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特徵教學設計

  聲音在我們日常生活隨處可見,也是初中物理一個常考的知識點,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聲音的特徵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想***

  聲音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熟悉的自然現象,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高層次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呢?這需要精心設計課程內容,講究藝術性的學習和體驗,為此我選擇了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教學方法來講這一節課。這一節課的小探究實驗,實驗器材簡單,因此我採用多媒體演示和學生探究實驗相結合的方法,不僅讓學生能欣賞帶有聲音的動畫,還親自動手用器材實驗,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利用多媒體採用分工協作探究,每組獨立進行探究,而對於實驗記錄的資料和現象運用多媒體展示給每一位學生,最後學生通過分析,歸納出正確的結論,完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本位”的精神,同時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聲音的特徵教學設計***媒體設計思想***

  學生通過訪問教師網站,線上欣賞音樂,親身感受音樂因為音調不同、響度不同、音色不同所造成的不同聽覺效果,使學生認識到各種聲音的不同特性。因此我設計了許多課外知識版塊,加大資訊容量,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拓展延伸物理課堂教學的空間,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效率。

  聲音的特徵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聲音的特性;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3.不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2.通過參與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與科學探究實踐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協作精神。

  聲音的特徵教學設計***教學重難點***

  重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關因素。

  難點:音調與響度的區別。

  聲音的特徵教學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媒體應用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師生共同欣賞一段音樂和一段噪聲,請學生談談對這兩段音樂的感覺,提出問題:為什麼同是聲音給人的感覺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播放音訊學生登陸教師網站,仔細聽兩段音樂,討論並說出對這兩段音樂的不同感覺。創造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網路播放兩組音樂:1、響度不同的同一首歌;2、音調不同的同一首歌;啟發學生找出他們的不同,分別引入響度、音調的概念。提出問題:為什麼有響度、音調的不同?是什麼因素影響聲音的響度和音調的不同。播放音訊學生欣賞並找出這兩組音樂的不同之處;學生舉例日常生活中響度不同的聲音和音調不同的聲音。聯絡實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實驗音調和響度教師播放準備好的2個動畫,一個是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係,一個是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係,讓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實驗器材分組進行探究影響聲音的音調、響度的因素。教師巡視並通過網路瞭解學生的探究活動,適時給以點撥、指導。指導學生進行交流,並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得出結論。播放動畫學生觀看動畫,分組進行討論,應用教師提示的探究方法進行探究,自己動手進行探究實驗,學生可以通過論壇跟老師和其他同學交流。探究完畢,學生進行交流,互相解決問題,並將不能解決的共同性問題提出來,共同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歸納能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交往能力。

  物體振動快慢不同,產生的音調也不同,從而引入頻率的概念,再由人耳聽到的聲音範圍,引出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課件顯示聲音的波形學生思考:為什麼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音?培養學生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問題能力

  音色音調和響度都相同的聲音我們還能區分嗎?師生共同聽兩段音樂並說出如何區分的,從而引出音色。網路搜尋

  論壇討論學生閉上眼睛猜是那位同學在說話。在網路中找出自己喜歡的有關聲音的其他知識,並通過網路向同學介紹自己的音樂。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結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發表在論壇上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老師恰當總結。論壇討論梳理本節課知識內容,把自己所所到的知識在網上論壇與老師同學交流,最後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知識反饋讓學生做網頁上自我評價的隨堂測試,檢查這節課的收穫。教師巡迴指導。課件展示做自我評價中的隨堂測試,自己檢查這節課的收穫。通過聯絡鞏固

  作業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做梯度訓練。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做梯度訓練。鞏固提高

  聲音的特徵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實驗,讓學生體驗和探究聲音的三個特徵,成功之處有如下幾點:

  以聽聲為主線,通過音樂的播放,讓學生在豐富的聽覺體驗中反覆感受,逐步從無意轉向有意,在潛移默化中體驗聲音的三個特徵。

  以生活為背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線上討論等方式由表及裡,深化思維,培養學生分工協作、理論聯絡實際、物理結合生活的能力。

  以多媒體為依託,通過精心準備的網站和豐富的音訊資料,讓學生在體驗優美的旋律時輕鬆學到知識;尤其是論壇這個欄目的設計,讓學生和老師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自始至終,老師是學生的學習合作者、點撥者、促進者。把資訊科技充分運用到物理教學中,達到良好效果。

  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夠,一方面是對物理概念的把握不是很準確、熟練,更重要的是平時缺少對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重視。

  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思考不夠,缺乏對物理現象觀察的針對性和敏感性,也就是對物理聯絡生活的意思比較薄弱。