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關於七年級地理大洲和大洋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大洲大洋》一課的教學結束了,掩卷沉思,回顧這節課,有得亦有失。

  在上七年級地理上冊《大洲和大洋》一節的教學時,我應用資訊科技和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導課,利用同學都喜歡的遊戲方式探究地球上的海陸分佈。直觀的體驗讓學生走進課堂,在創設情境的同時,自然地引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根據《大洲和大洋》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教材分為四部分進行處理,利用大螢幕明確教學目標:地球海陸分佈;大洲、大陸、島嶼、半島、海峽基本概念;大洲和大洋名稱位置輪廓;大洲的界線。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遠端教育資源”,把這一課的媒體資源連結到我的課件中,形象直觀的體現地球海陸的分佈、基本概念、大洲大洋的名稱以及分佈等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講與練相結合,及時反饋學習資訊。用PPT製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基礎知識點。在學生識別七大洲形狀和位置的基礎上運用填空和讀圖,進行練習。

  其次,運用PPT課件學習大洲的界線,直觀而又具體,拓寬中學生的視野和認知。

  正是由於把資訊科技同學科教學進行整合,才使得本來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極大的熱情,並能夠十分主動地參與其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資訊科技,加大了課堂密度,知識容量,讓知識以恰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使學生能夠全面地實現的三維目標的要求。同時,也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備好課的同時,開發教學資訊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縱觀這節課,我從設計和講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學習理念。但是一講起來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課堂上學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學生進行的探究和自主學習了,自我感覺也是“蜻蜓點水式”的,教學過程中依然是教師說得多學生親自體驗的不多。本節課時間把握的還好,教學效果也可以,但是對媒體課件演示的不夠到位,教學思路與媒體資源的利用不夠同步,教學中受課件的限制,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不明晰。教學的語言不精練。

  ***二***

  本節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髮表了不同的見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學得較為輕鬆,課堂教學效果還不錯,也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採用強化討論法這一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並提出富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從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使用地球儀、世界地圖、討論、課堂練習活動等,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嚐自主學習的樂趣,讓學生也體會到人類的認識世界是需要不斷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類的永遠的目標。本節讀圖較多,難度並不大,因而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儘量避免重複、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儘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同時通過師生互動,建立一種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係,一起突破難點,突出重點。使學生逐漸從“學會”發展到“會學”,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不足之處在於學生過多了些,對於討論時間有所把握不是很到位,我們的學生認識水準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見,當然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進一步變化與相結合運用才好。

  ***三***

  七大洲和四大洋是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一課所要講的內容。學生們要說講中國地理,學生們都很熟悉,比較好理解,但是講世界地理,學生們在理解上就有點困難了。在寒假的時候,給學生布置畫世界地圖,但真正畫的符合要求的沒有幾個人,這對我們的教學工作增加了點小麻煩。

  多媒體顯現出來的世界地圖不是很清楚,只好讓學生們看課本上的那副地圖。先看整個世界地圖,讓學生們討論交流在這幅地圖上都發現了什麼,剛開始學生們沒有頭緒,答案五花八門,後來我慢慢的引導地形上有什麼特點,地球表面上大部分是什麼,陸地和海洋的分佈等等,通過這些細小的問題,學生們逐步理清了思路,順利的找出了七大洲和四大洋。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水,陸地都被海洋包圍,海洋之間都是相通的。再讓學生們看課本資料,知道地球表面陸地面積僅佔29%,海洋麵積佔了71%,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

  出示大洋和大洲在地球東西半球的分佈圖,讓學生們瞭解哪些大洲和大洋分佈在東半球,哪些大洲和大洋分佈在西半球。哪個大洲面積最大,哪個大洲面積最小?那個大洲沒有人居住?面積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什麼?四個大洋的面積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哪兩個大洲是相對應的?通過看地圖以及學生們的交流討論。對於七個大洲的面積由大到小排列順序,我讓同學們先按順序排出來,寫在黑板上,帶領學生總結出一句順口溜: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通過這句順口溜來巧記七大洲的面積由大到小的排序。亞洲與大洋洲、南美洲與北美洲、歐洲與非洲兩兩相對。讓學生充分的瞭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徵。

  對於世界地形之最,書上只提供了幾個,不過令我欣喜的是學生們知道還真不少,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最高的山脈,世界最大的湖泊等等,這些世界之最學生們通過交流都瞭解了很多。剛開始上課的時候,由於多媒體課件效果不是很好,浪費了一點時間,有點手忙腳亂,在時間分佈上不是很均勻,最後匆匆結尾,不過在以後幾個班上課的時候就做好了應對措施,順利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