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熱量和熱值教學反思

  對八年級物理熱量和熱值的教學反思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學,確定適當的行為方式來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1.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設計此課時,從學生實驗入手,引入新課;引出熱傳遞改變內能而來,並由此給出了熱量的定義,在此基礎上安排學生活動——實驗探究“水的吸熱與其質量、溫度變化的關係”,這一探究既是對熱量概念的深化。最後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蘊含著物理知識,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設計等等。這些改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本節課是在上一節內能的基礎上引出熱量的概念,大多數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但對物體吸收和放出熱量的實驗探究,不少同學的實驗效果不太理想,佔用時間太多,今後教學需要重新設計這個實驗。對“燃料的熱值”的教學,採取讓學生根據閱讀後自己總結、自主探究,應該說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但對燃料熱值的特性和有關熱值的熱量計算,還需通過一定的習題加以訓練,以達到理解和掌握。

  ***三***

  1、在教學中,我把整節課的主動權都交到學生的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採用了支架式教學,先為本節的學習主題“能源”建立一個粗略的知識結構,在課前就要求學生按這個知識結構,通過報刊、雜誌、電視、書籍、網路將找到的與之相對應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補充完整。大部分學生還是能做到了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了,能積極的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2、在設計實驗驗證天然氣的組成成分時,只是要求設計方案 ,沒有進行實驗

  驗證,如果能補充做一個教師的演示實驗,可能效果更好。

  3、學生還是比較喜歡做實驗,在探究鎂帶與稀鹽酸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反應的實驗,比較積極參與,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本節課能重視思維方法和動手能力的訓練,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相互學習交流中進一步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建立學習氛圍,在共識中享受精神的愉悅和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