人、放心人”。

  一要有崇高的道德,做理解群眾扶危濟困的“貼心人”。有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選拔任用幹部的一條重要原則。基層幹部也要加強道德修養,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在恪守職業道德、遵守社會公德、信守家庭美德、堅守個人品德方面做模範,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只有道德修養水平提高了,才能心中裝著群眾,才能替群眾辦事,才能做理解群眾扶危濟困的“貼心人”。目前,居民巷道和樓道清理著手動工是當務之急,作為街道的重點工程之一,首先,身先士卒,增強主動性;其次,加強協調各個部門,推進工作進度;最後,責成相關部門,督促現場,確保工作穩步推進。

  二要有豐富的知識,做了解群眾宣傳政策的“知心人”。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成就事業。社群幹部也要加強學習,珍惜每一次組織部門安排給與我們的學習機會,學習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基本的法律知識、基層工作經驗和了解地方風土人情。利用提供的安靜的環境靜下心來學習,融入濃厚的學術氛圍規規矩矩學習,聯絡實際踏踏實實、帶著要解決的街道發展出路思考一些問題,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達到“站起來會講、坐下來會寫、蹲下來會聽、走下去會幹”的“四會”幹部,不斷增強為民服務的能力,做了解群眾宣傳政策的“知心人”。對於計生和民政工作,就是需要深入社群、深入群眾、深入居民家中,向他們宣傳最新的服務政策等等,讓她們切實的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關心。

  三要有擔當的責任,做引導群眾為民務實的“熱心人”。責任就是職責和任務,基層幹部的責任就是為民務實。這就要求基層幹部要敢於擔當,不斷樹立責任意識“想幹事”,強化責任能力“能幹事”,規範責任行為“真幹事”,堅持責任制度“可幹事”,落實責任成果“幹成事”。有了責任就能夠主動關心群眾,關心社會,就能做引導群眾為民務實的“熱心人”。擔當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擔當就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擔當是人性的昇華,當一個人虔誠的對待工作和生活時,他必然能承受到擔當所帶來的力量,只有那些勇於擔當的人,才能出色的完成工作,才可能賦予更多的使命。我們只有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擔當,並勇敢的扛起它,無論對自己還是對於社會都將是問心無愧的。

  四要有嚴明的紀律,做服務群眾清正清廉的“放心人”。“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紀律是一切事情成功的前提。社群幹部有紀律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遵守法律、嚴守紀律、恪守自律,時刻牢記:“自由的前提是紀律;沒有紀律的自由,是最大的不自由;任何自由的權力,都必須在法律、道德、紀律的範圍之內行使”。社群幹部有紀律才能做“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模範;才能做政治清醒、經濟清白、作風清明的表率;才能做服務群眾清正清廉的“放心人”。勤政廉潔是基層黨員幹部的本分,也是對共產黨員最基本的要求。身處基層,要認真貫徹好民主集中制,積極擁護民主決策,切實做到“四不”,即不搞小圈子、不搞一言堂、不搞特殊化和不搞拍腦袋決策。堅決拒絕吃請,慎獨、慎微、慎初、慎言、慎行、慎友,通過點點滴滴、日積月累,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崇高的品質,讓群眾和居民交給我們辦的事情更放心。

  有道德是前提、有知識是根本、有責任是目標、有紀律是保障。只有堅持“四有”,社群幹部才能更好地紮根社群,做為民務實清廉的“貼心人”、“知心人”、“熱心人”、“放心人”。

  【篇三】

  近日,**市審計局開展了面向全體業務人員的大資料應用審計業務培訓會,旨在提升業務人員在專案審計過程中的審計效率,運用大資料審計思維和計算機審計手段,充分發揮審計功能。通過培訓,審計人員不僅學習了新的技術,還對當前我國審計事業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為共同創造我省審計事業的新成績,打下了基礎。

  一、著力大資料審計,是現代審計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20**年12月12日,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在國家行政學院召開的“大資料與國家治理”圓桌論壇上表示“要積極擁抱使用大資料,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公共服務水平、公共政策質量。”隨著當代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各行各業均所產生的資料量將呈指數級增長,資料種類和格式也日漸豐富,除了儲存這些資料,審計人員更多是要利用這些大資料,對它們進行收集,整理,清洗,分析,利用這些資料創造新的價值。隨著被審計單位財務軟體和業務軟體的不斷更新升級,審計人員運用“低成本、低風險、高效率”的審計技術變得尤為重要。**省審計廳審計雲系統的搭建,為基層審計工作者節約了資料採集、整理及轉換的時間,同時通過雲系統進行資料分析,進一步的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變審計工作重點從“現場審計找疑點”為“現場審計核實疑點”,實現“快、準、穩”的審計目標要求。

  二、充分應用計算機,是實現大資料審計的重要手段

  計算機審計的效果,取決於審計人員將計算機技術與審計方法結合能力的高低。要推動大資料審計的落實與發展,基層審計機關必須建立高素質的計算機審計隊伍。加強審計人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訓,是推進基層大資料審計的重要手段。此次**市審計局開展的業務培訓會,除了對word¥excel及審計軟體的基本操作進行解析外,著重強調了審計人員應當培養充分應用計算機審計的工作意識。在此基礎上,加入了計算機軟硬體及網路應有的安全控制方法、計算機知識與審計知識的融合兩方面培訓內容,旨在培養具備計算機常識、網路知識以及掌握資訊系統審計技術的現代審計業務人員,促使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將審計知識與計算機技術進行有效結合。

  三、跨板塊資料分析,是實現審計全覆蓋的必然要求

  20**年12月8日,中國政府網公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是對國家審計監督提出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的時代要求。面對一個個數量龐大、種類繁雜的資料資訊源,如何整合審計資料中心資料資源、挖掘跨行業、跨單位、跨系統的核心資料就變得十分重要。此次**市審計局開展的業務培訓會,以本級財政預算審計為例,將財政四大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進行跨系統資料整理及對比分析方法及操作核心詳細解讀,為審計業務人員提供了跨系統資料比對分析思路,激發了審計業務人員對進一步實現跨單位、跨行業的全覆蓋審計思路。

  在大資料時代,挑戰與機遇並存,計算機資訊科技的廣泛運用和審計業務已經深度融合,為審計事業帶來了新發展。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